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神舟”号飞船等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时间成就地位1958年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跨入核国家行列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首
2、次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首次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1983年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1984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20012002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2003年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5年神州6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一、科研起步:文革前(20世纪五、六十年代)1、科技落后的历史背景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
3、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2、中国科研的起步建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依靠政府力量领导和开展科研工作。党和政府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外华人的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建立一支科技队伍。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3、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十年曲折:文革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了。三、科研腾飞:文革后(1978年后到21世纪)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4、力”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内容: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863计划”、“火炬计划”意义: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1995年全国第三次科技大会号召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
5、次会议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新时期各个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一定时期的科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应如何认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进步能促进经济发展,又需要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只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科技就能得到发展。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