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限时45分钟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厚薄(b) 湮没(yn) 人寰(hun)畏葸不前(s)B暖和(huo) 杜撰(zhun) 孵化(f) 刨根究底(po)C狰狞(nn) 威吓(xi) 栅栏(zh) 芬芳馥郁(f)D衰竭(ji) 怪诞(dn) 酬谢(chu) 争妍斗艳(yn)解析A葸x;B.孵f;C.吓h。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游垂诞三尺杜撰困惑不解B企图高深莫则栅栏惊诧不已C振动微乎其微震惊冷嘲热讽D鲤鱼自鸣得意神密细枝末节解析A诞涎;B.则测;D.密秘。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老家的村子,曾是青
2、瓦房的天下。我从小就生活在那片丛林般的青瓦房里。古老的村庄里,_的青瓦房,像一个个手挽着手的兄弟,肩并着肩的君子,_地站立在一条条或宽或窄的巷子两边,默默地收存着岁月_的故事。青瓦房的记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巷子里有玩耍的孩童,闲聊的老人以及走村串巷的呼郎客,让人心生踏实又温暖无比。院子里栽着桃树、杏树、苹果树,树枝上有_的麻雀、相亲相爱的燕子。青瓦覆盖的屋檐下,温温软软的土墙上,悬挂着红红的辣椒、白白的大蒜和金黄的玉米,还有破旧的草帽、锋利的镰刀以及常用的农具。屋顶上铺满鱼鳞般的瓦片,或青灰,或苍黛,静默无声,像一叶叶小舟,()。日子久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小花就从瓦下静悄悄地钻出来。微风吹过,小
3、草闪闪摇摇,就像瓦屋眨动的眉毛,又像美人回眸的眼风。屋头的瓦楞间,还生长着一种叫瓦松的草本植物,好似青瓦上的伟丈夫,常年站立瓦上,不畏严寒,不惧风霜。据母亲说它还是一味中药,止疼止血是极好的。有一次,我的手划破了一条白生生的血口子,血流不止。母亲赶紧搭起梯子,拔一棵瓦松,挤出浓浓的绿色汁液,涂在伤口处。果然立见奇效,止疼又止血。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停泊在村庄的额头,停泊在土屋的头顶B停泊在土屋的头顶,停泊在村庄的额头C在土屋的头顶停泊,在村庄的额头停泊D在村庄的额头停泊,在土屋的头顶停泊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此题,要厘清词语的大小关系,应该是先“土屋”再“村
4、庄”。另外这段文字多用短句,整散结合,富有音韵之美,故“像一叶叶小舟”“停泊在村庄的额头”有押韵之美。答案B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摩肩接踵盈盈伫立喜怒哀乐自由自在B摩肩接踵含情脉脉喜怒哀乐自由放任C鳞次栉比含情脉脉悲欢离合自由自在D鳞次栉比盈盈伫立悲欢离合自由放任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摩肩接踵”和“鳞次栉比”都形容紧靠着,但摩肩接踵不用来形容建筑。盈盈伫立:体态优美的女子长时间站立。与后面的“站立”重复,故选“含情脉脉”。“喜怒哀乐”是用来形容人的表情的,不用来形容“故事”。“自由放任”是贬义词。答案C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一次,我的
5、手被划破了一条白生生的口子,血流不止。B有一次,我的手划破出一条白生生的血口子,血流不止。C有一次,把我的手划破了一条白生生的口子,血流不止。D有一次,我的手被划出了一条白生生的口子,血流不止。解析文中画线的语句自相矛盾,“白生生”不能形容“血”。故据此作修改。答案D二、探究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6、。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
7、的能力)。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它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位鲤鱼“科学家”从它们的宇宙中消失了。就那么简简单单,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它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
8、,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6文中“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句说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这是一个比喻句,它是用来比喻什么的?答:_答案作者用这句话比喻我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往往采用类似的手法。说明我
9、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肤浅或错误的。7选文中的“冥冥世界”和“熟悉的自然规律”分别指代的是什么?答:_答案“冥冥世界”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熟悉的自然规律”指生活在水中,靠鳍运动。8选文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9由鲤鱼对人类世界认识的无知,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答:_答案由鲤鱼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可以推知我们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局限性,我们人类对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的学习与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张烁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
10、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作为中国
11、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
12、0个样。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
13、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有删改)【相关链接】链接一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
14、责人鲍其洞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链接二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
15、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链接三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并计划在2020年收集到全世界25%的植物物种。(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
16、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解析“开创”有误。答案B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B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C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D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解析A“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有
17、误;C.因果关系有误;D.“遵照他的愿望”无中生有。答案B12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_答案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严守规程的谨严精神填补空白的探索精神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意思相近即可)四、语言运用1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答:_解析首先确定长句的主干和主要信息。句“遗传是一咱生物自身繁殖过程”可作为长句的主干。句的主要信息是“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
18、”,句的主要信息是“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句的主要信息是“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这些主要信息构成宾语“自身繁殖过程”的定语,应放在该成分前面。再删除多余成分,使组合的句子完整而简洁。答案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14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人有包浆吗?有的。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_;_。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1)概括文物包浆形成的两大原因。答:_(2)人的包浆是指什么?答:_(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并与之形成排比。答:_答案(1)历史自然原因造成的。人为原因造成的。(2)沧桑感和人的气质。(3)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或看破人情世故,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