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2.78MB ,
资源ID:49256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25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江苏专用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1.结合有关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差异。3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2环境问题的本质、成因和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及资源问题与发展的相互关系。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人地协调观:认识环境问题的类型、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走可

2、持续发展之路。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崇拜、依赖自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不全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在采集渔猎时代,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涝、干旱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即自然灾害导致环境问题。而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的产生

3、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表现(2)环境污染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环境问题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4)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发达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是指人类

4、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3)基本原则一、判断题1在采集渔猎时代没有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也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3可持续发展就等同于环境保护。()4“伏期休渔”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5在处理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答案:1.2

5、.3.4.5.二、选择题6人类提出“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是在()A采集渔猎时代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环境文明时期答案:C7下列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是()A淮河流域水质变坏 B土壤盐碱化C全球气候变暖 D酸雨答案:B8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酸雨危害 B水土流失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地荒漠化答案:A9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C生存问题 D发展问题答案:D三、连线题10将下面的内容与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连线。公平性原

6、则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持续性原则 B同代人、后代人、地球上其他生物种群都有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权利共同性原则 C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答案:BCA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定胜天”。(1)材料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于哪个阶段?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2)材料二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于哪个阶段?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提示:(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环境决定论)。(2)工业文明时期

7、。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在人类不同时期,人地关系各有特点,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主旨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以牺牲自然的方式来积累财富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

8、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并逐步解决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过程中,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2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来看,原始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A谋求人地协调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 D崇拜自然3图中四个阶段,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C环境文明时代农

9、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第2题,原始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崇拜自然。第3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答案:1.A2.D3.B直面环境问题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

10、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如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2)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提示:(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所示)。(2)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

11、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3)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4)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表现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人类社会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环境,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以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这种作用与环境不协调时,便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

12、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成因不同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见下表。产生表现具体内容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农药的任意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露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产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壤盐渍化不合理灌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生物多样性

13、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及水污染和浪费土地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公共建设占用矿产资源短缺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其不可再生性能源资源短缺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及浪费,矿产能源的不可再生性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以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过分集中乡村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主要环境

14、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局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成因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b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c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

15、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a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

16、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停止和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019连云港重点中学月考)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2在我国,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由图中该环境问题的成因“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及其危害“地力下降”“河湖淤

17、积”等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答案:1.C2.A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其中人为源的危害较大。下图为某年度人口、GDP与PM2.5浓度分布图,图中4个圆圈分别表示杭州、广州、北京和上海,圆圈越小表示PM2.5浓度越小。读图回答34题。3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多,PM2.5浓度越大BGDP越高,PM2.5浓度越大C纬度越高,PM2.5浓度越大D北京PM2.5浓度大于广州4杭州的人口规模远小于上海,PM2.5浓度却比上海大,主要原因是()A杭州汽车保有量

18、大,尾气排放多B杭州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C上海人均GDP高,环保投入大D杭州城市建设规模大,建筑扬尘多解析:第3题,图中上海经济规模最大,城市人口数量最多,但北京PM2.5浓度最大,故A、B项错误,D项正确。PM2.5污染源主要是人为排放的,PM2.5浓度与当地纬度高低无关,故C项错误。第4题,杭州人口、经济规模均比上海小,杭州汽车保有量比上海小,污染物排放量也比上海小。受三面环山地形的影响,杭州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故B项正确。答案:3.D4.B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见教材P96图6.12)。(1)由图分析,可持续发展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

19、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2)由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3)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提示:(1)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管理调控。(2)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3)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4)人的管理调控。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权利)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

20、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义务)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区分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的方法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重点不同,学习时应注意理解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

21、当代人与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占绝对支配的地位。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核心内容: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019郑州重点中学月考)

22、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该地社会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0.6左右,环境污染指数下降,经济发展指数从小于0.1上升到0.3左右,环境问题仍较严重。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经济发展指数直线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下降,环境

23、污染指数也相对较小,因此该时期是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答案:1.B2.C地理关联图的判读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2)_(3)_答案:(1)增加就业(促进文化交流等)(2)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3)改善环境质量等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关键环节突破法(1)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物的主题。(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点。(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4)将先确

24、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5)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2直接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进行尝试,求解答案。(2019北京朝阳区期末)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分别表示()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A原料不足B冬季寒冷漫长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3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25、的是()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各环节的关系,可以得出为饲料,为燃料,为肥料,为废弃物。第2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第3题,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若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会污染大气环境;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制措施不可取。答案:1.B2.B3.C 对点练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

26、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12题。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地伙伴论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 D人定胜天思想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第1题,“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

27、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这体现了人类不破坏环境,而环境又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故选B。第2题,该人地关系思想是人地伙伴论思想,其观点是人地关系和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既作用于环境,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而环境的发展是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故选B。答案:1.B2.B 对点练二直面环境问题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箭头表示环境反馈作用的是()A BC D4图中数字代表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的生存空间、物质能量的为()A B

28、C D5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境具有提供无限的物质和能量、容纳废弃物的能力B如果人类向环境过度排放废弃物,将引发环境问题C如果过度索取物质和能量,那么环境的反馈作用将不利于人类的生存D人类依赖并改造着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解析:第3题,环境的反馈作用是指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本身。第4题,注意箭头指向即可解答此题。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容纳的废弃物不是无限的。答案:3.C4.D5.A 对点练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019菏泽高一检测)目前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现代化的农业水平不高,推动生态大循环农业势在必行,大循环农业能实现产出

29、高效和资源集约利用,可以实现天清、地灵、人善的好环境,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生态大循环农业的生产流程。据此回答67题。6该流程()A主要关注社会经济效益B利用了许多高新技术C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D改善了农田施肥结构7该流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解析:第6题,从图中的流程可以看出主要是农田和肥料、肥料和肥料之间的关系,该流程改善了农田施肥结构。第7题,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使资源持续利用,因而该流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6.D7.A读沿海钢铁厂海水淡化流程图,回答89题。8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直接排

30、入海洋,最可能导致()A湿地萎缩 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9钢铁厂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主要有利于()A增加流通环节 B增加浓盐水C减少工业联系 D降低能源消耗解析:第8题,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盐度高,直接排入海洋会导致海洋水体盐度发生巨大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湿地萎缩主要是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海水侵蚀、人类的行为如围湖造田、过度用水等造成的,与海水的盐度无关。土地荒漠化发生在半干旱、干旱地区,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加上降水强度大等造成的。第9题,钢铁厂的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使余热得以再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增加了工

31、业之间的联系。蒸汽被当作热量使用,并不会使海水盐度增加。该过程与流通无关。答案:8.B9.D 基础巩固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双选)()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有(双选)()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D现代社

32、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图中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2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答案:1.BD2.BC(2019稽阳联考)浙江省是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衢州以种植业为起点,创建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大循环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之门。读衢州市区域闭合大循环农业模式流程图,回答34题。3衢州发展

33、生态循环农业可以()A充分利用土地资源B提高城市化水平C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D减缓全球气候变暖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A人定胜天思想B可持续发展思想C地理环境决定论D天人相关论解析:第3题,发展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根据材料信息,衢州的循环农业模式采用有机肥,进行废物循环利用,故选C。第4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发展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3.C4.B下表表示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

34、85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读下表,回答56题。222233331134131311141111343322331211332232141414331:湖泊2:居民区3:耕地4:农家乐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湖泊水质日渐变差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6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减少最多(125),居民区增加(46),耕地略有减少(98),农家乐大量增加(06

35、),这种变化会导致空气湿度降低,湖泊水质变差。第6题,由上题分析得知,该地区湖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污染,污染物质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而农家乐的污染物质是首要的。因此为保护湖泊,首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答案:5.C6.C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1)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3)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6、平原面积小;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主要为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2)有利影响:山地、丘陵、平原、滩涂等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林业、牧业、耕作业、渔业等多种经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夏季风抬升,削弱冬季风的影响。不利影响: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方案。该方案生态林、草地比重大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读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回答12题。1该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

37、会的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降低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B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C通过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D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2该产业园可能位于()A新疆B海南C江苏D湖南解析:第1题,该图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故D正确。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循环利用降低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排放,但未达到零产生、零排放;通过延长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故A、B、C错误。第2题,橡胶树为热带经济

38、作物,海南位于热带,故B正确。答案:1.D2.B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东部某省碳排放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320082016年期间,该省()A2016年碳排放总量约为2008年的2倍B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所占比例总体上升C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所占比例持续上升D第三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4为减少碳排放总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双选)()A控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B优化工业生产结构,发展循环经济C发展公共交通,绿色消费和智能物流D控制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倡低碳生活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基本没变,而所占比例下降。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升,所占比例先升后降。第三产业

39、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碳排放总量约为240百万吨,2008年碳排放总量约为80百万吨,2016年约是2008年的3倍,故选D。第4题,碳排放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运输,如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绿色交通,发展公共交通等。答案:3.D4.BC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国土面积大B水热充足C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D土壤肥沃6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A全球

40、气候变暖B降水减少C国土面积减小D植被破坏解析:第5题,巴西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资源较我国更充足;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的基因宝库。因此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第6题,巴西热带雨林面积逐年减小,导致其生物承载力下降。答案:5.BC6.D(2019泰州期中)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读宝胜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A增加耕地面积B控制人口增长C提高生活品质D改善交通条件8从合

41、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A汇聚坡面径流B增加大气降水C扩大耕地资源D预防洪涝灾害解析:第7题,材料中说该村体现了中国传统聚落“天人合一”的思想,“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这说明该聚落布局的出发点是居住的舒适性与方便性。第8题,预防洪涝灾害不属于“合理利用资源”范畴,聚落的布局也不可能增加降水,对耕地资源的影响也不大。村南有池塘,北高南低的地势,适合汇聚径流。答案:7.C8.A9(2019长沙长郡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目前,中国的农业污染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越了工业污染的排放量,从农业污染物排放的结构来看,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污染的第一大来源

42、。目前大多数农村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处于“种养分离”状态。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腹地;潮河发源于境内西北部山区,是首都北京的重要供水源地;承德市地处温带阔叶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1994年以来承德市农业经济结构中畜禽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19942003年畜禽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下图示意19942013年承德畜禽养殖变化量。(1)指出19942003年承德市畜禽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原因。(2)推测图b中西北部畜禽养殖业规模缩小的

43、主要目的,并分析这种变化对当地产生的有利影响。(3)说明承德农村地区“种养分离”对实现农业部所提目标产生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其发展较快的原因可从市场需求量、技术水平、市场价格、原料来源等方面分析。(2)据材料“潮河发源于境内西北部山区,是首都北京的重要供水源地”,可知西北部是水源地,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首都北京的水质。其有利影响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3)“种养分离”指种植区和家禽的养殖区分离,从这一角度加以分析即可。答案:(1)承德种植业较为发达,养殖所用的饲料来源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畜禽养殖业的技术逐渐成熟;与种植业等相比,畜禽养殖业单位面积产值高。(2)目的: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用水的水质。有利影响:减少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3)“种养分离”使大部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加剧环境污染;减少种植业对畜禽粪肥的利用,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畜禽粪便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