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阅读(三)文化哲理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 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象,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
2、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 的 思 念,又 怎 能 通 过 一 根 电 话 线 真 正 抵达村庄的内心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在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
3、庄更加深切的思念。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 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
4、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 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
5、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有改动)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 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局 严谨而又自然。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 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 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 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C.作者在第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做 “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 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 象。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 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作
6、者 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 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解析B项中纪念着“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原文无此意。C项错在把家乡村庄比做“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应该是把思念家乡比做“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答案 BC2.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根据文意 作简要概括。解析 考查理解句子中含意的能力。这是个比 喻句,句中“良药”起到治病的作用,联系 、两段不难看出作者对城市喧嚣生活的厌 倦和对家乡村
7、庄的思念之情。答案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躁心绪。3.阅读第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 段写“想念一个人”?(2)作者在第段为什么要写“城市的鲜活,富 于动感”?解析(1)作者写思念一个人,主要是和下句 思念家乡形成对比,突出了思念村庄的辛苦。这 是散文中常用的手法。(2)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表白,它表 明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态度:讨好表演 忘记更深切的思念。答案 (1)通过与“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比较,突出了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因而感觉特别辛苦,不易。(或:“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与“在
8、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身处城市思念村庄的辛苦和不易。)(2)“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在作者看来,是对他的一种讨好,是别有用心的表演,想借此让他忘掉村庄,因此让他反 感。这样写更突出了作者对村庄的思念。4.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 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当前农村城镇化 建设的现实,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 着谎言?解析 考查探究能力。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结 合目前缩小城乡差别的现实,以及作者在文中表 达的感情,来谈谈自己对“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的看法。分析时最好是在赞同作 者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剖析城乡一体
9、 化中存在的弊端和害处;也可以不同意作者的 观点,阐述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答案 因为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却失去了乡村的宁静自由,它的喧嚣让人烦躁、压抑,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所以作者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求 好 林清玄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 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 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 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 案是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 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
10、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 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 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
11、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 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质。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并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 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 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品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
12、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长久培养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选自林清玄散文集,略有改动)5.文章题目“求好”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 简
13、要回答。解析 本题明为考查理解题目的含义,实际上 是考查概括作品的主题。具体来说,本题是要 理解文题“求好”这一词语,注意题干“结合 全文”的要求,主要是要找到文中表明作者对 “求好”持有的观点态度的语句来作答,在作者 看来“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再抓住 “生活品质”又是怎样的便可回答该题。答案“求好”的含义是追求一种好的生活品质,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6.请结合上下文,回答第段作者主要阐明了什 么观点。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作者在这段里连用三个疑问句来询问哪些 人拥
14、有生活品质,问而不答,而在第段作了 回答:“答案都是否定的。”并表明作者正面 的观点“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 生活品质”,加以整合即可。答案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如果说”的疑 问句式,主要阐明了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有生活品质。7.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请分条作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本文 较突出的表现手法有:第段设问的修辞手法和 假设的说理方法,第段排比的修辞手法和举例 的说理方法,第段对比的修辞手法等。还可以 从本文的语言特色上分析作答。答案 表现手法上:其一,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
15、用。其二,举例、对比、假设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如文章第段运用假设、排比、举例等手法来阐明观点。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将“求好”与摆阔、奢靡、消费进行比较来阐明自己的价值观。(两点回答其中之一即可)语言特色上:言语平易、质朴,通俗易懂。8.作者在文中提到“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作者的“忧虑”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今 社会我们应追求怎样的生活品质。解析 本题考查探讨作品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态度较为明显,作者在谈到“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后,表明 了“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这一观点,这正 是作者的“忧虑”所在。第二问较为开放,整合 文中观点或自己概括来作答即可。答案 作者的“忧虑”是社会上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当今我们应具有一种求好的精神,应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不错误地认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不以名牌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应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长久培养求好的精神,使自己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