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1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答案】B【点拨】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2“玉”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B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答案】A【点拨】玉温润、坚硬的特点,与孔子所主张的仁等相近,所以为孔子所喜爱。3在人类文明发展
2、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答案】B【点拨】当今世界存在矛盾和冲突,而孔子的“仁”和“德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4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 D阴阳家最受欢迎【答案】C【点拨】在这样动乱的时代,需要法家的思想来统一。5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
3、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答案】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其含义是说,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6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 B C
4、D【答案】D【点拨】题干中是事件的经过,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庄子 B.孟轲 C.荀况 D.韩非【答案】D【点拨】本题题干中的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因而应该是法家的思想,而选项中法家的典型代表是韩非,所以答案为D。8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C.制天命而用之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D【点拨】孟子的观点是民贵贵轻的思想,所以体现其思想的应为D选项,A是孔子的言论,B和C是荀子的观点。9对右图所示的
5、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 【答案】C【点拨】图片为孔子讲学的情景,孔子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10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答案】D【点拨】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多种,但最
6、重要的是诚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1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A高二(11)班儒家信徒汪洋 B 高二(20)班道家信徒恣肆C高二(12)班法家代表落英 D 高二(6)班墨家代表缤纷【答案】B【点拨】结合各派的思想主张,道家主张无为,顺应自然,最不可能救灾。12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其主张体现的是 A人与社会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天感应的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D【点拨】此题实质上考查考生对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的基本内涵的理解。荀子的主张就是提倡人们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其为人类服务,显然体现的是人
7、与自然的关系,而C项“人与天感应的关系”带有封建神学思想,故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13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
8、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
9、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3)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答案】(1)治国思想:仁政。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经济)(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解析】本题属于综合题,主要考查古今民生问题。材料一文言文难度大,其大意是:“每家给他五亩
10、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能够使)七十岁的老人穿上好衣服吃上肉,让普通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却不能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啊。”第(1)问考查古代孟子的治国思想,他主张“仁政”,材料反映了孟子主张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足够劳动时间,让人们安居乐业。第(2)问考查近代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第(3)问考查现代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1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
11、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A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EF(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12、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4)儒家
13、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共6分)(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点拨】(1)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结合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迎合了统治者所需,故受重视,儒学地位得以独尊。(3)第一问考查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材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回答。第二问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考虑。(4)辩证的认识儒家思想,有所扬弃。-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