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39.50KB ,
资源ID:49100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10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 春秋战国以前农田灌溉在黄河流域虽已零星出现,但农田水利的重点始终在防洪排涝的沟洫工程上。直到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才出现。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条件是A. 小农经济的出现与发展B. 铁制工具的使用和改进C.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D. 农耕者艰辛的劳动付出【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迅速提高,推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故B正确;黄河流域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出现与发展,而不是小农经

2、济推动水利设施发展,A错误;中国古代政府一直重视农业生产,这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出现的重要条件,排除C;劳动者艰辛的劳动付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大型水利农田灌溉工程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主要考查影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因素。解答本题要能够理解材料中的叙述。春秋战国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出现,实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代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铁制工具的使用改进。2.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A.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B. 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C. 欧洲

3、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 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答案】A【解析】【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属于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均是属于商业革命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 关于建国初期的农村工作,有著作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克服生产困难,减少自然灾害,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在互助合作过程

4、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由此判断,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开展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组织起来的道路”“互助合作”“集体化准备了条件”以及“建国初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运动符合题干中关于农村工作的描述,B正确;土地改革运动将土地所有权给予农民,不属于“组织起来的道路”,而且也不利于克服生产困难,减少自然灾害,A排除;“大跃进”主要是在工业方面的举措,排除C;根据题干“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说明尚未实现集体化,排除D。4.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

5、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会对经济体制产生太大影响,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5.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

6、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关键字眼“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我们可以判定答案是D;根据题中关键字眼“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可知,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因此ABC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对题干材料加以解读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

7、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 )A. 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 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C. 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 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福利支出比重不断加大,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说明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没有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惠及所有国民的问

8、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福利政策会加重经济增长的负担,故D项错误。故选择B。7. 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 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B. 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C 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D. 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经济滞涨现象是由于受石油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而出现的,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失灵,因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与市场共存,计划

9、手段与市场手段共同发挥功能的政策,即混合型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应对经济滞涨的错误,应排除;D项说法明显错误,应排除。8. 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A.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B. 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C. 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D. 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二战结束后到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

10、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A正确;B不是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排除;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的主要是日本和德国,科教兴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排除C、D。9. 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599,1980年上升到652,1986年超过了70。这种现象的出现A. 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 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C. 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D. 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二战后,美国第三产业稳步增长能够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较好的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故D项正确;知识经济是

11、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第三产业的发展会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第三产业无法避免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故错误。10. 美国自1991年4月开始,经济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增长幅度达到了4%,被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B. 削减了政府开支C. 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D. 推行凯恩斯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出现的根源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得美国政府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因此会出现“新经济的胜利”,选项A正确;削减政府开支在70年代滞胀危

12、机之后就已经开始,排除B;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凯恩斯主义在滞胀危机之后逐渐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取代,选项D排除。11.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 余粮收集制B. 征收粮食税C. 农业集体化D. 农产品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与斯大林工业化相配合的是农业集体化。故选C。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苏俄时期一直未出现。考点:苏联的工业化点评:苏联在列宁去世后逐渐地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轨道,1925年实行工业化,为了配合工业化的进行,实行农业集体

13、化,为了向工业积累资金。这一做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2. 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 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C.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 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飞机等重工业有很大发展、人民

14、生活却是排队领面包的现象,强调的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落后导致的现象,不是肯定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A项;实行五年计划建设时已经废止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停止实行,排除D项。 点睛: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13. 2004年5月1日,欧盟委员会原任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

15、义上说:“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1个新成员国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材料表明促进欧盟扩大化最有利的条件是()A. 共同的文化遗产B. 共同的心理认同C. 美国势力的减弱D. 两极格局的结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未涉及“文化遗产”,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心理认同”,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美国势力的减弱”,故C项错误;“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说明最有利的条件是两极格局的结束,故D项正确。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扩大化14. 子曰:“道之以政

16、,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材料可知A. 孔子的思想中带有法治的思想B. 孔子强调教化的重要性C. 这成为了世人为人处世的准则D. 这是孔子提出的忠君、愚民观点【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的话意思大概是如果用刑法管理、控制百姓,他们虽不犯法,但却会失去廉耻之心,只有通过道德感化,百姓才会知廉耻、守规矩,B正确;孔子思想中没有法治思想,A排除;世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三纲五常,C排除;孔子提出的忠君、愚民观点是后来提出并被董仲舒发展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D排除。故选B。1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17、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儒帽裹僧头”“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16.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

18、”B.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C.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项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故答案为C项。A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B项是宗教改革的观点,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均排除。点睛: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动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和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17.

19、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A.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 践行“因信称义”C. 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 主张政教分离【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的这一举措是符合他的新教的观念的,他主张“因信称义”,不在乎形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这要目的;C选项说法错误,马丁路德并没有抛弃自己的信仰;D选项与此无关。18. 孟德斯鸠在论法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项权力之间分权制衡,才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三权分立”学说成为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

20、领B. 洛克分权学说的重要来源C. 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D. 民主制度实现的最佳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三权分立”学说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故C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而孟德斯鸠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故A不符合题意;洛克是17世纪的英国启蒙思想家,而孟德斯鸠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故B不符合题意;“三权分立”学说有利于实现分权制衡,限制“公权力”,但不能说是民主制度实现的最佳理论,故D不符合题意。19. 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

21、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 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 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 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预防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的看法不是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排除B项;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D项。【点睛】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严重带来的社会矛盾尖锐而提出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

22、现象,因此这种观点表明革命者汲取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训。20. 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 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 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 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 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2年指示”、“方针是百家争鸣”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双百”方针是1956年正式提出和确立的,不选A项。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便于历史研究的

23、进行,有利于学术繁荣发展,故选B项。“历史阶段划分影响至今”的说法在材料中未涉及,不选C项。“确立了革命史观指导地位”的说法在材料中未涉及,不选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形成21. 1980年后,我国高校中出现了非财政性教育经费,1990年后,逐渐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1988年我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9年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普通本科、高职、成人高校共有2311所。由此可知A. 市场体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 高等教育改革逐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C.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促进教育人才多样化D

24、. 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出现多渠道筹措的体制,促进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说明高等教育改革逐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市场体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了解决,排除A;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D项“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22. 西方某艺术流派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反映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和对正义与未来幸福的向往;对于幻想的主观世界的偏爱;对于比喻和对比手法的爱好以及大胆的构图和灿烂、饱满的色调的运用。”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 自由引导人民B. 拾穗者C

25、. 向日葵D. 格尔尼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和对正义与未来幸福的向往”“于幻想的主观世界的偏爱”“大胆的构图和灿烂、饱满的色调的运用”可知,这符合浪漫主义美术的特征,即强调不满现实,追求幻想,强调人的感情,重视色彩作用,自由引导人民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A正确;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B;向日葵是印象派作品,排除C;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D。23. 一批学者对西方某一文学流派的理解为:“从本质意义上看就是反抗;崇尚灵感与天才,艺术是自我的表现,不是再现”、“诗人要把小我推广为大我,把艺术与革命结合起来等”。这一文学流派为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26、. 现代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该流派崇尚灵感、注重自我表现、与革命关系密切,这属于浪漫主义,故选A项;现实主义重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均与材料无关,而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强调模仿古代,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故排除BCD项。24.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必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 科学阐述

27、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为此,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正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详解】第II卷(非选

28、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25. 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邮票)孔子杏坛讲学(邮票)材料二: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

29、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2)材料二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答案】(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

30、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2)坚持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3)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秦朝时受到压制。西汉武帝时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社会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治日益腐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孔子杏坛讲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要宣扬的政治主张是“仁”的学说和以德治民,其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其政治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认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情况、儒家思

31、想的理论特征、统治者的需求等方面分析其未被统治者认可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威不两错,制不二门。”、“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等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坚持君主专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3)依据材料三中“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大一统”等信息可知,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学说在秦朝时受到压制,在西汉武帝时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依据材料四中“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

32、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26. 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路德选集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

33、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学三杰”的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出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3)以上材料分别反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1)思想:人文主义。代表人物: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2)观点: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3)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解析】【详解】(1)核心:依据材料一的出处哈姆雷特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其思想是人文主义。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学三杰”的是但

34、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2)观点:依据材料三中“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的主要观点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等。(3)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宣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杰作”,是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二马丁路德主张“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是宗教改革运动;材料三卢梭主张天赋人权等,是启蒙运动。27.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宣传新思想,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六经中之尧、舜、禹

35、、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在书中介绍的“长技”的内容和写作该书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意图。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答案】(1)内容:西方战舰、火器、养兵

36、练兵之法。(或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背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2)意图:托古改制;(或借助经学外衣宣传维新变法)作用: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口号:民主、科学。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特征:从学技术到变革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逐步深入。【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长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方面。背景可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的影响方面概括背景。(2)结合所学,康有为主张变法,孔子改制考的意图是尽量减少变法的阻力。作用:从康有为的这一做法对推动变法的作用、对思想启蒙的作用角度概括。(3)根据材料“敬告青年”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从而得出其口号。影响主要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及对儒学冲击的角度概括。(4)结合所学,从近代不同学派,不同阶层所学习西方内容的角度概括其特征。- 15 -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