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87.50KB ,
资源ID:49017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01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 人口分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 人口分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

1、课时作业1人口分布一、选择题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完成12题。1图示信息显示()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地形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34题。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

2、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适宜文化单一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丰富A BC D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读图,回答56题。5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平原比山区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欧洲比亚洲多6关于地区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

3、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下表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据此完成78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加拿大335埃及703 503印度313559中国129934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A加拿大 B埃及C印度 D中国8对比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可知()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C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910题。9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 B20

4、N30NC30N40N D40N50N10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形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的规律不包括()A中、低纬度规律 B近海岸规律C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D平原规律12澳大利亚中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形成原因是()A山地面积广大 B气候干热C水资源丰富 D开发历史悠久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 29 24 21 3 18 10 20 (1)表格和图甲、乙所代表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和

5、_。(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3)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海拔(m)2002005005001 0001 0002 0002 0004 000总人口数量(万)73 345.119 427.88 647.510 037.11 590.8占总人口比例(%)64.817.27.78.91.4面积数量(万km2)144.597.2162.539.9315.9占总面积比重(

6、%)15.010.216.925.032.9材料三“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 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1)材料一反映出1990年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是_。(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课时作业1人口分布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非常明显,A错误;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B错;5 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密度接近0,所以可能有

7、大片无人区,C对;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D错。第2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一般比较大,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人口稀少。选B。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因而人口稀疏。第4题,巴西高原东部因为地处高原,气候相对凉爽干燥,主要属热带草原气候,再加上巴西高原为古老的高原,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地势相对低缓平坦,适宜人类居住。答案:3.B4.D56.解析:第5题,世界人口分布平原地区多于山区,中低纬度多于高纬度

8、,亚洲多于欧洲,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西半球主要是美洲),选B。第6题,读图分析可知,为东亚和东南亚,为南亚,为欧洲,为北美东部,地区形成人口稠密区是因为该地自然条件优越,但是该地区绝大部分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选D。答案:5.B6.D78.解析:第7题,“地广人稀”说明人口算术密度小,耕地资源缺少会导致人口生理密度大,由表中资料可知是埃及。选B。第8题,中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小于印度,但人口生理密度大于印度,说明中国的耕地资源较印度少,人口压力比印度大。选C。答案:7.B8.C910.解析:第9题,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第10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

9、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答案:9.B10.C1112.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的沿海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平原地区;但矿产资源分布相对较少,所以矿产资源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第12题,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热、水资源短缺、高原面积广、开发历史短、人口稀少。答案:11.C12.B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和增长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图甲反映河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图乙反应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格资料反映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2)题,表格资料反映:舒适温带为21 3

10、;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第(3)题,海拔在0200 m之间为平原,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且平原地区便于交通;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等方面分析。答案:(1)气候水源地形(2)温带(或温带和亚热带)(3)地形平坦,利于农耕交通便利房屋建筑成本低(4)社会经济、交通、政治、宗教等。14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图示可以看出:东、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西部地区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第(2)题,材料二反映出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第(3)题,云、贵地区贫困人口多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较慢造成的。答案:(1)东、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西部地区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