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修五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1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1)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影响。(2)法的基本特征。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了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体现着由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用
2、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3依法办事(1)依法办事,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2)坚持依法办事,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通过合法的劳动和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3)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4依法治国及其基本要求(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3、业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是依法治国。(2)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在我国,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指:必须依照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有关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应当依靠法律来进行调整;在治理国家的各种手段和措施中,法律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全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4、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活动,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和依据。(2)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因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依法治国的最高层次主体。(3)依法治国的客体或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依法治国,重点规范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重点解决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办事问题,基础是要形成人民群众的普遍守法的氛围。【例1】材料一 2008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防震减灾修改草案。在广泛征求修改建议,充分听取“5.12”抗震救灾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并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审议后,十一
5、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材料二 一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打击抢劫、盗窃和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等危害抗震救灾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处和积极预防救灾款物管理、恢复重建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保障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进行。(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我国实施哪种基本治国方略?(2)防震救灾法的修订和实施如何体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要求?【方法】本题以防震减灾法的制定、修订、通过以及检察机关依法打击违法事件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设问直接、思路较清晰,关键是题中第(2)问回答,一定要注意结合相关背景材料展开,不要只回答教材理论知
6、识。【答案】(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全文公布草案、征集意见、修改和审议等立法程序,修订防震减灾法,体现了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各种危害抗震救灾和群众利益的犯罪行为,严肃查处和预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职务犯罪,体现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观点1】人民和公民两个概念可以混用 人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1)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2)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广。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3)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一般指社会全体成员。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