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节 语言出彩 技巧导引 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语言 就是文章最出彩的花样。没有智慧的表达,只有 表达的智慧,那不能算好文章。作为即兴的应试 之作,高考作文首先吸引阅读老师眼球的,也应 是语言。从历年的高考佳作来看,也确实如此。因此,在高考作文训练中,语言的磨砺与提升始 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我们许多同学,甚 至老师,对语言的训练是没有信心的,这缘于一 个陈腐的观念语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之物也。当然,欲使语言炉火纯青,有自家 风格与个性,委实不易。但是,通过有意识的训 练,练就足够得高分的作文语言却并非一件难 事,关键在于得法。1.语言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情感的问题
2、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性的,是美的。一 个从未真正被语言感动过的人是不能获得一流语 言能力的。譬如下面这几段话: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 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 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 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 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 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 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因此,意欲获得语言,首先就要亲近语言。因为亲近而能感受语言的美,
3、因为对美的体验而 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愿意琢磨语言,因为琢磨而提升了语言能力这便是获取语言 的流程。流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须花时间阅读经 典,在阅读中精心琢磨语言。亲近着,琢磨着,这是一个意欲提升语言能力必需的态度。2.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 文辞不足则意不能达。章句终究是由一个个 词语元素构成的,没有丰富的言辞,言语便落俗 老套而枯干生涩。请看下面这段话: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 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她是史册 里深藏的墨迹,给人以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 重和大气。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 托的太阳,一袭轻纱下
4、的曼妙舞蹈,摇醒了一个 盛世的传说。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 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是你吗,唐朝?这是2007年山东卷高考佳作永远令人陶醉 的王朝的开篇。短短一段,言辞丰富,书卷气 浓郁。如此开篇,哪有不征服阅卷老师的道理 呢?而我们许多同学的文辞积淀多是缘于口语,而非来自经典的阅读。好的语言应当依托于大量 的书面文辞的积淀。如何积淀呢?最简单最笨拙 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尤其是对文辞量丰 富的篇章的背诵。3.模仿和借鉴是提升语言的捷径 语言也可借鉴。他人遣词造句的技巧,说话 的语气,也是可以模式化的。拣前人二三好句 子,或改名家二三好句子,移花接木到自己文章 中,往往就是文章的“亮点
5、”。不妨看看下面这 篇高考作文的语言:当历史的年轮轧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 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 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 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 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 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 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 人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 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是总理,而这又是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节选自2007年山东考生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再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的语言: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 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
6、的民族,就在一个 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 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 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 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 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 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 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 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 世人的尊敬!节选自2005年广东考生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前者对后者的模仿和借 鉴,也不难从中读出人教版课文奥斯维辛没有 什么新闻的影子。在借鉴模仿时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7、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那就不是抄袭,而是 创新。不在熟处借。在大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 鉴,自然容易当成抄袭,但倘若避熟,用一些相 对陌生的篇章,相信这样会好一些。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 好,表达精致,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那自然不 能算抄袭吧?提倡自己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我不借 鉴,我借鉴的,别人压根不用,避免雷同,便是 创新。4.语言问题终究是一个思维和思想的问题 人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那是因为人有思维 和思想,动物没有思维和思想。所以,研究语言 技术,关键是要研究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作为 一名高考学生,掌握以下四种思维方式就足以写 出好的
8、应试佳作了。比。所谓“比”,就是指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描述,使道理与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 趣、易懂、形象。说直白点,就是为了说清、说 好一种情景,拿另一种情景来与之比较。照朱熹 说的:“比者,比也,以彼物比此物也。”欲说 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庸才则辅之以环抱的手势;天才则比描为“杨柳 腰”“水蛇腰”之类,经这么一比描,女儿腰便 形象可感。看下面两个句子:A.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 回首百年往事 B.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 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
9、们回首百年来 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上面两个句子,我们会喜欢第2句。因为 第2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 不直说,以比描之法说出的精妙处。“20世纪快 要过去了”与“帷幕徐徐落下”作比描,“世纪 之交”与“驿站”作比描,“往事”与“如烟消 散”作比描,三组比描,使同样一个意思传达起 来更鲜活,有了情感,有了形象。换。所谓“换”,就是指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山药蛋。我们“换一个说法说”,意思没 有变,但却可以传达一种新的情趣。有一女孩今年十九,生得毫不“沉鱼落雁”。选这个那个“小姐”肯定是没有希望的,连校花、班花都没有人会考虑到她。黄苗子美
10、丑 倘若还原为“生得一点也不漂亮”或“生得 丑极了”,则一点幽默没有,呆板得酷似面瘫者 的表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中国有名的 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以此 替换,自然可以拓宽读者的想象空间。添。所谓“添”,就是指我们采用的给陈 述对象添加相关信息或材料,从而使陈述的对象 具体化,能够传达某种特别情味的语言技巧。譬如,我们有“数九严寒”的经验,那么,语言只要表述为“今年太冷”,我们即能浮现“今年冷得怎样”的具体情境,但读者尤其是南 方的读者则可能没有反应。为此,我们写作,一 定要处处替读者着想,要多问自己,读者读到这 样的表述,是否能浮现与我一样的情景。倘若不 能,则要改变表
11、述方式或增添修饰。齐。所谓“齐”,是说语言要对称,也就 是指语言的排列、组合要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的对称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出句,一是 应句。出句和应句在某一方面存在对应关系。请 看下面这篇2009年湖北考生应试佳作言语的齐整: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它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它那三五之夜的静 谧,爱它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 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 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 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 心也已为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 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轩的
12、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它,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 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 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 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 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 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 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 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 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 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 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
13、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 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 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 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 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 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 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 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 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 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 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
14、 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赏析】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 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 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 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 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的高中生来说,合理利用 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反复实践是提升语言的保证,从来没见过在 陆地上学会游泳的人,也从来没有不读文章不写 文章而学会写作的人,大家只有不断地积累、提 炼,并且按照一定的方法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 效果。升格指导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环境影响心情。生活
15、中周围的环境,或许让 我们烦恼、忧伤或许让我们快乐、昂扬 你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着怎样的心情?请以“环境与心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 选;立意自定;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病文展示 秋日里的春天 周建龙 秋天几乎是在我还未觉察时,突然就袭来了。叶子零落,一地的秋色,一瞬间,天地间充斥了一股广阔的寂寥。人的心情在这凄凄的环境中显得渺小与无助。无形间快乐被消弱了,一股淡淡的愁涌上心头,或许是对往事的叹息,对现实的失望,对未来的 迷惘。我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迷途于青春的路上。在这秋日中,看花凋零满地红色,看叶飘落一地 枯黄。为什么,为什么生命的
16、循环要如此悲壮,触人情绪,使人伤感。秋,叶落满地。土地有刚 翻过的清香,却依然只是空旷,心情也因此而变 得苍凉。现实总是怂人发狂,因为快到第一次摸底考 试了,压力固然是有的,但在这秋色下,似乎不 只是压力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不努力,收 获的只会是苦果。秋给人一种紧张又压抑的心情。于是,人们似乎在一刹那,都变的多愁善感了。或许,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年龄段中的雨季吧!依旧浑浑噩噩的过着这无聊的日子。直到突 然有一天,坐在窗边向外看,惊讶的发现田地里 绿油油的一片,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刺痛 了我的眼,晃晃脑袋重新看去,原来是小麦,嫩 芽在这秋风中是如此的显眼,恰若一盏明灯,照 亮了灰暗的心情。
17、于是,才知道原来秋并不是那 么凄伤的。看着窗外的一片嫩绿,心情逐渐开朗。或许 这才是生活:逆境中总会看到希望,黑暗中总会 看到光亮。于是才明白了刘禹锡所谓的“我言秋 日胜春朝”了。环境的确能改动人的心情。环境的影响或许 会使人们焦躁、发怒,产生负面效果。可也会有 快乐,因为总有春色引领人们走出低谷。秋,是悲,是喜。一切都在于我们的目光。长远地看去,掩盖不了的春色就会蹦入你的视 线!所以,不要逢秋而悲,因为秋日里你会看到 春天。考场得分内容15+表达11+发展15=41分 病文诊断 开头还应凸显抒情主人公,把人物内心的灰色 情调表达出来,以便行文的抑扬相称。以上段落中的画线句子还需丰富,使之更富
18、意 蕴,更能为揭示主旨铺垫蓄势。本段属于全文的意转段,需要对改变作者思想 的事物进行细致描述,才能更好地揭示主旨。本段要突出环境对人的正面影响,如此才能吻 合文脉。综合点评 病文整篇文章思路清晰,但给人的感觉总 是有些淡,味还不够。在表达上没能把重点凸显 出来,主要还是语言表达不到位的问题。对此,应作以下修改:一、题目有意蕴,耐人寻味。基于第5段中比 喻的合理性来看,在文中加点“阳光”就可以驱 散秋的阴霾,也使得“麦苗如明灯”的比喻恰当 合理、生动形象,而且也能够更好地表现主旨。故建议题目改作“秋日里的春光”,也许意蕴更 好。二、改正原文中几个“的”字,区分“的、地、得”的用法。三、修改第1、
19、2、3、6、7段中画线的有关句 子,使其在句式上更有文采,在内涵上更有意蕴。四、重点修改和美化第5段的关于“麦苗恰若 一盏明灯”的比喻,并使之与主旨吻合。五、推敲部分词语,斟酌第1段的“袭来”“充斥”、第3段的“迷途”、第4段的“年龄段”、第5段的“显眼”、第7段的“改动”“产生负面效果”、第8段的“蹦入你的视线”等,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准确、鲜明、生动。六、在细节上注意修改第3、8段开头句子的 标点符号,使其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升格文文中有“我”,“情”随“我”动,“我”随“情”行。全文的写作思路非常清 晰,简述如下:“秋色、寂寥叹息、失望、迷惘;花之凋零、叶之飘落感伤、苍凉;一 模、秋收多愁善
20、感;秋日春光、点亮心灯 不再凄伤开朗、昂扬升华主旨。”散 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强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修改后的文章注重了描写的细腻,注重使用修 辞,使得文辞更加优美,感受更加深刻。升格佳作 秋日里的春光 周建龙 秋天几乎是在我还未觉察时,就悄悄地走来 了。叶子零落,一地的秋色,迷离了我追求梦想 的眼睛;刹那间,天与地弥漫着一股广阔又浓浓 的寂寥。人的心情在这凄凄的秋境中,显得是那样的 渺小与无助。毫无准备地,快乐就被吞噬殆尽。一股淡淡的愁绪,才下眉头又涌上心头。或许是 对往事的叹息,也许是对现实的失望,抑或是对 未来的迷惘。我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迷失于枯叶 飘零的路上。在这秋日的旅途中,看花凋零
21、满地 的红色,红的是鲜血;看叶飘落一地的枯黄,黄 的是沧桑。为什么?为什么生命的循环要如此悲 壮?如此触人情绪?如此使人感伤?秋,叶落满 地,触目断肠。虽说土地有刚翻过的清香,却依 然只是空旷的迷茫,心情也因此而变得苍凉。现实总是怂人发狂,叫人迷茫。因为快一模 考试了,压力当然很大。而如今,在这寂寥的秋 色下,似乎不只是压力了,更多的是迷茫和空虚。秋天本应是收获的季节,可不努力,收获的只会 是苦果。因此,这秋给人一种压抑、给人一种紧 张。于是,我们似乎在一刹那,都变得多愁善感 了。或许,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人生中的雨季吧!依旧浑浑噩噩地过着这百无聊赖的日子。直 到有一天,阴霾已久的秋色渐渐退去,
22、天地间跳 出一抹阳光,照在我的窗前。我才禁不住向窗外 看去,却惊讶地发现田地里绿油油的一片,仿佛 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刺痛了我的双眼。揉一揉 睡意朦胧的眼,晃一晃沉甸甸的脑袋,我仔细看 去,原来是小麦苗钻出了地面,油油的青青的嫩 芽,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是如此的醒目。在那抹儿 含有香味的阳光的照耀下,那带着清露的麦芽 儿,闪闪发光,恰若一盏盏星星点点的灯,照亮 了我那灰色已久的心情。蓦地,我发觉原来秋并 不是那么令人凄伤。看着窗外那一片闪着晶莹露光的嫩绿,我的 心情逐渐开朗。或许这才是生活:逆境中总会看 到希望,黑暗中总会看到光亮。于是,这才明白 了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独特感
23、受了。是啊,环境的确能改变人的心情。它可以使 人焦躁、发怒,也可以令人快乐、满足。因为即 使是在寂寥萧瑟的秋日里,也总会有明媚的春光 引领我们走出心情的低谷。秋,是悲?是喜?一切都在于我们的感觉。只有敞开心扉、放开眼量、不停追求,那关不住 挡不了的春光,才会在不经意间跳入我们的视 线,装点我们的梦想!所以啊,不要逢秋而悲,你看那秋日里的春光正向我们走来!模拟得分内容18+表达19+发展18=55分 应考对策 如果说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 则是文章最美的外衣。优美、富有个性和意蕴的 语言会大大提升文章的品格。考生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一是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24、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 表见解;二是注重引用,活用、化用一些诗词名 句会使文章的语言颇具意蕴;三是移花接木,在 写作时恰当地借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会大大增 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当然,具有表现力的质朴文 字同样具有魅力。升格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人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人说课堂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舞台,有人说 课堂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有人说世界是一个大大 的课堂,课堂上我们打通时空隧道,架起内外沟 通的桥梁 请以“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
25、料加命题”式的作文题。给出 的材料诠释了什么是“课堂”。由材料可知,“课堂”不仅仅是指日常所理解的学生学习的场 所,而且有了比喻义,其比喻义更应该成为立意 的依据。对这种命题式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 要读出材料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因此,本题立意 时,一定要明确“课堂”所指的是什么课堂,并 且只能是一个所指。不能时而指“学生上课的地 方”,时而又指“世界是一个课堂”。本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如果写成 记叙文,可以记叙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揭示课堂 的意义,课堂对你成长的影响;如果写成散文,需要由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延伸开去,写出课堂的 比喻义。写作例文 课堂 假如,我们把偌大的中国看做一个课堂,而
26、把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浓缩成一节课的时间,那 么,我相信,这堂课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荡气回 肠、最波澜壮阔的45分钟。这堂课没有上课铃,惊醒国人千年迷梦的是 1840年的隆隆炮声。英、法联军以坚船利炮为教 鞭,以断壁残垣为讲台,以不平等条约为讲稿,教给了我们六个血淋淋的大字:“落后就要挨 打!”我们得“感谢”这些披着“文明”外衣的 强盗,有了他们,才有了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才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才有了詹天佑等30名幼童留学美国这堂课的 开端是痛,痛后是醒。时光前行到1911年,一个绰号叫“孙大炮”的人走上讲台,用他那浓重的广东口音宣讲激动 人心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27、民 国,平均地权!”他告诉我们,中国再也不需要 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告诉我们,什么叫民族、民 权、民生;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教诲 我们:“和平奋斗救中国!”孙大炮的 声音像滚滚春雷,响彻整个课堂,从此,自由独 立之精神在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根。我们不应该忘记,1931年的 9月18日,一伙 被老百姓称作“鬼子”的人闯进这间教室,妄想 传授什么“大东亚共荣圈”“皇道乐土”。这一 回,中国人再也不甘当侵略者的学生。白山黑水、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是不愿做奴隶的怒吼 声。杨靖宇用铮铮铁骨给他们上课,张自忠用赤 胆英风给他们上课;狼牙山用慷慨赴死的豪情给 他们上课,台儿庄用尸山血海的决绝给他们上
28、课十四年的悲壮历程,两千万热血忠魂,这 一课,让敌人丧胆,让国人挺胸。我们更应当铭记,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迈宣言震动寰宇,世界的 眼光从此聚焦到这个课堂。从那时起,站起来的 中国人一直在给整个世界上课。我们用“两弹一 星”告诉世界,什么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 们用抗美援朝告诉世界,什么叫民族精神、钢铁 意志;我们用改革开放告诉世界,什么叫兼容并 蓄、博大胸怀;我们用民富国强告诉世界,什么 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课,我们越上 越自信,越上越自豪。一百多年过去了,不过如一节课般短暂。回 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 还会在这间课堂里不断成长。此刻
29、的课堂,黑板 上正写着四个大字,它凝聚了国家总理对灾区人 民的深情,更凝聚了整个民族不惧任何险阻一往 无前的英雄气概多难兴邦!【赏析】本文摘取历史上几个重大的事件进行巧 妙的构思,将历史教训、民族精神融入文中,想 象奇特,角度新颖。语言流畅,较有感染力。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 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 克吐温说:“所有的雨都会停。”请以“雨过天会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所给的材料比较简单,马克吐温的回答表明了一种自然现象
30、雨过 天晴,暗示了一个道理困难过后是成功,体 现了一种态度乐观。考生可以写记叙文,通过记叙一件事情,体 现“雨过天会晴”的道理。记叙事情时,最好采 用第一人称,以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写议 论文,分析论证“雨过”为什么会“天晴”,或 论证“雨过”后,怎样做才会“天晴”。可以写 散文,体现“雨过天会晴”这个道理,表明一种 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需要注意的是,标题是肯定语气,不能对“会”作变通解释。理解为“不会晴”“未必会 晴”都是不行的。写作例文 雨过天会晴 大雨倾盆的黑夜,曾有无数希望与热情被浇 灭。但漆黑中,我们仍能寻见那些闪耀着光芒的 坚强的火苗。它们在豆大雨点的砸击下,燃烧如 初
31、,永不熄灭。阴霾中回响着马克吐温的名言:“所有的雨都会停。”在雨中独行,是乐观与信念告诉我们:天一 定会放晴。那些灰暗的现实曾烙在历史书页中,十四世纪的黑暗轻易地使无数美好的向往与希望 窒息。但是,薄伽丘从未舍下珍贵的羽毛笔与墨 水,那一行行清隽的文字依旧在他笔下跳跃。罗 马教廷腐朽的恶雨,意大利黑死病的肆虐,都未 曾绊住他的笔尖。十日谈里,他写一个个悲 惨黑暗的故事,却也不懈地塑造一个个纯净高贵 的灵魂。他凭借的是什么?是心底里那乐观与自 信的呐喊。他也许看不到光明,但他的乐观情怀 不会被淹没。因为他坚信自由与民主之风定会拂 走乌云,还晴朗明媚之天空。在暴雨中跌倒,不屈服的意志助我们爬起,依
32、旧抬头,仰望天空,等待天晴。在那个软弱委 靡的王朝,国家动乱与家庭破裂的狂风暴雨一次 次打扰那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在雨中,她 狼狈,她不堪,她奉献了忠心却无人理会!她绝 望了吗?她从此一蹶不振了吗?没有!暴雨只洗 去了她曾经的稚嫩与温婉,却不曾折断她的意志 之脊。失去了一切,潦落了半世,她依然用坚定 的意志撑起高昂的头,依然用坚定的目光寻觅那 片晴空。最终,历史留给了她艳阳与蓝天,她在 芳冢中也微笑闭目。在连绵不绝的雨中,真正宽广的胸怀伴我们 走出阴霾,重返明媚生活。十九岁的印度青年钱 德勒塞卡,怀着对天文的挚爱与追求,踏上异 土,但命运并不垂青于他。在天文学会上被权威 粗暴地否定后,他面对的
33、是白眼与冷嘲。年青的 心也许有过不甘,也许怨恨诅咒过。但最终他还 是抚平了心上的丘壑,以平常心面对。就是这种 宽广的胸怀,指引着他,行走在崎岖不平的科学 探索之路上,依然严谨治学,依然风趣优雅。最 终,雨过天晴,宽广的胸怀成就了他。从此,历 史上多了一位顽强不屈的科学家,少了一位半途 而废的懦夫。人生道途上,总会遇着急雨,淋湿我们本该 平顺的衬衣,阻断我们本该矫健的步伐。只有乐 观的人,只有坚强勇敢的人,才能在寒战时坚 挺,在跌倒后爬起。支撑他们的,正是乐观、不 屈服的意志与宽广的胸怀。雨过天会晴,我坚信,我也能做到。【赏析】本文有三大亮点。第一,扣题准确。能 准确把握标题含义,紧扣“会晴”来写。第二,论点巧妙。文章巧设三个分论点(乐观与信念、不屈服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分别论述,全面 阐述标题内涵。第三,论证充分。文章紧扣分论 点选取中外事例,说理透彻,显示了作者较强的 逻辑思维能力。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