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047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知能强化练3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能强化练(三十九)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C青年杂志第一卷刊行于1915年,当时清朝君主专制独裁已经终结,故A项错误;各派军阀拥兵割据虽然是事实,但是材料强调的是非执政之私产,亦即非独裁,与军阀割据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这种情况,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

2、列强侵犯中国主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2(2019广东惠州模拟)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C材料两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涉及建立民主政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梁启超则不涉及这项,故B项错误;据材料“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

3、想等公德”“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可知两者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中两者都主张将国民改造成具有新思想的公民,批判传统伦理道德只是其途径和方法,故D项错误。3(2019福建厦门质检)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纾()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B与传统文化决裂C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D主张普及白话文C林纾的身份是个翻译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小说名为妖梦、“白话学堂”的对联中“禽兽”指代新文化运动

4、的倡导者,故林纾不主张废止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纾用小说妖梦来辛辣讽刺文学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中林纾反对白话文,故D项错误。4(2019河南洛阳统考)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由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文学革命的关注较多,不能推断国民并不关心思想革命,不关心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文学

5、革命推动思想革命,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切入点,与形式主义倾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仍然是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两条战线并行,故D项错误。5(2019博文雅道测评)下图是1916年10月发行的新青年第2卷第2号刊登的通告。这则通告文字()A宣告了新文化运动展开 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精神C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背离了民主科学的原则B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展开,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通告内容“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但其所论确有研究之价值者即皆一体登载”,说明新青年容纳不同意见的文字,体现了兼容并收的精神,

6、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对不同意见的文字的包容,没有体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故C项错误;容纳不同意见的文字体现了民主科学原则,故D项错误。61916年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据此,胡适认为“造新文学”的关键在于()A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B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框架C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D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优势D据材料“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新文学可言也”可知,胡适认为“造新文学”不仅要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还要有所创新,故A项错误;据材料“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新文学可言也”可知材料中没

7、有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框架的信息,故B项错误;据材料“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新文学可言也”可知没有涉及中国文学,故C项错误;据材料“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新文学可言也”,胡适认为“造新文学”的关键在于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优势,故D项正确。7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A政府的大力提倡 B思想启蒙的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 D白话文通俗易懂B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维护传统文学形式文言文,没有大力提倡白话文,故A项错误;材料中白话文在中国流行开来,主要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影响,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在普通

8、民众中的传播,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故B项正确;政治变革影响白话文的传播,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白话文通俗易懂,有利于白话文的传播,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2019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联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演说指出不能将康有为主张复辟归结为“违背孔教国民之心理”,他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陈独秀意在()A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B阐明用儒家思想治国才能得民心C为康有为的复辟寻找理论依据D指出儒家文化与共和制度不相融D材料中陈独秀论述了尊孔与复辟帝制的关系,没有提出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陈独秀认为尊孔必然导致复辟帝制,实际上是反对儒家旧思想,

9、故B项错误;陈独秀认为康有为利用“孔教国民之心理”主张复辟,他反对利用儒学为复辟寻找理论依据,故C项错误;陈独秀认为尊孔必然导致复辟帝制,儒家文化与共和制度不相融,故D项正确。9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猛烈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B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1917年11月之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介绍从未在中国出现D十月革命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和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冲击了中国的封建道德礼教,故A项错误;

10、材料“给我们送来”表明是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论述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故B项错误;早在19世纪末的上海广学会出版的刊物中就提到马克思,故C项错误;据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表明对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材料“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对马列主义的认同,故D项正确。10(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A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11、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C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不会“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并没有反映出他“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故B项错误;在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是社会主义,根据材料表述,说明梁启超反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是说明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并没有提到他主张“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故D项错误。1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

12、、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D材料反映长沙新民学会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马克思主义),但未体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知识分子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建立中共的问题,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均赞成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

13、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故D项正确。12李明海在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中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由此可知()A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参透自由主义B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C新文化运动暴露了诸多弊端D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B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故A项错误;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相符

14、,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诸多弊端与材料中“偶然”不符,故C项错误;民主革命浪潮在新文化运动前就存在, 新文化运动为辛亥革命“补课”,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

15、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16、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策略,从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得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时间可知,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第三小问主题,联系时代环境可得救亡。 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可得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小问成果,结合时间可得维新思想。第三

17、小问使命,从材料二“理性的智的层次”可得启蒙。 第(3)问第一小问介质,结合材料三和时间可得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事件,结合所学可得五四运动。第三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19世纪中期材料二19世纪末和材料三20世纪初”得出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答案(1)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主题:救亡。(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成果:维新思想。使命:启蒙。(3)介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事件:五四运动。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14(2019湖北仿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富强”一

18、词用法的演变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19世纪4060年代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19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19世纪90年代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1919年后“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

19、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以上的时间段“富强”的含义确定主题,例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其次,根据论题结合所学搜寻相关史实例证论题,说明“富强”内涵变化的原因,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主题:社会思潮的演变影响了人们对“富强”的评价。论证: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提倡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重利的“富强”观念遭到世人的贬低; 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空谈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冲破理学的束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富强”观念得到部分人的认可;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维新运动因为维护封建政权清王朝,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对象,这导致“富强”一词迅速贬义化。总结:综上所述,受社会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富强”的评价或褒或贬,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