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911年一、选择题1(2019甘肃二模)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反映了()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没有
2、清醒认识到中英之间的差距,故选B项,排除A、C两项。鸦片战争中清朝较英国军事实力、政治制度都落后,排除D项。2(2019重庆一中4月模拟)读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表格中数据反映出当时中国()年份广州上海18443340480184725301100185016701190185310501720185617303190A外贸逆差的加剧 B外贸中心的变动C经济结构的变迁 D新式工业的兴起答案B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进出口贸易额逐渐超过广州,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外贸中心发生变动,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故选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差额,不能反映逆差加剧,排除A项;
3、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新式工业的兴起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3(2019山东青岛二模)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首创于清道光时期,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主要反映出()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C列强入侵严重破坏中国经济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动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近代银行制度,
4、A项错误;材料只显示了南京周边票号撤庄的现象,说明票号撤庄的主要原因不是外敌入侵,C项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4(2019全国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借用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有助于减少办厂阻力,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B项正确。民间设厂高潮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A项错误;中国人创办近代新式企业对于外国资本来说有一定的抵制作
5、用,且外国资本大量输入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能完全扭转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D项错误。5(2019四川绵阳三诊)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西方法治思想深入人心B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答案D解析由近代上海司法审判事务,无论中外均请律师辩护可知,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不能体现西方的法治思想深入人心;B、C两项的“理念”差异和“司法
6、主权遭到破坏”虽与史实相符,却与材料主旨无关,均排除。6(2017全国卷)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船,由无偿派拨各省到由用船方承担造船所用材料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造船所用材料费由中央承担转为由用船方承担,但主办方仍然是政府,A项错误;材料中所造船舶供各省使用,并未投入市场,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近代轮船制造业的整
7、体情况,D项错误。7(2019福建三明5月质检)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并在开展法制教育和翻译国外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据此可知洋务派()A突破了“中学为体”的束缚B阶级属性发生改变C以培养近代法制人才为根本目的D促进法制教育的近代转型答案D解析据材料“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及派遣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创办新式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开展法制教育,可知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积极培养法律人才并推动中国法制教育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
8、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进行的向西方学习器物的努力,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开展的,并未改变阶级属性,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C项错误。8(2018江苏高考)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可知,在当时旧学沉沦、新知潮涌的情况下要“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见其主张中体西用,D项正确。由“两端执乎中”可以看出并
9、不是要全面复兴旧学,也不是要排斥西方新学,更不是新学消解旧学,A、B、C三项错误。9(2019广东深圳二模)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局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此举()A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B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C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D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答案C解析材料中清政府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说明清朝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东南海防,故选C项。列强侵略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不能化解列强侵
10、略,排除A项;清朝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主要出于加强东南海防的目的,与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清朝加强对台湾管理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协饷”,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但不能完全扫清其经济发展的障碍,排除D项。10(2019山西运城4月测试)下表是18401894年中国主要周边国家与欧美列强及日本建立条约关系的情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周边国家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B工业革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C近代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D传统朝贡体系逐渐让位于近代条约体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略的表现,使得这些国家逐渐成为他们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
11、地,这使得朝贡体系崩溃、近代条约体系建立,故D项正确。周边国家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是材料的原因,不是本质,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故排除C项。11(2019江苏4月模拟)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申报以我堂堂天朝,幅员
12、之广大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申报的观点,不是清政府的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洋务运动的成果,故C项错误;申报的观点说明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故D项正确。12(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
13、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并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舆论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清政府昏庸,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13(2019福建泉州二模)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
14、,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朝地方势力各自为战、各行其是,B项正确,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侵略势力并未受到有效遏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而非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排除D项。14(2017全国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
15、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不再大力扶植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故C项错误。15(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
16、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严复引入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严复是将进化论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并不是认为进化论错误,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16(2018天津高考)据学
17、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
18、政治制度,因而译书重点不在小说,故C项正确,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7(2019山东四校联考)传统经济结构解体不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而是受西方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与此相应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的最初动力源并不在工业与农业分离,而是中外贸易需求直接刺激部分农产品发生商品化趋势。19世纪末,由于豆类、烟叶等出口需要又导致这些经营农户的激增。这反映了近代中国()A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必然趋势B社会经济演变的市场化趋势C对外贸易的发展加速半殖民地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萎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意在强调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是在西方商品的冲击下发生的,并逐渐导
19、致部分农产品发生商品化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必然趋势,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殖民地化的关系,排除C项;中国近代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发展,排除D项。18(2019安徽宣城二调)老舍茶馆第一幕中有一段王利发与崔久峰的对话。(时间:1898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王利发:你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崔久峰: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材料中的对话,揭示了()A北京人不论国事的恬淡生活B实业救国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C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发展
20、的势头难以持久答案D解析材料“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势头难以持久,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北京人谈论国事,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实业救国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B项;1898年帝国主义并未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C项。19(2019全国卷)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
21、D解析材料中英文报纸的报道体现了对光绪帝的同情和对慈禧太后的批驳,说明其赞同光绪帝的改革变法活动,D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在当时主要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并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的对外态度,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英文报纸的报道,并非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项错误。20(2019福建泉州二模)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
22、析根据材料可知,士大夫从反对洋务到后来主动运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这实际上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因此A项正确。近代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主要地位,近代交通工具并未成为主导,B项错误;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已经破产,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官员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D项错误。21(2019天津南开区二模)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在华“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要求各国开放在华势力范围,使各国有均等贸易的机会。这一照会为英、德、俄、法、日等国所接受。美国在华虽无势力范围,但凭借这一政策,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门户开放”政策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得意之作。这段材料能
23、够反映出美国()A与列强之间的矛盾重重B形成自己独立对华政策C无意参加对中国的瓜分D企图阻止日本独占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得意之作”,可见美国对华政策较为独立,B项正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说明美国这一对华政策并未激化其与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美国的“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排除C项;“门户开放”政策并未针对日本,排除D项。22(2019广东汕头二模)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
24、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答案A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救亡意识增强,因此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抗不强烈,故选A项。1898年戊戌变法就已经失败,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由反对较多到反对较少,没有体现西学得到广泛认同,排除C项;“中体西用”指用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来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主要为洋务派所倡导,排除D项。23(2018江苏高考)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
25、开放为公共场所。如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24(2019全国卷)表川沙
26、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B项正确。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A项错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了冲
27、击,而不是被抛弃,C项错误;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5(2019福建厦门二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大禹治水起,历代屡兴河役,形成了筑堤、改道、分疏、束水攻沙等治河理论,以及挑水坝、木龙、石堤、放淤等治河技术。宋元两代在黄河设行(外)都水监专事河防;明清两代设河道总督职掌河政。清前中期,治河一直是国之大计,河工每年的正常支出大约数十万两,如遇决堤则“所费帑金不下数千万两”,然而“半数是中饱在贪吏的私囊”。摘编自岑仲勉黄河变迁史材料二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道入海。“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清廷遂撒手河务,“着直隶、河南、山
28、东各省督抚饬令地方官吏疏浚积潦”“晓谕绅民等量力捐资”,由此拉开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的序幕。新河道两岸的地方官绅筹措资金,断续维系治河工程。1870年,长江大涝,两大水灾形成共振效应,重灾区扩展到四川、湖北等地。190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员前往黄河考察并得出结论:“束河于一条河道”违背自然规律;地方官吏贪污、玩忽职守、各自为政是“形势糟糕的根源”。1901年,对黄河治理的进一步研究随李鸿章的病故而中断,而此时的中国,已呈“山雨欲来”之势。摘编自贾国静、王凤青选择的无奈: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探析材料三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3年,治黄工作“
29、由修防转入治本”,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大批技术干部,分赴20多条支流进行水土查勘,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兴利除害,分步治理”的指导思想下,制定了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综合治理规划。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实行“以工代赈”“按劳记工”等办法,许多包工队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方法,工效逐步提高。建国初的黄河治理,不仅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与国家建设,而且开辟了利用黄河水灌溉华北平原的道路。摘编自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黄河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的原因及影响。(3)
30、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治理取得成效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黄河治理的认识。答案(1)特点:治河历史悠久,形成一定的治河理论与治河技术,历代政府重视,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治河效果有限。(2)原因:内忧外患,中央政府无暇顾及;灾害频仍,治河经费不足;地方督抚势力上升。影响:治河效果不彰;加重地方和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加速清朝灭亡。(3)原因:人民政权的建立,领导人的重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综合规划,科学治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热情。认识:黄河治理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黄河治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必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人民政权是黄河治理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保
31、障。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信息“自大禹治水起”知其久;“历代屡兴河役”知其重;“形成了治河理论,以及治河技术”得其智;宋元“设行(外)都水监专事河防;明清两代设河道总督职掌河政”知其管;“半数是中饱在贪吏的私囊”解其果,一一陈述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信息“1855年”“值军务未平”“清廷遂撒手河务”知其国内外的形势与背景;黄河决口“夺大清河改道入海”“着各省督抚饬令地方官吏疏浚积潦”“晓谕绅民等量力捐资”可知当时地方管理河政的必要性和条件。第二小问,利用“形势糟糕”“1901年,对黄河治理的进一步研究随李鸿章的病故而中断”,此时的中国“山雨欲来”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具体问题到结果
32、,从地方捐款到国家政治、形势发展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信息“195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具体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前提;从“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了解国家和政府的态度、政策;由“制定了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综合治理规划”可得当时的优势和保障;“许多包工队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方法,工效逐步提高”等可知社会基础和条件。第二小问,从古代黄河治理的特点、晚清黄河治理的教训、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治理取得成效等方面找到启发和规律。26(2019山西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的欧洲,富裕企业家、零售商人、手工艺人和旅店老板等人被称为“中产
33、阶级”,在当时字典里的定义是“缺乏宫廷教养,不特别有礼貌”。18世纪中叶,大量自由职业者出现,如律师、医生等。19世纪,西欧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15%到25%。最上层是一小群银行家族、工业巨头、最富有的批发商人以及顶级政府高级官员和大使;其次是律师和公证人,以及靠商业、出租地产等的家族;最底层的是商店店主、葡萄酒商、职位较低的官员、教师、手工艺人等。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欧大部分地区土地所有权依旧是选举权的基础,因此中产阶级拥有的土地比重飞速上升,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中下层的增长尤为迅速。女性在商场职员、速记员、秘书、服务员等职位中的数量急剧增加,护
34、士也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材料二最初,买办多是供应宫廷用品的采买商人。1842年后,买办逐渐变为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些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活跃,是苏南“借师助剿”抵抗太平天国的始作俑者。但买办中另一部分人,如郑观应、徐润、虞洽卿等人,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企业争利于市。开埠之后,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从京广杂货店到华洋杂货店,经营五金、洋布、棉纱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其主办人或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地主。有人统计,在
35、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中产阶级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答案(1)特点:职业群体增加;有明显的层次性;与土地及新兴产业相结合;政治地位提髙;女性数量增加;社会比重增加;受教育程度较高。(答出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并推动
36、了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有利于社会思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依附于洋人的买办阶层出现及扩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工人阶级产生;出现了具有近代特色的多重身份的混合性阶层。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买办多数成为外国在华代理人;欧风美雨和洋务运动的刺激,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新兴阶层与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联系密切。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大量自由职业者”“最上层其次最底层”“银行家族、工业巨头”“中产阶级拥有的土地比重飞速上升,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中下层的增长尤为迅速”“女性在商场职
37、员、速记员、秘书、服务员等职位中的数量急剧增加”等信息,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教育、城市化、思想观念、政治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买办逐渐变为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些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活跃”等信息可知依附于洋人的买办阶层出现及扩大;由材料二信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其主办人或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地主”可知这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随着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办厂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工人阶级也随之产生发展等。第二小问,近代前期
38、中国社会阶层有上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买办多数成为外国在华代理人;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有识之士不断向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受欧风美雨和洋务运动的刺激,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7(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
39、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简要书评。(要求:观点明确,联系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
40、学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海国图志)。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评价: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如由材料“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得出海国图志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其次,结合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得出海国图志创作的背
41、景,如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等;由材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得出海国图志的内容为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由材料“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得出海国图志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最后,结合所学阐述分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