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64KB ,
资源ID:49225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22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1.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1.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

1、1.1 百家争鸣 练习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BC 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政治思想的掌握。是维护周朝的礼,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与体现“爱人之心”相违背;是教育思想,而不是政治思想,可以排除。符合题干要求。答案:B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孟子 D荀子解析:由材料中的“人和”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民贵”,孟子的思想中体现了“民贵”思想,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由此可以判断正确选项应为C项。答案

2、:C3(2011济南月考)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主张“尚贤”、“非攻”A BC D解析:孟子主张“仁政”和“君轻民贵”,由此可知正确,“尚贤”、“非攻”是墨子的主张。答案:A4某校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使用了如下台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一台词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认为国家不安定是统治者“有为”

3、造成的,应无为而治,由此判断当属道家思想。答案:A5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力而治”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亚圣”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然后根据选项逐个排除。A项是墨家主张,B项是儒家主张,C项是道家主张,D项是法家主张。答案:B6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礼义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

4、人成为圣人解析:解答本题要掌握两点:一是三人都是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都不会偏离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二是要正确理解儒家的内涵。B是孔子的教育思想。C是孟子的思想。D是荀子的主张,他主张礼法并施。答案:A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能够转化,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答案:A8(2011深圳学业水平测试)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5、是()A孔子 B荀子C庄子 D墨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体现的逍遥思想可判断是庄子。答案:C9(2011北京市东城区期末检测)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他人去做,孔子主张以此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答案:B10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仁义”

6、二字,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同时,要把握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严刑酷法,与儒家思想对立。答案:C1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清上述四家的核心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强调用“德”教化百姓。通过对祖先功绩的追忆,达到“民德归厚”的目的,正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所以正确答案是A。答案:A12刻苦俭朴、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典籍体现这一精神最明显的应是(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墨家学派推崇刻苦俭朴的精神。其典籍是墨子。答案:D513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3: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

8、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基本观点,尤其是材料1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意为“引导”,“齐”意为“整治”。材料3中提及“尚贤”、“存仁义”,看上去像是墨家和儒家的观点,但材料真正的观点是后面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是道家的“无

9、为而治”。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1主张用“德”和“礼”;材料2主张“尚贤”;材料3主张“无为”;材料4主张“严刑重罚”。(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主张。(3)材料4“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4)材料1“德”和“礼”的主张。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10、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材料2: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请回答:(1)由材料1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4分)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4分)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材料,归纳三段材料都贯穿着“仁政”思想。答案:(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君轻民贵”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3)仁爱、爱民。w.w.w.k.s.5.u.c.o.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