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情速览】题型分值 2018 年 2019 年均为“1 道单选题2 道主观题”的模式;满分 15 分。考点分布近年小说的考查重点是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表达、表达技巧。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问题选择2018 年、2019 年全国三套高考试卷均为小说文本。一、把握小说文体特征(一)小说分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
2、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小说等。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二)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人物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
3、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1)人物描写的手法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的烘托。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而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物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能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2)人物描写的类型、含义及作用类型含义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性格心理等特征语言描写它包括对话、独白、旁
4、白及对语气的描写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传神地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进故事情节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式描写。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可以深化主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可以营
5、造典型环境,表现人物心情、心理活动;还可以暗示影射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环境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总体描写。主要体现在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和特定环境的渲染上渲染气氛,烘托事物;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2.情节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故事情节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
6、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开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发展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 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3.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
7、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小说阅读“四步法”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下面“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理清小说情节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
8、梳理,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对人物形象的欣赏除通过情节把握外,还要注重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要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
9、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
10、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描写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四步读文示范小说文本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理水(节选)鲁 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
11、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
12、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禀大人,”一
13、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14、“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禹一声也不响。“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
15、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21禹一声也不响。22“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23“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24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16、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25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有删改)读文示范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第一步:速览全文,理清情节(根据原文和提示在横线上概括段意)全文共 25 个自然段,可以这样切分层次。理清情节:(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人。答:_ 答案:禹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答:_ (3)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答:_ 答案:大禹治水时期的水利局答案:基本情节是:段写那些“大员”们根本不是去考查,而是去各地搜刮民脂民膏。段写奔波的大禹回
17、来。24段写大员们反对变法治水。25段写大禹决心用“导”的方法治水。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大禹。从大禹出场时的外貌、语言和行为即可看出其形象特点:面貌黑瘦、赤脚、朴素、乞丐似的。提示:关注人物描写的语句并思考其作用,为顺利解答后面第1、2 题做好铺垫。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水利局。这个地方是主要人物活动的场所,字里行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条件,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一环境是大员们“表演”的场所。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1)人物和情节方面,从人生角度思考: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踏实肯干的精神。(2)环境方面,从社会角度思考:在以大员们为代表的
18、社会环境方面,寄予了作者批判讽刺的情感。提示:鲁迅先生借助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将社会现实中的现象都寓于其中,讽刺了那些昏聩无能的官员,还有空有理论的文人学者,同时赞扬了真正的实干家。本文主旨是通过赞扬主要人物形象,批判众多“大员”(社会环境)反映出来的,也是作者写作意图及第2 题的答案所在。跟踪快练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C针对禹
19、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现实讽刺意义,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答案:D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答:_
2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中国的脊梁”指的是谁。从小说内容来看,应指禹和他的随员。题目中“如何具体塑造”则提示了答题方向结合文章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所以,可在原文中勾画出对禹和随员进行描写的文字,从中总结手法。另外,还要明白,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的,所以还要看对众官员的描写,从中总结手法。答案: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
21、形象。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题意。题目要求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文本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要答出:文本怎样体现了“故事”?哪些地方体现了“新编”?梳理小说内容可知:说是“故事”,是因为小说中讲的大禹治水的事是历史事件,是典籍中记载的;“新编”则是说,作者在讲述时用的是现代的表达方式,且是创新的。另外,还要结合小说主旨对“故事新编”这种形式进行思考,挖掘深刻意蕴。答案: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