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提升 生物学科思想 1普遍联系的思想 普遍联系的思想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考纲能力要求。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结构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命题视角 1 在分子水平线上,各种化合物相互作用,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细胞结构,从而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典例剖析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Y代表何种元素?_。(2)大分子A、C1、C2依次代表_。(3)a的分子式可表示为_,反应过程为_,其场所为_。若某种A
2、由m条肽链、n个a组成,则A中至少有氧原子_个。(4)A可分为A1A5,其原因从a分析是因_ _;从A分析是因为_ _。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间会出现A的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的不同。(5)与 A5 有关的 C1 片段在人体其他部位的体细胞是否存在?简要说明理由。_ _。(6)C1C2 的变化叫_;与 C2 相比较,C1 的组成成分的特点是_。(7)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的 _过程。(8)从分子水平看,导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_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出现多样性的原因是_ _。解析 本题首先从A1到A5的功能和C与A的关系出发,判断A为蛋白质、a为氨基
3、酸、c1为脱氧核苷酸、C1为DNA、C2为RNA,则X为N,Y为N、P。为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其场所是在核糖体,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肽键数目为nm,每个肽键中至少1个氧原子,每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羧基,每个羧基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A中至少含有氧原子为nm2mnm个;蛋白质的多样性有4个原因,但其中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有3个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形成蛋白质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间会出现A的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细胞之间的核DNA相同而mRNA出现差异进而导致蛋白质出现差异。A5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是唯一降血糖
4、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中DNA上的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人体其他部分的体细胞中DNA上也有胰岛素基因,因为人体不同部位的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而它们含有基本相同的DNA。C1C2的变化为转录过程,RNA和DNA的成分区别是DNA中含有碱基T和脱氧核糖,而RNA中含有碱基U和核糖。人类的白化病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而基因突变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从分子水平看,导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答案(1)N、P(2)蛋白质、DNA、RNA NH2(3)R C C
5、OOH 脱水缩合 核糖体 nm H(4)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mRNA(5)与A5有关的C1片段在人体其他部位的体细胞中都存在。因为人体不同部位的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而它们含有相同的DNA(6)转录 含有C2所没有的碱基T和脱氧核糖(7)DNA复制(8)C1 DNA 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名师点评1命题特点:本题突出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命题特点,是将教材中与蛋白质和核酸相关联的考点综合在一起考查,挖掘其内在联系,突出对组成细胞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判断、分析和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2备考启示:(1)熟记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
6、成、单体通式、单体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式,理解多样性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2)强化比较记忆并用普遍联系的思想挖掘与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分子相关联的生物学知识,从而构建出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网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系统的整体性,这便于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联系的多维性,如蛋白质,可联系到结构和功能、合成和分泌、转录和翻译、生物膜系统、代谢和营养、氮循环等等。联系越多,越利于理解记忆。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注意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到原来的网络中,以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迁移应用 1.下图甲中 X、Y、Z 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
7、X 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单体),Y、Z 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饭后半小时,血液中的 X 浓度升高,此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是胰岛素,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用“”表示 X 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则图乙可表示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Y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 Y 有关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Z A.B.C.D.解析 由题意“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单体)”可知X为葡萄糖,则血液中的X浓度升高,此时人体分泌较
8、多的激素是胰岛素,降低血糖,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二者都可升高血糖;葡萄糖是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被人的红细胞吸收,而易化扩散过程并不需消耗能量;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可以流动的;由元素组成为C、H、O、N、P且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可知,Z为磷脂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与Z有关;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蛋白质(Y)。答案 D 命题视角 2在细胞水平上,各种细胞结构之间在结构上 和功能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典例剖析下图甲表示分泌蛋白
9、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相关过程。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 a 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 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B.图甲中的结构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CO2的过程中没有 O2参与 C.若图乙中曲线 1 表示图甲的结构中放射性颗粒数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乙中的曲线 2 可表示图甲的结构中放射性颗粒数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 D.图甲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解析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合成出的多肽经内质网进行加工,之后运输到高尔
10、基体进一步加工,然后再以小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O2的参与。图解中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答案 D 名师点评1.命题特点:本题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过程为试题设计的切入点,综合考查了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出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可通过相互的协作联系完成某项具体生命活动。2.备考启示:(1)在解题时,要运用“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相适应的观点”去分析理解各种图解,准确的提取和处理信息,科学地解决问题,还要注意与其他知识
11、点间的联系。(2)建议考生在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以下几点:学会比较相关知识点:如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真原核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五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学会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产水的细胞结构、产ATP的结构、参与细胞分裂的结构等;学会辨析相关知识点:如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是否一定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的细胞是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是否一定是植物细胞等。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比较、归纳、辨析、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将生物学知识学活,才能融会贯通。迁移应用2.人进食后,下列哪一项在胰腺细胞中不会出现()A.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增多 B.内质网和
12、高尔基体的联系加强 C.细胞核中的DNA加快复制 D.核糖体的功能增强 解析 人进食后,胰岛B细胞会分泌产生较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这一过程中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分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产能增加。C命题视角 3 在个体水平上,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之间、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构成完整的生物个体,表现出个体水平的生命现象。典例剖析 1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
13、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2)精神因素使 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_ _。(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 _(填三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巨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_。(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
14、在免疫学上称为_。解析(1)由图中可知免疫细胞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题目又提示了突触前膜,因此不难推知答案为分泌神经递质。(2)T淋巴细胞有呈递抗原给B淋巴细胞的功能,同时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有增强免疫效应的作用。(3)实际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基本上都与受体有关,且与调节联系密切,回答这一问时围绕这两方面思考即可;第二问可根据呈递抗原信息的含义推知。(4)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在“敌我不分”,而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超敏反应与细胞功能紊乱有关。答案(1)释放(分泌)神经递质(2)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且呈递抗原信息的能力降低,影响了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 B
15、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或其他合适的答案如 CO2、H)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 (4)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 名师点评1命题特点:本题的命题思路是提供较新颖且学生能读懂的材料,抓住稳态、调节和反馈等核心概念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稳态及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学生解答本题需要从图文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知识,正确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这一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综合性较强。2备考启示:(1)备考过程要确实注意构建知识框架,加强比较,减少混淆相似知识点的情况。免疫部分的知识名词、概念多,因此在备考复习这部分知识
16、时,除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外,还要多做比较,如对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名称来源功能呈递抗原识别抗原分泌抗原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信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别、呈递抗原信息;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或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效应T细胞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细胞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2)分子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这是在分子属性上认识生物学。教材对细胞内、细胞
17、间、个体间,乃至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作了阐述。复习中可围绕细胞内、细胞间、个体间,乃至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行一个小专题形式的总结归纳。如: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以化学信号为介质完成的间接交流(如激素、递质等)。如分泌细胞分泌 激素进入 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 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现总结如下:a.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靶细胞还可能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则激素是抗利尿激素;b.若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是各种组织细胞,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
18、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或各种组织细胞,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或生长激素等;d.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激素是胰高血糖素;e.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肌细胞、各种组织细胞等,激素是胰岛素等。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糖蛋白),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迁移应用3.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下图是几种
19、细胞通讯的实例:(1)图 A 中的激素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_ _。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_。肝细胞接受这一激素刺激后所发生的生理反_ _。(2)图 B 中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_。(3)图 C 所示的抗体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在分布部位上的区别是_ _。这一过程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作为信号分子会导致血管的变化是_。解析 图A中,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胰岛素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肝细胞,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促使肝细胞合成大量的肝糖原储存起来。图B是兴奋在突触
20、间的传递过程,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C是超敏反应,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吸附在细胞表面,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组织水肿。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糖蛋白 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2)兴奋或抑制(3)图 C 所示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血管通透性变大 典例剖析2 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大量失水后
21、,调节过程为_(填数字),d表示_,乙表示_。(2)过程体现的激素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使甲所分泌的激素e增多,它与_(激素)起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图示e激素主要作用于_(填靶细胞名称),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 _。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_。在此过程中下丘脑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信息直接影响甲分泌e,则该化学物质称为_。(4)连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是_,c作用的靶细胞是_。(5)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_ _。(6)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
22、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_。解析 当人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激发饮水行为;同时刺激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增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的排出。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控制胰腺(肾上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增多,主要功能是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平衡。而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糖被,即细胞膜表面的一
23、层糖蛋白。冷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但感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在皮肤。皮肤上的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一系列的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冷觉;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体内缺碘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将下降。此时下丘脑的活动增强,分泌较多的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释放出较多的 b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使甲状腺增生肿大。答案(1)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6)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下丘脑分泌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 b
24、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造成甲状腺增生肿大名师点评1命题特点:本题借助人体稳态调节流程图综合考查了下丘脑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及相关激素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下丘脑在内分泌系统中的总枢纽地位,当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内分泌枢纽下丘脑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腺体分泌激素协调影响调节机体,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2备考启示:高等动物个体的稳态及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点常聚焦于兴奋的传导、激素的分泌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考查。在复习本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既要注意到专题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和神经元
25、之间的关系、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等;还要注意到专题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水(盐、血糖、体温)的内在联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和相关的细胞学基础之间联系等等。(2)将相关联知识点进行细化是准确解答此类试题的最有效措施。譬如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其中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膜内外电位差都不为0。激素分泌的调节通过反馈调节方式使激素在内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和性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而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是直接受下丘脑的影响,与垂体无关。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
26、统的总枢纽,其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升降,从而调节水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的中枢)。迁移应用4.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_,B_,E_。(2)图中表示_;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_。(3)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点表_电位,b点时Na_(内、外)流。(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
27、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 _的结合。(5)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_ _,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_。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_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增加散热。解析(1)A作用于下丘脑,参与体温调节,可知A是神经递质。B作用于甲状腺,可知B是促甲状腺激素。E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可知E是胰岛素。(2)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
28、量减少,细胞外流渗透压下降。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3)a点是神经纤维接受A物质刺激前的电位,应是静息电位;b点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Na内流,表现为动作电位。(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其机理或是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或是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5)人体体温稳态的维持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中,当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体温稳态得以维持;寒冷的环境下,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而出现寒战,产热增加,体温得以维持。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热增多,经机体调节,汗液分泌
29、增多,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多,体温得以维持。答案(1)神经递质 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2)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 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不全不得分)(3)静息 内(4)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5)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命题视角4 在群体水平上,同种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依次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机环境典例剖析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_。(2)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
30、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3)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kJ。(5)分析上图,用箭头、文字、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解析 由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图示,由能够释放氧气的是生产者可知,A为生产者;由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是分解者可知,B为分解者;其他生物为消费者。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太阳、无机盐、水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与被食”为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依据信息传递
31、的功能可判断该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参与过程分解作用的为B(分解者),其主要生物种类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碳;若农作物A固定的能量为a kJ,通过食物链“ADC”最高营养级C获得能量,依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计算出极值为:最小值a(10%)2kJ,最大值为a(20%)2kJ。答案(1)太阳、水和无机盐等(缺太阳不给分)(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腐生细菌和真菌 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4)次生演替 a/100a/25(5)如图 名师点评 1命题特点:本题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为背景,突出考查了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
32、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及相关细胞生理过程。意在通过图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备考启示:(1)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解答。确定方法既可根据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也可根据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分析。(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常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境保护等综合考查。复习本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应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3、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种间关系、某一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并深入挖掘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注意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结构(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迁移应用 5.如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能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 是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
34、合物,但转化形式不同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 1 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 10 千克 解析 A选项:CO2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B选项:有机物中的碳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也可通过燃烧进入大气中;C选项:A、B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属于多糖,肝糖原的功能是维持血糖的平衡,肌糖原主要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D选项:“至少消耗”时能量传递效率应为20%,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5千克。答案 C 重点题型研析 2模式图类解题典例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综合,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图中的序号):(一)植物细胞(1)如果A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除
35、了没有8_外,在细胞质中应只有_一种细胞器。(2)如果 A 图是根尖生长点细胞,细胞的形状应为_,同时还应没有图中的、等结构。此类细胞分裂时,代谢特别旺盛的是、等细胞器。(3)若 A 图为洋葱表皮细胞,B 图是口腔上皮细胞,将其同时置于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将分别发生_和_现象。(4)若 A 图为小麦成熟区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为_,吸收 Mg2的方式为_。如果一次性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细胞中 大量失水而造成_现象,应立即采取_措施来缓解;若被水淹,小麦根部细胞内 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造成营养物质在 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导致小麦根部细胞中毒死亡。(5)在生物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36、中应首先用_酶去掉,得到_体。(6)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的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将基因a转移到马铃薯中。经检测,淀粉酶(Amy)存在于成熟块茎细胞的间隙中。若A图为块茎细胞,则基因a被整合到图中 结构中,并以基因a为模板合成Amy的_。Amy合成后,经 加工并分泌到细胞外。此图作为块茎细胞结构图,缺陷是多画了。(二)人体细胞或动物细胞(1)若B图为人体效应B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中的2、3、6、8、9主要由_和_成分组成,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_。该细胞应由_分化而来,其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它能与_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_免疫的_阶段。抗体从开始合成到
37、分泌出细胞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写标号)_。该细胞在体外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叫做_,该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_、_。(2)若B图为人体胰岛B细胞,则与其分泌物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 和 较多。(3)若B图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它应位于_(填器官名称)内,是由_分裂产生的,其内的DNA分子数应为_个。(4)若B图是一只绵羊的乳腺细胞,在培养克隆羊的过程中,取乳腺细胞中的,移植到另一只绵羊的_细胞内,该细胞发育成的绵羊与提供_细胞的绵羊性状最相似。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5)若B图是人的大腿肌肉细胞,在人体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这是由于 产生_所引起的。解析
38、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解题时看清题中各标号所示的名称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于本题,首先要识别A、B两细胞是何种生物细胞,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有无细胞壁、大液泡、中心体;其次是识别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原生质是细胞中的活性物质,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具有不同功能的同种细胞器是高尔基体;DNA储存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能产生水又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本题分别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角度,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进行相互迁移,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质壁分离、一次性施
39、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的原因、植物体细胞杂交以及转基因作物等知识;人与动物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与其免疫机能有关的效应B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胰岛B细胞、动物细胞的培养、克隆技术等相关知识,要求同学们具有识图析图、综合判断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答案(一)(1)细胞核 核糖体(2)正方形 4 11 3 6 7(3)质壁分离 皱缩(4)渗透吸水 主动运输 11 烧苗 灌溉 3 12 酒精(5)纤维素酶和果胶 1 原生质 (6)8 信使RNA 6 4(二)(1)蛋白质 脂类 生物膜系统 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球蛋白 相应的抗原 体液 效应 7962 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
40、培养(2)7 6(3)卵巢 卵原细胞 23(4)8 去核卵 乳腺 无性生殖 (5)12 乳酸 方法技巧1.模式图的来源与变形 绝大多数题目中模式图是教材中原图的变形,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真理,把教材中原图相关知识掌握扎实到位是做好该类题型的关键。例题中的图解可追溯到教材中的原图如下:2.解题方法 此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可归纳如下:首先要知道题中的图像源于教材中的何种模式图,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或整体到局部,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然后根据题干和设问的要求,理清知识点,如该图涉及哪几个知识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需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作答时一定要根据图中的序号或
41、结构,应用教材中的相关生物学名词作答。3.答题规范(1)按要求做答用序号还是文字还是两者都填写,序号是(1)(2)(3)还是。(2)回答问题要完整例产生水的细胞器、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都不止1个。(3)不要写错别字叶(液)泡等。跟踪训练 1.如图为两类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分解葡萄糖的结构是_(填标号)。(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甲细胞,发现该细胞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_。(3)据图判断,图乙属于哪类生物的细胞?_,判断理由是_。(4)图乙中能被铁苏木精染液染成蓝绿色的结构是_(填标号)。(5)指出图乙中结
42、构的生理功能是_。(6)若上述两种细胞均吸收K,且两种细胞膜上与K吸收有关的某物质结构和数量组成上无差异,则吸收K能力较强的细胞是_,判断的依据是_。解析 葡萄糖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才能被分解。细胞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吸收物质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据题意,用某种药物处理后,只影响Ca2的吸收速率,不影响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说明没有影响能量的供应,只抑制Ca2载体蛋白的功能。由于乙细胞中有液泡、叶绿体和中心体,说明乙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模式图。铁苏木精染液是线粒体的染色剂。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由于题图中甲、乙两细胞吸收K的载体蛋白结构和数量相同,则两细胞吸收K的量取决于细
43、胞提供的能量,细胞乙中线粒体数量多,所以细胞乙吸收K的数量大于细胞甲。答案(1)(2)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蛋白(3)低等植物细胞 既有叶绿体,又有中心体(4)(5)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6)乙 有较多的线粒体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场所。据图回答问题:(1)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_。以上3个图中属于微生物的是_,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2)欲让A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必须经过_、_过程。(3)图C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4)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图中哪些结构中的基因?_。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识
44、别图中各模式图的名称,题中图A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B表示细菌,图C表示蓝藻,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微生物。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在其内部的一些片层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若要使植物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必须是脱离母体进行组织培养。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孟德尔遗传规律是研究细胞核遗传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因(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以及原核生物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答案(1)细胞壁 B、C A、C(2)离体组织培养 脱分化(3)生产者(4)A 的细胞质基因,B、C 的全部基因 实验技能突破 2观察类实验的应用 典例 1 (2010课标全国卷,3)
45、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 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解析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所选择的材料应为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观察RNA和脂肪时均需对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取材时应选用白色或近于白色的组织,以免造成对实验观察效果的干扰,而且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含量较多,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 C 2.许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46、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观察 D.观察叶绿体:取藓类小叶制片观察 解析 B中应先漂洗后染色,目的是洗掉根尖表面的盐酸,防止酸碱中和影响染色效果。B能力提升 1.显微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选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2)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3)注意制片方法 在观察类实验中常采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等。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有压片法、装片法和切片法。压片法:用于比
47、较疏松的材料,如根尖、花药等用较小的力即可把材料压成一薄层。压片法的一般过程是: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装片法:把某些微小生物,如草履虫、衣藻等,或某些大型生物的一部分,如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从整体上取下,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制成装片。其过程是:将材料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放盖玻片时应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产生气泡;染色或改变溶液浓度时,从一侧滴染色液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切片法:用刀片将待观察的材料切成极薄的片,用于显微镜观察。2.熟悉此类实验的常规内容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标本制作技术等。具体列表如下:实验名称观察方式 观
48、察对象 显微镜玻片标本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几种细胞原色观察细胞高倍临时装片无多种生物细胞观察叶绿体叶绿体高倍临时装片无菠菜叶或黑藻嫩叶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泡及原生质层的位置低倍临时装片无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DNA、RNA染色观察DNA、RNA的分布高倍临时装片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剂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线粒体高倍临时装片铁苏木精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高倍临时装片(压片)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3.注意此类实验的拓展 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49、两部分内容:一是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设计思路;二是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拓展:题中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如下图中1、2、3所示),请考生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识别题中的三幅图,根据课本中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可确定这三幅图分别是前期、末期、中期,并知道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再根据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画出后期的分裂图(如图中4所示)。所以,提醒同学们要特别关注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复习,特别是极容易被忽略掉的知识点,要求
50、对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即时巩固 1.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C.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 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D.观察生活状态下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材料都是菠菜叶 解析 观察线粒体需用铁苏木精染色,不能用绿色叶片做实验材料。D2.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有关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A过程叫分离,作用是使根尖组织细胞分散开 B过程叫漂洗,主要目的是洗净解离液 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
51、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E过程中需要先在高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才能继续观察 A.B.C.D.解析 A过程叫解离不叫分离,注意规范做答;E过程要先低倍镜找再高倍镜观察。B规范答题 2有关物质组成和细胞结构综合应用案例【答卷投影】下图一表示构成的元素、化合物(a、b、c 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图二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一中物质b是,其分子结构可表示为。若图二甲图细胞产生的物质B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形成的2条链组,则该B物质的相对分子的质量大约为(2)图一中物质C除参与构成核糖体,还可以存在于图二哪些细胞中?(填表号),其
52、彻底水解产物是,若物质A在甲、乙中均可含有,且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A可用进行检测。核苷酸mn-18(n-2)斐林试剂脱氧核苷酸(3)比较图二甲、乙两部分,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细胞器有(填标号);若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剂对图二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4)若图二甲表示人的大腿肌肉细胞,剧烈运动会使肌肉酸胀乏力,其原因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若将图二乙细胞置于光照充足处,提供 14C 的 CO2,在结构中 14C 的转移途径是。C3H 6O3(乳酸)C 6H 12O6CO2C5 C3 CH2O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DNA被染思维建模1.审题指导:(1)题干中关键信息解读:字母
53、含义:“a、b、c”和“A、B、C”分别代表小分子和大分 子物质;题干中“图二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提示图二表示的是两种细胞;图中元素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图甲、乙中的结构都是重要信息,要特别关注。(2)题目中关键信息解读:第(1)小题中物质 B 由“2条链”组成;第(2)小题“细胞器(填标号)”、“彻底水解不是初步水解”;第(4)小题要求写“化学反应式”,不是产物也不是场所。2.解题突破:(1)题干中“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提示判断B为蛋白质(因含C、H、O、N元素),另一大分子物质C必为RNA(因含C、H、O、N、P,但一定不是DNA),故c只能为核糖核苷酸。(2)题干图二中乙有而无,可
54、判断为植物细胞,甲与此相反,为动物细胞。(3)题目中第(2)小题最后一空“A为良好的储能物质”,判断A应为脂肪不是糖类。3.错因归类(1)审题导致失误 未能区分“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而导致错答为“脱氧核苷酸”;未能提取出关键信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根据图一中的元素信息直接将A判断为可溶性还原糖,而错答为“斐林试剂”,其实良好的储能物质应该为脂肪,其元素组成也是C、H、O;由于未审准关键词“细胞器”,而导致在“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中多答了“细胞壁”;由于未能将基础实验的原理和现象结果区分开,错误的将“实验现象”答成了“实验原理部分内容(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在显微镜下只能大致区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部分,而无法看到DNA和RNA分子。(2)知识盲点:核糖体主要成分未记准导致第(1)小题错;由于对RNA的分布场所记忆理解不准确导致多答细胞核;由于对细胞呼吸反应式掌握不准确,而导致所答的反应式漏掉“条件”酶和少量能量;由于对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掌握不够准确而出错。氨基酸规范解答(2)核糖、磷酸、碱基(A、U、G、C)苏丹(或苏丹)(3)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H2 NCHRCOOH(1)(4)C6H 12O62C 3H6O3(乳酸)+少量能量CO2C3(CH2O)酶mn-18(n-2)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