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干中的诗句体现的是土地所有制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反映的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选B项。2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这表明当时()A农业发展迅猛 B曲辕犁推广C井田制恢复 D均田制被破坏解析:选D材料信息中“
2、远近异法,内外异制”表明原有法令的松弛,“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表明均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取代,故选D项。3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解析:选B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适应了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减少土地垦荒面积无关,A项排除;在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宋代租佃经济高度发展,农民可以维持生计,不一定抑制生产积极
3、性,C项排除;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程度,D项排除。4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和加强中央集权,由于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于是出现了()A工商食官政策 B工商皆本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D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限制商人流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工商食官政策是西周时期实行的,A项错误;工商皆本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C项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排除。5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
4、不同表现解析:选D题干中“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说明汉代固守抑商政策,唐代则有所松动,故D项正确。6“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选A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其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因为重农抑商政策可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7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
5、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选A秦汉唐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封建政权更加彻底地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了封建王权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故排除B项;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以及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的说法明显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8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
6、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工商皆本 B海禁和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解析:选B关键信息是“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题干主要针对外贸问题,因此,B项正确。9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选C从材料中“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可看出明政府曾开放海禁,有条件地与外国进行贸易活动,故C项正确。A、B、D
7、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10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解析:选A根据材料“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可以知道清朝此时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相关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的结论,故C项错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
8、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
9、素。”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令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中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从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产生的影响。第(2)问,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及材料二“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可以得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的
10、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商品经济繁荣,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来分析其原因。第(3)问,依据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从买房置地、求取功名等方面概括得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依据材料“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思想的存在阻碍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影响: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变化:由轻视商业到崇尚商业。原因:明朝商品经济繁荣。(3)因素:财富主
11、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课后拔高练|1(2019全国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选C“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迁,排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12、”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项。2(2018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选B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
13、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3(2018海南卷)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解析:选D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故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
14、存在,没有废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D项正确。4(2017全国卷)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选A根据图表内容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户数仅有2家,而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
15、不严重,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5(2016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选B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故D项错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