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7 整体析特点,局部抓关联 分析散文结构题之要诀 第三章 散文阅读:因“形”悟“神”,依文答题学案引语 分析散文结构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最常见的有两个角度或两种题型:一是从局部切入,分析句段在结构中的作用;二是从整体着眼,对全文结构作出分析。无论何种角度或题型,都需要对散文结构从局部到整体有个清晰的把握。二轮复习,仍要继续训练,提高我们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栏目索引 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 1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2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 水乡戏台 祝 勇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绍兴旧府八县,可以
2、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
3、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他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
4、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
5、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
6、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 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为什么要叙写鲁迅对绍兴的回忆?答案 内容上,表现戏台给他的温情和文化熏陶以及他的作品中有关戏台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中国少年;结构上,为下文写“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做铺垫(是文章由对戏台的实写转入虚写的转折点);表达效果上,
7、增加文章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答案 2.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答: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生 活 叶圣陶 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子,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 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于是一切
8、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
9、”;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混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它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
10、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
11、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3.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4分)答:_ 1.关于句段方面的知识,你储备了哪些?你认为在运用这些储备知识答句段作用题时常出现哪些问题?答:_ 2.你对一篇散文的结构思路是怎样梳理的?你能看出它在构思上的特点吗?答:_ 自我反思 返回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12、 1.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原文见“自学在前”批语 该答案在梳理全文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概括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特色,分析准确、具体。可惜,未能全面认识本文的构思特色。如谈构思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线索”就未曾谈及。最后得分:2分。学生甲 现场答案 批语 该答案能从线索、思路两个角度准确分析其特色,很好。如果能进一步思考本文另一个构思上的突出特色,可得满分。其实,想到这一点也并不难。最后得分:4分。学生乙 现场答案 批语 该答案从三个角度分析“构思特色”,第点是从组织材料的线索角度,第点是从写作思路角度,第点是从选取材料的角度。尤其是第点,写别人之未写,充分体现了该生对全文构思全面而深
13、入的把握。最后得分:6分。学生丙 现场答案 总批语 该题考查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思路的能力。考生答此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知从何入手,二是思考不全面。解决之道是把对文本的深读与结构思路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先调动知识积累:分析文章构思要从线索、顺序、选材组材及段落安排等角度入手。再看看本文在这几个方面有什么特点,就可得出答案。该题的难点是它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点不易把握。只要平时有这方面的思考习惯,答出这点也不难。满分 答案 将叙写主体“戏台”放在地域、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描写;以“戏台”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实入虚。(每点2分)2.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
14、有什么作用?(4分)原文见“自学在前”批语 该答案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角度掌握得好。尤其是内容作用,答得准确。至于结构作用,答得笼统、空泛,缺少针对性。最后得分:2分。学生甲 现场答案 批语 该答案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作答,尤其注意了反复手法,很有创意。只是内容作用答得不够全面。最后得分:3分。学生乙 现场答案 批语 该答案内容作用答得好,结构上注意到了与结尾的联系;但用“引出描写”来表述,术语应用稍不妥。最后得分:3分。学生乙 现场答案 总批语 该题是一道句子作用考查题,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考生已有了固定的思维与答题模式了。问题是每一个文本,所给的句子都有独特性。把思维与答题的一般性跟所给
15、句子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这才是答句段作用的能力要求。该题所给句子,是四个,分别放在段末,且都是感叹句,特征特别突出。考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对这四句与最后一段的关联作用注意不够。满分 答案 在内容上,突出各阶层人生活的可悲与无奈,强调了他们共同的生活特性。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做铺垫。(每点2分)返回 一、阅读有道:整体把握,局部细读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分析散文结构有两个命题方向:一是分析整体结构思路,二是分析局部句段作用。无论哪个命题方向,在“带题阅读”上都要做到:整体把握,局部细读,整体与局部紧密结合。1.分析整体结构思路题的阅读要求 明确具体文体
16、,确定大致思路。不同的散文文体,思路不尽相同。如写景散文多以游踪为线索,循时间、空间顺序展开;状物、说理散文大都是由实及虚;写人散文多以人物交往为线索,采用或纵或横的顺序。圈点勾画,寻思路标志。在行文中,作者总会用一些能够体现其写作思路的词句,抓住这些标志,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重要词语有:顺序词、时间词、指代词、类别词、过渡词及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重要句子有:领起句、过渡句、呼应句、反复句等。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
17、所见所闻线等。2.分析句段作用题的阅读要求 句段作用题的阅读是一种在整体把握思路的基础上的局部细读。所谓“局部”,就是所给的句子段落;所谓“细读”,就是认真、仔细地阅读,读出写作对象及其层次、表达特点,读出它与上下文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关联。“带题阅读”是考场上的一种特殊阅读,关乎整个答题的成败,不可不慎。二、答题有径:整体析特点,局部抓关联 1.分析整体结构思路题的关键:分析特点,答出作用 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求回答结构、构思或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带来哪些作用、效果。答题关键就是:分析特点,答出作用。线索特点及好处。如何找出线索呢?先判定一下它属于哪种散文,如写景散文通常以游踪为线索
18、,状物散文多以某物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人物交往为线索。再找标志,线索在文中都有标志,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有时要注意双线(明线与暗线)。使用线索的好处主要有:a.组织材料,贯串全文;b.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c.使行文富于变化。思路特点。主要有先总后分、先抑(扬)后扬(抑)、前后对比、先实后虚、逐层深入等。叙事特点。顺叙,使结构清晰;倒叙,巧设悬念,吸引读者;插叙,使行文活泼,富于变化。详略繁简。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何处用繁,何处用简。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段落特点。开头,由虚入笔,逆向起笔;中间,衬托对比,虚实相映;结尾,以景结情,直抒胸臆等。个别情况下也可考虑一下选材上有无特点,如
19、大量引用诗文。当然,文本整体结构特点还应从具体出发,不可一概而论。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阳 光 彭学明 越过黑暗的脊梁,阳光嘟噜一下钻了出来,花花绿绿的阳光,新鲜而温和地悬挂和翻晒在城市的门楼、乡间的院落,翻晒在田野边一排排歪歪扭扭的竹篱笆上,目光、嘴唇,还有一根根热烈的心肠子,都移动三寸金莲,笑靥抿抿。阳光是播撒情种的老手,只那么轻轻地几动几洒,整个大地就暖烘烘地怀孕临产了。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 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汽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
20、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
21、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
22、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事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
23、我们?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
24、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及其特色。答案 思路:先写春夏秋冬四季阳光各自的特色,再由自然的阳光写到精神阳光的重要,最后呼吁永远和精神的阳光在一起。特色: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答案 2.分析句段作用题的关键:抓住关联(1)分析句段作用题的常见误区 经过一轮复习,很多考生答这类题型已经具备了“术语”意识,且往往能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但存在的答题误区也相当明显,制约着考生在该题型上再提分。这些误区有:乱贴标签。一碰到开头段,就把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都答出来了。至于该段到底有没有这种作用,根本就没有考虑。术语不清。如照应与过渡、总领全
25、文与引起下文等弄不清楚,乱用一气。答题混乱,角度单一。句段作用,兼顾结构、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组织答案却往往只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反复阐释,答得虽多,得分却少,要点混乱,分析笼统;有的要点交叉重复,有的概括内容不准确。(2)走出误区的办法 抓住关联。句段作用题的实质是从局部文字入手考查对全文内容、结构的理解。所谓分析作用,就是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段落、思路有哪些关联,这是答题的根本。那么,常见的关联有哪些呢?总与分(分与总)、虚与实、正与反、抑与扬、主与次、前呼与后应、交代与铺垫、过渡与转折等。活用角度。答题的主要角度,如内容、情感、结构、手法、读者等,只是思考的方向而已,不是任意一个句(段
26、)都具有的。我们只有结合具体文本认真阅读思考,才能使答题角度更准确、全面。区分术语。如照应与过渡的区别。照应是上下文内容的呼应与联系,前有交代,后有应接,一般距离较远,如首尾照应;过渡,是指该句(段)必须承接上文和开启下文,它只针对上下段的关系,没有距离。又如总领全文与引起下文的区别。总领全文也是一种引起下文,但只有该句(段)是全文内容的总写、概括,才叫“总领全文”,否则只能叫“引起下文”。准确概括。句段作用看似是分析结构,其实少不了概括,因为像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或引发下文什么样的内容等,都需要对相关内容概括。分析思路结构与概括文意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说到前后内容、上下段落之间的关联时,
27、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段落文意的准确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老 街 柳 萌 这是一条老街。我这里说的老街,其实不见得真的老,比起这座城市的年龄,这条街还算是年轻的。我之所以把它称为老街,只是因为这条街与我的往昔经历有关,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对于我来说自然是老了。就如同每每说起同街居住的人,总要加上个“老”字,即“老街坊”“老邻居”,似乎这样才够亲切才够人情味儿。我对于这条街,亦是如此。边练边悟这条街不长,最长不过两三百米;这条街不宽,最宽不过六七米。这条街很普通,没有豪门重宅。这条街的房舍,一水儿的灰色砖房;这条街的院落,都有树木花草。这样的街道在这座城市中,过去有好多好多,如今却是很
28、少见了,它们正随着城市改造,渐渐地被拆除消失,这条街的命运也是如此。正像人跟人一样,相处得久了就有感情,老居民们对这条街,同样都是难舍难分,明知道拆迁后的住房,比现在居住的老房子要好,可是在搬往周转房时,许多人还是一步一回头,尤其是那些上点岁数的人,走时还悄悄地抹眼泪呢,好像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似的。人们说:“故土难离啊,走个半年一载,心里也还是老想着老惦记着。”想着什么惦记着什么呢?没有人说。不过也无须说。因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里有自己度过的时光,这里有自己过去的生活,无论是喜是忧是爱是恨,都留下过温馨的气氛,只要想一想就觉得很舒心。老房拆除新房即将建起,这就意味着,往昔生活从此结束,未来
29、日子从此开始,想想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儿。别的什么就不去说了,就是那家家的开门关门声,今后再也听不到了,就很让人有点儿怀念。每天早晨谁家去买早点,谁家大人去上班,谁家孩子去上学,开自家大门时若被邻居听到,准有人问候一声“早啊,您哪”,这时的心情,就像清新空气吸进胸腔,觉得特别清爽畅快。晚上回来开自家大门,如果有邻居偶尔碰到,同样会有人说声“回来啦,您哪”,这一天的劳累就会消解,如同刚洗过热水澡,别提浑身多么轻松了。尤其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早些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只要一想起来就心里热乎。几场瑟瑟的秋风过后,大白菜成车地拉来了,一堆一堆地码放在街上,整条街都弥漫着泥土芳香。街坊们排队依次购买,过完秤
30、就再也不分彼此了,他为她送回家,她为他抱上车,仿佛整个街道就是一家人。这就是老街的风情,这就是老街的习惯。后来一年到头都有新鲜菜蔬上市,冬天再无需储存大白菜了,人们自然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只是一想到当年一起买菜的快乐,总还是多多少少有些眷恋呢。老人们回忆说,那会儿多热闹啊,就像过春节似的,全街道的老老少少,都走出来买大白菜,趁排队时说说话,别提多么亲热了。孩子们回忆说,那会儿真开心啊,在白菜堆中间来回窜,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儿,就是这样渐渐窜大的,后来有的上学,有的工作,偶然相遇说起这些往事,别提多么惬意了。这条老街宛如悠悠水流,即使河道被拆除了改向了,它依然还会在人们记忆的河上,托着思绪的风帆向前
31、流淌 然而,这条老街对于我,恐怕还不只是这些,除了人人共有的东西,还有我个人的命运,跟这条老街也有关联。我的最初的欢乐,我的后来的厄运,这条老街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它沉默不语,用最大的克制和忍耐,分担我的痛苦和怨愤。这时它不再光是一条街道,它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普通人的生死欢忧。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它,就如同掀翻陈旧的书页,过去那段荒唐残酷的岁月,就会重新呈现在眼前。对于这条老街的感激,立刻从我的心底升腾起来,化成一炷神圣的香火,供奉在崇高的祭坛。如今这条老街被拆除了,往日的风情,往日的情分,还会不会保存住呢?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还比较清楚,那就是我对老街的记忆,永远也不会轻易地消失
32、,即使它盖成崭新的楼房,人们静悄悄地独自上楼下楼,再听不到门的开关声,再听不到亲切的问候,我好像都不会介意和在乎。只要老街的位置不被移走,它在我的心目中就风采依旧,绝不会因模样改变而扯断缘分纽带。我和老街的情感早就融合在一起了,我对老街的思念总是那么刻骨铭心。老街啊,我的老街。(选自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2.文章回忆了早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 答案 作者详细描写早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老街居民亲如一家,生活温馨幸福,表达了对老街生活的无限怀念。与下文冬天再无需储存大白菜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老街的风情和生活的快乐。3.请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答案 答案 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老街即便被拆除了,它依然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表达了人们对老街的深厚感情,深化了主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大家对老街共同的美好记忆,引出下文作者与老街密切关联的个人记忆,从而引发作者对老街强烈的思念。(意思对即可)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老街”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答案 文章以“老街”为线索,把老街上的人与事,老街的风情、习惯融为一体呈现出来;老街与作者的命运密切关联,见证并分担了作者的欢乐和痛苦;老街是文章回忆抒情的载体,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过去和谐生活的深情怀念。返回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