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散文第1课荷塘月色基础夯实能力提升基础训练基 础 夯 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点缀(zhu)幽僻(p)名曲(q)B蓊郁(wng)袅娜(nu)空隙(kng)C参差(c)脉脉(m)弥望(m)D纤腰(xin)颤动(chn)梵婀玲(fn)解析:D项,“梵”应读“fn”。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迷糊 孤辟 羞涩 凝碧B靓丽 倩影 掂记 惦量C啜泣 点缀 灌木 稀疏D悠静 丰姿 斑驳 斑斓解析:A项,“辟”应为“僻”;B项,“掂记”“惦量”分别应为“惦记”“掂量”;D项,“悠”应为“幽”。C3下列四个句子中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一句是()A树色
2、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解析:B项,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家阳台上摆着几盆吊兰,因为妈妈将它们视若珍宝,悉心照料,它们长得蓊蓊郁郁的。B文学社经历了从小到大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面临过困境和危机,也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C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D水仙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故有“凌
3、波仙子”的雅号。C解析:C项,“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这里形容月光应用“朦朦胧胧”。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朱自清先生无论为文为人都浓墨重彩地实践了他特立独行、直面人生、不怕惨淡的人生态度。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C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D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细腻秀丽,准确具体地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D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为人”前加“还是”。B项,成分赘余,应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C项,滥用介词
4、缺少主语,删除“因为”,并在“因而”后加“他”。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_。这是一条幽僻的路路的一旁,是些杨柳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蓊蓊郁郁的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A BC D解析:代入选项,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A(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
5、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7怎样理解“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6、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的含义?答:满月固然很好,但是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也是别有情趣的。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把握“酣眠”与“小睡”两词的含义,联系这句话前面的语句,可知这里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把满月比喻成“酣眠”,把朦胧的月色比喻成“小睡”。8作者笔下的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是朦胧的。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答: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于自我陶醉中换来的短暂的自由。解析:这是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作者对这种景物的赞美,是因为这种景物符合作者情感的需要,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9节选部分
7、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节选部分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月下荷塘”。作者在这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从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解析:节选部分第一段文字是写月光下的荷塘,采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使所写景物生动,具有美感。据此分析即可。10节选部分第二段描写“塘上月色”,这段文字写出了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写出了塘上月色的素淡、朦胧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
8、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
9、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11节选部分第一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塘上月色的?12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从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
10、。答: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在大动乱面前,他不知如何是好,心里越发不宁静。13作者两次都联想到了有关采莲的内容,你认为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答:表达对江南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为了慰藉自己的苦痛寂寞,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追求,希望眼前的黑暗能够烟消云散。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适用角度】追求、生活的意义、行走、生命的形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45分钟)(点击进入)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Thanks!德杰文化传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