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013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方重工集团第三中学2015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宋玉昕 陈永芳 时间:2015、5、5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 考生应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

2、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

3、“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

4、是几何式的。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

5、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

6、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B. 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C. 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D. 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2. 下列理解,不

7、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 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B.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C. 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B. 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

8、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C.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D. 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

9、,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

10、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注】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

11、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拜训谒者 拜:授予官职 B.更用驴辇 更:改换C.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 所以:用来的 D. 悉驱群胡妻子内之 内:接纳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

12、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父亲并不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

13、人进城,派重兵保护。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为之立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恨别 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释: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洛城:洛阳 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司徒:指李光弼,他当

14、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8.“兵戈阻绝老江边”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谈谈你的看法。(5分) 9.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3)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

15、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相关位置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瓷 瓶 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

16、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

17、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

18、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

19、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

20、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

21、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马寅初:风雨人生一百年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1年秋,20岁的马寅初以优

22、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经济学专业。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却把“纽约市财政”作为题目。他对纽约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抗

23、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此论一出,各界轰动。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1939年,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听到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

24、初的人生轨迹。后来,他回忆说:在1939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马寅初的言行,使蒋介石恼怒万分。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1944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在各界一片指责声中,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1951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6亿人,增

25、长率又达每年22%。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1957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多是大好事等错误观念一度泛滥。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好心的人劝他公开认个错,但马寅初坚定地说:为了坚持真理,“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

26、护名单中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1982年5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 (摘自徐焰红色记忆:70位名人的故事)相关链接: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康生、陈伯达积极主张把马寅初划为“右派”。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周恩来明确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 (摘自马寅初力主计划生育遭批判)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

27、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摘自1982年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马寅初一生不断追求新思想。他十几岁时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6年留学美国;抗战时期又开始接近共产党。B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把“纽约市财政”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完成论文。C193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与马寅初建立密切联系。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他被捕后,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D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此时距马寅初首次提

28、出“计划生育”近三十年,历史证明马寅初在人口问题上眼光是长远的。E马寅初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建言献策。他的著名的新人口论,先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作为提案提交给人大会议。(2)在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对马寅初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答: (3)抗战时期,马寅初为什么“开始关注共产党”?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6分)答: (4)在当今社会,马寅初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

29、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A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B依“天人相

30、应”养生原则,春天宜多吃温性的食物,进食冬瓜、黄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阳气生发。C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民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

31、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首先,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食、泰与否、损与益等

32、,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要素一: 要素二: 要素三: 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小

33、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到明清进入没落期”错,原文无此信息。2C,“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错,原文说“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3.B, A项“欧洲的园林中”范围有误,“随处可见”理解错误,原文是“

34、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C项,“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错,原文说“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D项,说的是中国园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4.C(所以:的原因) 5. A 6. A(“父亲并不责怪”错,原文说“禹常非之”)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8. 答案:“老”字最妙,“老”是年老之意,与第二句“五六年”相呼应,写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乡之情,念

35、念不忘,但由于兵戈阻绝,不能重返故乡,只能老于江边。“老”字写得悲凉沉郁,令人回味不尽。(5分)9. 答案: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答出三条即可。(6分)10.(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A 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

36、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2)答案: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要点: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

37、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2(1)A D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C项,“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原文无据。E项,时间先后倒置。B项,“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没有明确说法。)(2)抗战时期,周恩来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反右派”斗争时期,周恩来为马寅初仗义执言。文革时期,周恩来

38、尽力关心、保护马寅初。(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答:面对民族灾难,他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国民党的腐败,打破了他的强国之梦。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严谨治学,脚踏实地。做博士论文不走捷径,在翔实的调查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新人口论。不畏强权,仗义执言。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并指责蒋介石是“家族英雄”。忧国忧民,一片赤诚。解放前,他一直寻求救国良策;解放后,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建议实行计划生育。坚持真理,不怕牺牲。他面对错误批判毫不妥协,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

39、在所不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14.答案C (A有歧义,是“近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不明确。B重复赘余,删掉“进食”或“吃”。D, 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搭配不当。)15. 答案A16.(1)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2)阴阳是互相对立的(3)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 17经济富裕(物质) 社会公平(公正) 良好心态(精神)【参考译文】:邓

40、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大司徒邓禹第六子。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

41、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

42、的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于是邓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于是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