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6课 篇目二 登泰山记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 文言预习任务单 NO.1文白对译 知识梳理 一、辨识通假 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颜色)2少圜(“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二、一词多义 1当当其南北分者(介词,在,在的地方)崖限当道者(动词,挡住)僻不当道者(动词,面对)2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在的时候)余始循以入(连词,表修饰)回视日观以西峰(介词,连接方位名词,表方位指向)3道道皆砌石为磴(名词,路)道少半(动词,走,走路)4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动词,到,到达)及既上(介词,等到)皆不及往(动词,赶得上)三、词类活用 1汶水西
2、流(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名词作动词,走,走路)5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照)6山多石,少土(形容词作动词,多有;少有)四、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 古义:_ 今义:_ 2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古义:_ 今义:_ 3多平方 古义:_ 今义:_ 答案 1.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古义:摇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3.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五、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译文:_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译文:_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译文:_ 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译
3、文:_5生石罅。()译文:_ 6余始循以入。()译文:_ 答案 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2.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3.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中“限当道”为定语,放在“崖”的后面 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的那些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4.省略句,“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后句省略主语“雪”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5.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6.省略句,“循”后面省略宾语
4、“之”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文本鉴赏任务单 NO.2资料链接 文本鉴赏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诗人、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著有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
5、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为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登泰山记总写泰山地理形势、位置雄伟记叙登泰山的经过周围山川形势时间、路径山顶所见险峻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日出时 日出后色壮观(详写)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古迹悠久()介绍泰山自然景观瑰丽雄浑神秀壮美 _ _答案
6、形、色、光 略写 任务探究一 妙笔奇思景自美 分析文章内容及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 登泰山记是一篇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经作者精心剪裁,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容量很大。整体介绍了泰山,叙说了登山经过,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综述了名胜古迹,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任务设计 1请结合文本理解,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_ _ 答案 2第 3 段集中描写了泰山日出的景象,请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与作者一起赏泰山日出。时间 景色 五鼓 出前稍见 须臾 出时日上 出后回视 答案 大风扬积雪击面;足下皆云漫 山:白若樗蒱;云:一线异色 五采 日:正赤如丹;
7、海:动摇承之 色:绛皓驳色;山:而皆若偻 3文章的第 4、5 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 _ _ 答案 这两段既写了泰山的人文景观,也写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古迹道中石刻。自然景观有:写地貌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写树多松,生石罅,平顶;日观数里内无树。写雪雪与人膝齐。写水无瀑水。写鸟兽无音迹。运用了小细节与大印象相结合的手法。这样写,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突出了泰山景物的特点,表现了泰山之历史悠久,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特征。任务探究二 佳言妙语绘美景赏析文章的语言 任务导引 姚鼐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在散文
8、的创作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无论是在用词炼句上,还是在句式的选用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展卷而读,口齿留香,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任务设计 4“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中的两个虚词“皆”字的运用有何表达效果?_ _ _ 答案 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5请分析“半山居雾若带然”的效果。_ _ 答案 这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这一切令作者心旷神怡,而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6请赏析“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_ _ _ _ 答案 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上文“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7第 5 段描述泰山的特点多用两三字短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 _ _ 答案 用短句写出了泰山的鲜明形象,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同时又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点击右图进入 文 本 对 应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