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讲二战后的世界(194521世纪初)总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
2、度的发展考点一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2)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3)美苏实力相对均衡。2.表现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组成社会主义阵营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华沙条约组织3.“冷战”与“热战”(1)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2)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
3、位相对衰落。4.影响(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1)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2.日本的崛起(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4、冲击了两极格局。4.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和平与动荡并存(1)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考向一决定国际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典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如果以“
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考向二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典例2(2015重庆高考)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特点第二次世
6、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等“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美国对外政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
7、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考点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以工业改革为重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主权重点在重工业,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8、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失败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其经济安全。(3)利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
9、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4.“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4)影响确
10、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发展: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成欧洲共同体。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亚太经
11、合组织正式成立。成员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独特的“APEC方式”。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目标: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2)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考向一经济全球化VS经济区域集团化典例3
12、(2015浙江高考)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考向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负面作用典例4(2015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
13、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概括: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概括: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
14、赶上和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概括: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考点三二战后的世界科技与文艺一、现代信息技术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3.
15、影响(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3)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2.成就: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明威老人与海。3.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4.影响: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三、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
16、现形式,也对到底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四、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2.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3.二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五、电视的发展1.普及运用: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2.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考向一影视作品中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典例5(2015上海高考)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
17、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A. B.C. D.考向二影视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联典例6(2014广东高考,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
18、意为“财政贷款”)(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综合分析理解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背景(1)残酷的世界大战和令人触目惊心的经济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本来就已失望、不满的心理受到更大的打击,心灵遭到扭曲(2)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现代主义的特色表达得更加充分、效果更加明显表现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他
19、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影响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考点四本阶段综合贯通性热考问题英国与美国的霸权时代典例7(2015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表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
20、贸易开始1583年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郝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
21、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崛起,主导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大国。(2)1718世纪,荷、英、法进行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的崛起,垄断海外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
22、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冲击了英国,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国家。(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5)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6)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和中国典例8(2015广东高考)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
23、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
24、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历程及同时期的中国时期经济全球化历程同时期中国的状况工场手工业时期(15、1618世纪中后期)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主要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争霸时期,世界市场扩大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走向没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殖民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正式确立中国被动挨打,被迫开放;自然经济为
25、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获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模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外交上“一边倒”,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双线排查通史排查真题对点题组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2014山东高考)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
26、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2.(2015四川高考)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题组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与加强3.(2015江苏高考)“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27、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4.(2014新课标全国卷)如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题组三苏联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改革5.(2014福建高考)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6.(2013新课标全国卷)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
28、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题组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7.(2015广东高考)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8.(2014广东高考)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
29、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题组五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9.(2014全国大纲高考)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10.(2014海南高考)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
30、.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题组六经济全球化11.(2015新课标全国卷)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12.(2014新课标全国卷)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
31、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模块排查模拟题组政治模块题组1.(2015潍坊二次联考)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2.(2015南通二次统考)2015年,日美法在日本海联合军演,中俄在地中海、日本海也先后举行联合军演,外媒评论这是新时期美日与中俄新冷战的再版。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
32、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3.(2015衡水检测)美国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写道:“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是当前国际矛盾的最主要形式B.冷战造成各国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别C.文化差别成为重建世界秩序的影响因素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共融趋于统一经济模块题组4.(2015合肥二次联考)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
33、输出总额达1 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5.(2015烟台二次联考)专家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体,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B.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相互兼并D.各国经济命脉正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6.(2015北京顺义期中)1931年苏联购买了美国机器出口总量的50%,英国机器
34、出口总量的70%,世界机器出口的30%。到1932年占到英国机器出口的90%,世界机器出口的50%。这主要说明()A.苏联利用西方危机发展工业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成效C.西方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D.不同制度国家可以互相帮助文化模块题组7.(2015西安联考)“垮掉的一代”是兴起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这个所谓的垮掉的一代是一群人,来自不同国籍,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拒绝理性,认为这个社会不可救药了”。由此可见,该流派兴起的背景是()A.种族歧视、毒品等充斥着美国社会B.人们深刻审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C.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极度失望D.世界大战和危机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8
35、.(2015宁波一中期中)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按蒙太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种转移对照物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蜜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需要连续地拍摄完成B.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C.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D.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工才能完成综合非选题9.(2015曲阜一中期中)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
36、代和社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现象之一:1盎司黄金35美元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洲史(1)1944年所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指的是什么?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原因。历史现象之二:美元与中国货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37、,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中国震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答案精析第11讲二战后的世界(194521世纪初)考向聚焦典例1调动知识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苏实力均势的结果,而其解体则是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因此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B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带有强烈的敌对意识,D项错误。答案C典例2选项辨析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
38、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变迁之风”与美苏和两极格局无关,所以B、D项也是错误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材料内容相符。答案C典例3调动知识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是C。答案C典例4找关键点苏联先进技术被几十个国家购买使用,而苏联自身却很少采用,这一鲜明的对比从苏联自身找原因的话,当根源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故选B项。答案B典例5图片解读可用排除法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3个图片分别对应的是德国法西斯的种族迫害、苏联占领柏林、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均与反法西斯
39、战争关系密切,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答案A典例6材料信息“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战车上,拉动美国战车前进、“1950年”、“1947年”。答案(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典例7解题思路第(1)问,首先结合所给史料信息补充权利法案与议会改革等相关史实,其次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分析归纳其理由。第(2)问,解题时紧扣“世界经济演进”,即美国在经济发展中的胜利
40、,可以结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两国确立经济地位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主旨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
41、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典例8解题思路(1)第一问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经济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政治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称霸野心及20世纪现代化理
42、论内容的发展等角度回答。(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等角度回答。第二问从“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看出理论研究必须注意结合本国国情。答案(1)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政治:近代民主政治确立并逐渐完善。(2)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双线排查通史排查真题对点1A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美国
43、在世界霸主方面的信息,排除B。也没有关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方面的信息,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处于两极对立,没有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2A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所以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战”,A项符合题意。3C题干材料“新解放的国家”“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与不结
44、盟运动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项排除。不结盟运动并没有使国际力量失衡,也不可能消除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B、D两项与史实不符。4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5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限定“1952年到1964年”。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农业方面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因此选D项。6D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体制确立,苏联实行农业集
45、体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发展缓慢,而1952年的苏共十九大却认为粮食产量增加并彻底解决了谷物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是对斯大林体制的曲意维护,故排除A项,D项为正确答案。B 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苏联农业改革开始于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C项说法错误。7D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个国家的货币拥有与黄金比价固定的特权,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这种货币是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特殊地位,因此D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元的特殊地位”无关,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确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8C根据“美国
46、”“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定应该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项。9A材料中“社会保障”“劳工法”“农场项目”等信息说明这些政策均与罗斯福新政有关,从而说明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本题选择A项;材料不能说明美国两党政策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C项材料未反映;该政策并不是对共和党传统政策的延续,故D项错误。10A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
47、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11A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据题干信息,从1968年到1981年,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和贷款总额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随着大量新兴独立国家的增加,贷款需求增多,故选A项。各国关税税率降低与世界银行贷款无关;贷款项目与数额的增多,无法表明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C、D三项错误。12AD项错在“领导地位”。A项彰显欧元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C项反映了欧元的使用促进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A、C两项相比,欧元对推动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作用更大。故选A。模块排查模拟题组1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
48、洲进行的资本输出,实际是对欧洲的控制,它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故选D。2B欧洲“冷战”、亚洲局部“热战”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的重要特点,故B项表述错误。3C结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人民之间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区别”等材料信息,即可判断答案为C项。4A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主要是对欧洲有利,而且是形成于1967年,排除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军事组织,与美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没有多大关系,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5A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要素和国际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故A项正确。6A此题考查学生对于20世
49、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信息1931年可知当时西方正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故选A。7D依据所学知识“垮掉的一代”的背景为冷战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使美国公民对国家的安全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社会中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所以选D。8C据材料信息可知影片可以分镜头拍摄,因此电影不需要连续地拍摄完成,A项错误;电影拍摄完成后再进行剪辑,B项错误;D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9(1)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进行挑战,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2)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或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解析第(1)问,考查美国1929年和1973年的经济危机,以所学知识为主。第(2)问,这里的“社会条件”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