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版)专题过关检测卷(二)(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君主总把人看得很下贱。”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反封建专制、要求人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解析:A项旨在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B、D两项与反封建专制的史实不符。答案:C2从权利法案到人权宣言的颁布,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民主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B共和制取代君主制的潮流C三权分立体制的逐渐形成 D资产阶级议会制已经成熟解析:权利法案和
2、人权宣言作为近代西方民主进程中的重要文献,共同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民主思想。答案:A3资产阶级的民主代议制是近代西方国家经过长期探索,逐渐完善的政治制度,它至今仍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形式单一,民主共和制是其唯一的表现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其本质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否定君主专制,提高了管理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A B. C. D.解析:说法不正确,民主共和制不是其唯一的表现形式,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D4下列有关英国内阁制度及其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最初由枢密院发展而来 B逐渐成为实际的最高行政机
3、关C进一步完善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对国王和议会实行双重负责制解析:内阁在成立初期仅仅对国王负责,但随着内阁制度的演变,成为只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答案:D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A阻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B限制国王的权力C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D废除君主制解析:詹姆士二世推行封建专制,议会中的政治反对派发动了“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颁布的。答案:B6英国一位君主当政时,有人曾上书建议她效法征服者威廉,摆脱法律的约束,独断专行。但是这位君主想起自己加冕时的誓言,深知“不能冒着丧失王位和使整个国家倾覆的危险而去这样做”,她当众将那份上书付
4、之一炬。这一场景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文献制定以后()A权利请愿书 B大抗议书 C权利法案 D大宪章解析:本题属于情景式选择题,透过一个历史事件来反映历史的特征。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英国国王已经不能独断专行了,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了。A、B、D三个文件都是在英国革命成功前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因此,C项是正确的。答案:C7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总统制,最初也没有规定人
5、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它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8以下最能体现美国“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是()体现“主权在民”规定公职向人民开放实行三权分立各州有权制宪行政、立法和司法相互独立和制约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邦宪法原则的理解记忆能力。“分权与制衡”最主要体现的是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即: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联邦法院。答案:B9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的相似点是()A都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B都限制了王权C都体现了民主原则 D都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解析:A、D两项只符合1787年宪法;B项只符合
6、权利法案。答案:C10下列各组选项,对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通过革命战争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各国的民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三国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间上不断扩展 A B C D解析:据教材知识可知,英、法、美都是通过革命战争初步走上民主制轨道的,最终也都由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各国民主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确立民主制,所以正确,中三国民主制度只有美国在空间上不断发展。答案:D11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在光绪帝颁布的变法诏书中,真正有所体现的变法内容是()A制定民主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C设议院,开国会 D
7、按西法编练新式军队解析: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看,他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一些主张,但却未涉及众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及建立君主立宪制等问题。答案:D12维新变法的首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C摆脱民族危机 D实践维新思想解析:19世纪末,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面对着巨大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答案:C13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
8、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 根据材料“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说明当时的大部分读书人认为废除八股是断了自己的生路,以此加以阻挠,说明此时梁启超等请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群众缺乏认知,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答案:B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因此A项错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企图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但并没有真正建立共和制度,因此C项错误;中
9、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解决的是国家政体和权力问题,并没有直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也不是其实际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实行三权分立,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答案:D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实行总统制 B国民一律平等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三权分立制解析:A、B两项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没有必然联系,D项是为了实现中央政府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答案:C1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
10、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由时间限制可以排除A项;由“创举”可以排除B项;由“变局”可以排除D项;C项符合上述三个限定词。答案:C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清除了西方列强在华侵略势力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的诞生解析:A项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为标志,B项以清帝退位为标志,C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答案:D18下列中华民国初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法运动 A B C D解析:发生在1912年,发生在1913年,发生在1916年,发生在191
11、7年。答案:A19下列关于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 B旨在捍卫民主共和制度C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D都以最终的失败而结束解析: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因而没有实现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目的。答案:C2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从辛亥革命影响的角度分析封建专制无法统治下去,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
12、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旋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覆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
13、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10年与1908年相比,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8分)解析:(1)根据材料“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覆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之处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关于其原因可以从各个政治力量的情况去分析。(2)根据材料“均着
14、同时并举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及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立宪派的政治诉求等概括分析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答案:(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2)革命成为大趋势;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议会”,英文写作Parliament,来自法文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材料一年代事 件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
15、原则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1259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1327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1343年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
16、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l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材料三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
17、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1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的原则。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8、:(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2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的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6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分)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真实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答案:(1)基本特点:王权受到限制,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3)基本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4)主要内容:选举资格逐渐降低,使选民人数增加,逐渐从按地区分配代表向比例代表制过渡。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