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6 ,大小:2.14MB ,
资源ID:49450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45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外重大的改革 课件(46张PPT).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外重大的改革 课件(46张PPT).ppt

1、第1讲 古代中外重大的改革 考点展示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一、梭伦改革 1.背景(1)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3)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2.措施(1)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鼓励发展工商业,保障了平民生活。(2)政治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寡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进行政权机构改革,创设了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3.特点(1)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措施:带有“折中”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结果

2、: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4.评价(1)积极性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稳定了小农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2)局限性:“不偏不倚”的原则导致两面都不讨好。思考应用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说:“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待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家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待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

3、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提示: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二、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各国先后进行变法。(4)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变法的准备与成功条件(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从政愿望强烈。(2)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魏国。(3)商鞅离魏奔秦:秦孝公求贤若渴,招揽人才。(4)商鞅到秦后:晋见秦孝公,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主持变法。(5)取信于民:“南

4、门徙木”。(6)商鞅在秦变法:以法家理论为指导,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全面推行变法。3.措施(强国之术)(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3)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4.影响秦国崛起(1)政治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5、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思考应用 王安石在一首诗中写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从材料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提示:取信于民,雷厉风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社会背景(1)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沉重危机。2.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

6、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3.内容(1)推行均田制时间:485年。内容:露田不得买卖;桑田可以买卖;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作用:保障了统治阶级利益;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和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整顿吏治措施:官吏任期由政绩决定;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行俸禄制。作用: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3)迁都洛阳目的:为减轻改革的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7、。概况:493年,以讨伐南朝为名,由平城迁都至洛阳。作用:为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4)革除旧俗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通婚烟: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4.影响北方经济的恢复与民族融合(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收入增加,农业水利工程兴建,新的耕作技术得到推广,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还是一个国际性商业城市。(3)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应用 1.小张在图书馆翻阅

8、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张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2.读图:图1和图2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四、王安石变法 1.变法背景(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政策以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的形成。(2)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起义不断。(3)民族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2.有利条件(1

9、)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2)面对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3.内容及具体作用 项目 领域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经济:富国之法 改变 积贫 局面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较好配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市易法 在开封设“市易务”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募役(免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兴修水利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方田均税法 清

10、丈土地,收取赋税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军事: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 将兵法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训练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保马法 鼓励百姓养马 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 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 产量、质量得到提高 政治:育才之法 培养变法人才 改革科举 以经义取士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 改革学校制度 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4.评价(1)根本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统治。(2)成效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1、。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3)不足指导思想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新法实行过于急进。思考应用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提示: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和均输法。考向一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比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史料二(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 史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

12、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1.史料一中“殷富”的意思是使老百姓富裕起来,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发展经济的措施,这些举措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收入。2.史料二中“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说明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3.史料三信息“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说明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提示: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

13、.根据史料二和三,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史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提示:性质:前者属于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后者属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摘自2012年山东高考T3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提示: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

14、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史论归纳 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事件 项目 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不同点 目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侧重点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侧重于富国强兵 相同点 结果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考向二 对中国古代重大改革的认识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

15、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史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1.史料一中“商鞅是著名法家”说明一部分人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其民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说明一部分人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对于这一观点可以从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方面进行分析。2.史料二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

16、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反映了商鞅变法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他们挑拨秦惠文王与商鞅的关系,导致商鞅被处死。1.根据史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提示: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根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提示: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摘自2015年福建高考T41)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

17、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史料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提示: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史论归纳 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

18、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考向三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的比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

19、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史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史料一信息“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

20、安排其他职业”等反映了梭伦在改革中不分配农土地,而是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2.史料二信息“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反映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1.根据史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提示:政策不同: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

21、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提示: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摘自2013年福建高考T41)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根据史

22、料,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提示:农商并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史论归纳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比较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不同点 背景 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各国掀起改革变法浪潮 性质 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彻底性 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具有调和、折中的特点 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 作用 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 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同点 背景 改革前都面临不利的形势 措施 经济上都涉及土地问题;政治上都涉及等级划分问题 结果 都促进了本国的富强;都有旧制度的残余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