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1.图中各区域()A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B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分布范围相当D边界清晰明确2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 ()A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的高度越来越低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1A2.D第1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第2题,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
2、异。从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读我国某两个区域分布图,回答34题。3图甲和图乙中,关于两地的比较,正确的是()A地冬季平均气温高,因为纬度低B地冬季平均气温低,因为地形差异C地冬季平均气温低,因为海拔高D地冬季平均气温高,因为远离海洋4关于图中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A河流属于同一个水系,河流属于另外一个水系B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都是大气降水C河流丰水期时,中山站是一年中科考的黄金季节D图甲中山脉为巫山山脉,东西两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3、和四川盆地3B4.C第3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甲中地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图中的山脉是巫山,河流是长江。图乙中山脉是武夷山,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四川盆地是盆地地形,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寒冷气流进入,而长江中下游平原缺少高大山脉对寒冷气流的阻挡,使得二者冬季气温四川盆地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第4题,河流是水系的分水岭,图中的属于长江水系,而位于武夷山的东侧,武夷山西侧是赣江发源地,而赣江是汇入长江的,东侧发源的许多溪流汇入闽江,属于闽江水系。读我国四个区域气候条件比较图,完成56题。 5.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B青藏地
4、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6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C丙天然橡胶基地D丁春小麦基地5C6.D第5题,根据图例分析,甲地水分、热量不足,光照充足,对应青藏地区。乙地水分、热量充足,光照少,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光照少对应。丙图水分、热量、光照都居中,没有优势,对应华北地区。丁地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可能是纬度较高,气温低,与东北地区对应。第6题,结合上题,甲、乙、丙、丁分别对应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则青藏高原气温低不能作为商品棉生
5、产基地;乙位四川盆地,不可能是草原畜牧业基地;丙为华北,不适合栽培天然橡胶;丁为东北,因热量不足,可以发展春小麦,成为我国著名的春小麦基地。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体上,被称为“红泥人”。读图,回答79题。7纳米比亚()A西部濒临印度洋B东北季风的影响,河流稀少C沿海受寒流影响,降水稀少D荒漠在成因上与新疆的荒漠相同8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A夜间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B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9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6、)抵御烈日暴晒防止疾病传播夜间保持体温防止蚊虫叮咬ABC D7C8.A9.C第7题,读图,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西部濒临大西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和西部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全年降水稀少,河流稀少。第8题,纳米比亚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夜晚西部沿海地区气温低,利于水汽冷凝,为“多肉植物”的生长提供水源。第9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辛巴族人涂抹红土可以抵御烈日暴晒,利于夜间保持体温,防止蚊虫叮咬。读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回答1012题。地点年降水量(mm)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气温()8.56.61.20.9七月
7、平均气温()27.423.523.923.610.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海拔 D洋流性质11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两地位于季风区D两地位于半干旱区12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以水田农业为主D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10A11.C12.A第10题,表中四地冬季寒冷,夏季普遍高温,温度差异不大;四地降水变化大,由向递增,说明由干旱向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区过渡,应是距海洋远近的变化差异引起的。第11题,表中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少雨,应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冰
8、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枯水,汛期主要在夏季;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多,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可能会有春汛;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所属降水较少,应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少雨,应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12题,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业发展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14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13B14.C第13题
9、,由半圆形茅草屋顶可推知该地高温多雨,植被茂密;该地区炎热潮湿,架空可以减少潮湿,也更安全,与高寒缺氧、地表崎岖和多滑坡、泥石流无关。第14题,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结构上可知,设置中空的目的是该地气候湿热,起到防潮的功能;且建筑材料中有竹条,根据就地取材的原理,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读下图,完成1516题。15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劳动力 B资金C技术 D能源16图示地区对沿长江经济带的作用是()A提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B承接内陆地区产业转移及市场C为内陆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D成为内陆地区商品出口的唯一通道15D16.C第15题,图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经济发
10、达,人口众多,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但这里缺乏能源、矿产等,需要从外地引入。第16题,图示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的出口位置,拥有发达的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区域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矿产、能源缺乏,目前其部分产业向内地或周边地区转移,同时该地为内陆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也是内陆商品出口的重要通道,但并非唯一通道。下图是利用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的“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1718题。17.制取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ARS与GIS BRS与GPSCGIS与GPS DGPS、
11、GIS与RS18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开垦流域荒地,扩大灌区面积B全球气候变暖,蒸发蒸腾减弱C退耕还草还牧,恢复自然植被D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17A18.D第17题,根据材料,获取资源普查信息需要用RS技术。将信息进行叠加、统计处理,需要用GIS技术。第18题,图中显示该地区非盐渍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加,说明盐渍化现象在减轻,可推测出盐渍化现象减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地理信息技术逐渐被大量运用到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读图回答1920题。 19.环保部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各地区秸秆着火点,若图中甲为环保部,乙为秸秆着火点监测区,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
12、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20我国某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国产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米级定位,即使在树荫下单车也不会出现“漂移”。若图中甲为国内某共享单车企业,乙为共享单车,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遥感 B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19A20.D第19题,遥感是获取目标地物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故该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第20题,北斗导航系统具备民用功能,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故该地理信息技术为北斗
13、导航系统。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北上蒙古、西去宁夏,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走西口。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下表示意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海拔(米)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
14、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R2012.620.754.160.6824.51 975.3Q1 1118.423.31.242.2193.72 975.7(1)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走西口对Q地产生的影响。(2)读图甲,我国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Q地,请描述此河流在该河段的水文特征。(3)据图乙、材料三中表格分析法国R地1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4)与法国R地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Q地位于宁夏,根据材料,走西口,西去宁夏,为Q地开发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缓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打通了
15、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第(2)题,流经Q地的重要河流是黄河,受季风气候影响,黄河在该河段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主汛期为夏汛;位于温带,冬季有结冰期;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水流平稳,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较小。第(3)题,法国R地海拔较低,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Q地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低。冬季,R地受西风带控制,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所以法国R地1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第(4)题,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的有利条件是位于温带,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
16、大;R地属于亚热带气候,昼夜温差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R地劳动力价格高。贺兰山东麓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病虫害少;R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 ;Q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租金低;R地位于发达国家,地租高。答案(1)开发土地带去了农耕技术,缓解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2)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主汛期为夏汛,有结冰期,有凌汛,含沙量较小,水流平稳。(3)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地处沿海,Q地地处内陆。(4)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劳动力丰富廉价;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地租金低
17、。22(1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山西运城及河东盐池略图。 材料二盐池湖水富含食盐,在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材料三运城市地处汾河谷地的最南部,南临中条山。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显著,寒潮多发。(1)简析湖边盐田“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的原因。(2)简析运城成为盐运中心的主要原因。(3)总结黄河河段水系显著特征。解析第(1)题,我国是季风气候,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池南临中条山,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盐分易被析出。第(2)题,运城靠近盐池
18、,盐业资源丰富;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附近地区人口密集,盐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化工生产的原料,市场需求大。第(3)题,黄河河段水系大致自北往南流;支流较多,流域范围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多峡谷险滩,地势落差大。答案(1)南风盛行的季节为夏季,气温高;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盐分易被析出。(任答两点)(2)盐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3) 大致自北往南流;支流较多,流域范围广;多峡谷险滩,地势落差大。23(15分)读下图,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是一片古老的大陆,是许多野生动物的乐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瞪羚种群在
19、这片土地上迁徙。甲国经济落后,人口约4千万,咖啡是其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之一。目前,我国正在与甲国合作开发太阳能项目。(1)描述该区域火山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2)分析甲国咖啡大量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3)评价甲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条件。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是东非裂谷带,地处板块交界外,是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张裂开,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多火山活动。火山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第(2)题,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生产、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甲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咖啡产量大、质量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国际市场对咖啡需求大,刺激咖啡种植业发
20、展;甲国临海,海运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咖啡种植业发展。第(3)题,甲国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电站占地面积广,甲国经济落后,地价低。不利因素是甲国经济落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甲国经济落后,电力市场需求少;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广,占用大面积土地。答案(1)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不稳定),多火山。(2)咖啡产量大、质量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国际市场对咖啡需求大;临海,海运便利;国家政策支持。(3)有利:太阳能丰富;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地价低。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市场需求少;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
21、广。(任选3点)2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材料二我们将地图上的古城和古遗址连接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事实是令人震惊的:丝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而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古今道路竟然相距平均100多千米之遥。这一事实,清晰地显示了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1)读图指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2)简述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3)说明塔里木盆地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解析第
22、(1)题,据图可知,绿洲面积变小;现代绿洲距离古城遗址较远,距离昆仑山的山前地带更近。原因:由于气候的变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融水量减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生产活动规模加大,用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数量不断减少。第(2)题,该地位于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大陆性气候;地表水资源不足,多内流河湖;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四周被山脉环绕,中间低四周高,形成盆地地形。第(3)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的流量较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断流;高山上有冰川发育,夏季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水,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答案(1)变化特点:绿洲面积缩小;现代绿洲远离古城遗址,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原因:冰川面积缩小,冰川融水量减少;人口增加,人类活动规模加大,导致水资源数量不断减少。(2)温带沙漠气候;多内流河湖,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盆地地形。(3)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断流;温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河流流量小;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