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16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学案: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结合案例,掌握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综合思维)2.结合案例,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3.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及发展趋势。(区域认知)4.结合案例,理解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1.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怎样的?2.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是什么?据此可将区域划分为哪几类?3.反映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什么?4.怎样促进区域发展?为什么?一、

2、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1)特点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2)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特点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态势,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人地关系:出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明显不协调。(3)区域发展状态:中心

3、城市呈现率先发展的势头,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1)特点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2)措施:区域产业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3)案例:中国新型工业化。4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2)具体措施以创新为引领: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路径: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易错提醒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往往逐渐下降,但并不是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也不是农业生产总值下降。将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连线。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3区域开发方式 (1)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2)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

5、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易错提醒 高收入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构成等,“高收入”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收入较高,但收入较高的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国家,其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不能看作发达地区。将区域发展衡量标准与对应的指标连线。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由于要素禀赋和演化过程的不同,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某一特定区域来说,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因

6、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产值上升,第一、三产业产值下降。()(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的环境污染已经减弱。()提示:(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因此环境污染仍然非常严重。

7、区域的发展阶段旅游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带动性产业。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鞍山工业、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生命园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蒸汽机车博物馆、铸造博物馆、海州露天矿等工业旅游项目都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捧。问题1(区域认知)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提示: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学、造船等部门。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辽宁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提示: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现阶段辽宁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提示:

8、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内部经济差异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日益增多区域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开始

9、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内部经济差异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辐射带动作用加强 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地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地关系明显不协调(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发展特点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原有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衰败;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人地关系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地矛盾加剧提出措施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4) 以创新

10、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具体措施以创新为引领,主要是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人地关系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技巧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横向是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纵向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

11、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题。(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A渔业资源破坏严重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基本协调D生态破坏比较普遍(1)A(2)C秦汉时期,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人口密集区,南方长江流域人口较少,区域开发较晚,因此,人类对该地区环境破坏较少,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下面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

12、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曲线是()Aa、bBb、cCa、cDb、a(2)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BCD(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很小,后来不断增加,应该为服务业;b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也较小,后来逐渐增加,到了一定阶段又减小,应该为工业;c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很大,后来不断减小,应该为农业。第(2)题,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最大,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次之,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最小,且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增大,从事农业的劳动

13、力比例不断减小。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材料2019年8月24日至26日,七国集团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在比亚里茨举行。七国集团由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七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组成。问题1(区域认知)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提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问题2(区域认知)七国集团成员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提示:经济发展水平高,将其经济发展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开放性强,与外界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区域发

14、展水平与对外经济联系3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和后果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特点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果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4.区域发展的措施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首先是掌握区域特征、区域判定的方法,并且掌握区域间差异对比的思路。其次是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条件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5、再次是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应从某个区域案例切入,掌握其各个因素的影响,进而推广至其他区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精细型之分。据此回答(1)(2)题。(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预期寿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 ABCD(2)在精细型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

16、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BCD(1)C(2)C第(1)题,人文发展指数不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2)题,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区域认知:大庆市的区域发展阶段大庆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因石油而闻名于世。然而,就在外界的印象仍停留在石油这个“标志物”的时候,大庆这座年轻而又业绩斐然的资源型城市却在主动进行转型探索:经济从“一油独大”转向多业并举,城市从单纯的矿区转向宜居和现代化。读大庆油田石油

17、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1)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2)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1)B(2)D第(1)题,由图可知,1976年大庆处于发

18、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2)题,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可减轻本城市压力,但会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和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题组以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增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根据大庆市石油产量的变化,判定出1976年、1995年大庆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1)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工业处于

19、起步阶段。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2)成长阶段,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规模的工业化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人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3)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4)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主要是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

20、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3反映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是: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4由于区域要素禀赋和演化过程的不同,某一特定区域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题组1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A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B湿地面积大,自然环境好C矿产资源丰富D水运发达,交通便利2阶段二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表现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湿

21、地破坏资源过度开采资源枯竭ABCD1.C2.B结合图例分析,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出现了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题组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回答34题。3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可持续发展处于良好、较好状态,主要原因是()A资源环境状况较好B资源与环境水平相对落后C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环境质量比较差,交通不便,可持续发展能力弱B四川能源缺乏,能源保障程度很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C青海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D山西矿产资源短缺,污染较

22、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3.C4.C第3题,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第4题,青海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西藏交通不便,但环境质量好;四川水能资源丰富,能源保障程度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题组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生产中的地理)读江苏省苏北和苏中地区部分城市竞争力蛛网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四座城市竞争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无明显竞争劣势的是徐州盐城面临的环境问题最严重扬州富裕程度竞争力最高GDP最具竞争力的是南通 A BCD6下列关于苏北、苏中地区城市今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

23、善交通运输条件苏北地区可大力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苏北地区要加大房地产投资,扩大城市规模苏中地区应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竞争力 ABCD5.B6.C第5题,读图分析,四座城市中,徐州各方面竞争力都比较均衡,无明显竞争劣势,正确。盐城空气质量好,面临的环境问题应少,错误。扬州富裕程度竞争力很低,错误。GDP最具竞争力的是南通,正确,选B。第6题,由图可知,苏北、苏中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均较薄弱,今后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对。苏北地区人口较稠密,可大力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苏北地区要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控制城市规模,错。苏中地区应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生育,吸引人口迁移,发展经济,错,选C。教

24、材P12探究1略。2优化开发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这些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全国性经济发展龙头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要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重点开发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这些区域的功能定位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地区,应重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限制开发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这些区域的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功能定位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发展时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注重

25、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全国主要的生态功能区,应立足于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3略。教材P14活动1略。2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调动广

26、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气、道路、住房、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

27、富裕。教材P1516活动1(1)略。(2)变化: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初期出现的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向西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初期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3)出现的问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影响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影响:资源的大量消耗会导致区域内逐渐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

28、导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效益降低;环境受到明显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导致人口外迁。(4)略。2(1)20世纪90年代之前,长沙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长沙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制造业基地,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处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2)当地居民由农民逐渐转为市民,所从事的产业也从第一产业逐渐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交通出行也更加便利。(3)略。 教材P18活动1A地区处于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地区处于以结构优

29、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C地区处于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D地区处于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判断理由: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则发展阶段越高级。2(1)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人口也逐渐由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产业逐渐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略,根据家乡具体情况作答。教材P1920活动1.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地

30、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交通运输铁路、公路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对外联系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1)城市化过程明显,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

31、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城市级别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分布向东部聚拢,形成了城市群。(2)城市化、工业化。教材P2223活动1(1)略。 (2)美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度,温度条件较为适宜,南部地区的光照条件、热量条件都好于北部地区,同时西部高大山脉地区温度条件相对较差。美国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多,部分农业区处于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保证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2(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四周分布面积狭小的沿海平原,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分明显的雨季和旱季。(2)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热量条件好,降水丰沛,适合热带作物生长,因此,海南岛能成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3)海南岛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海水、沙滩、热带雨林等优质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岛上交通设施完备,度假旅游的接待能力强,还有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条件。(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