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海绵城市(建议用时:30分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BCD2(易错题)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的原因是()城市缺水严重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大部分地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城市内涝灾害频发ABCD1A2.B第1题,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等实现雨水再生利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由于“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内
2、涝,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绿色植物能大量吸收CO2放出氧气,可净化空气,降低大气的温室效应,调节气候,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但对城市交通没有缓解作用。故选A。第2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更加强烈,故选B。本题易错选D项。读图,完成34题。3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缓解城市缺水压力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缓解城市内涝ABCD4“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B调节水汽输送C
3、增加大气降水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作用3D4.A第3题,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第4题,“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2016年11月15日,市规划局发布温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公告。“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某“海绵城市”的道路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地下径流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植物蒸腾D减少地表径流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度保持一致B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C与路面相
4、比,雨水口一定要下沉D人行道要尽可能地采用透水铺装5D6.A第5题,由题干可知,“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具有吸水、渗水、蓄水等功能,因此可以使地表水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第6题,路面上的水要流向绿化带,所以绿化带需要比两侧路面低。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材料二传统“快排”模式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
5、的作用。(2)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解析第(1)题,“海绵城市”通过储存和加快雨水的渗透,减少地表水汇集,从而减轻城市内涝。第(2)题,“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缓解城市内涝,储存雨水,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缓解水资源紧张等方面。答案(1)“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了地表径流,从而减轻城市内涝。(2)“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利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教师备选题“海绵城市”(下图所示
6、)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易错题)图示事物主要作用()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的降水量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3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B减少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1C2.B3.A第1题,华北平原人口
7、数量多、密度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但水资源不足影响到了产业的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故华北平原的城市最适宜建设“海绵城市”,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小,主要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补给,经济技术落后,不适合建设海绵城市;内蒙古高原降水量小,地广人稀,经济技术落后,不适合建设海绵城市;青藏高原经济技术落后,同样不适合建设海绵城市。第2题,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但对地下水吸收较少,故A项错误;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故B项正确;河流、湖泊可以调蓄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但不可以调蓄降水量,故C项错误;城市小区可以减少下渗水量,故D项错误。本题易错选A项。第
8、3题,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可以提高雨水的滞留能力,故A项正确;B、C、D项说法与题干无关。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45题。水循环示意图4“海绵城市”建设给图中a、b、c、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Aa减少Bb增多Cc减少Dd增多5“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B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4D5.A第
9、4题,根据水循环的知识可知a为蒸发,b为地表径流,c为地下径流,d为下渗。根据题干“海绵城市”的作用不难得出a增多、b减少、c增多、d增多。第5题,“海绵城市”建设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B错误;可以减缓径流集聚速度、延长径流集聚时间,C错误;可以减轻污染但不能根治,所以可以节省污染治理的费用,但不会省掉,D错误;地表径流减少,能够缓解城市内涝压力,A正确。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据此完成67题。6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ABCD7“海绵型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效
10、益主要有()防洪抗旱降温捕碳ABCD6A7.D第6题,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据此描述,只有图A中绿地地势低于道路,下雨时可以储存雨水,故A项正确。第7题,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雨季可以储水,能起到防洪作用,故正确;储存的雨水干旱时可以被再次利用,起到抗旱作用,故正确;海绵城市中的绿地和水体可以调节温度,夏季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故起到降温作用,故正确;城市绿地增加,增强了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减少了空气中的CO2含量,起到捕碳作用,故正确。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11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等城市变成了“水城”。
11、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大雨过后街道积水,本该承担起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却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积水回流,积水从管道喷涌而出,溅起半米多高的泥浆。图1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图2图3(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原因。(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图3所示的“新型城
12、市雨洪利用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城市地区多降水可从城市的“热岛效应”分析。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交通工具多等排放大量的废热,加上地表硬化使得城市气温较高,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第(2)题,读图可知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约为40毫米,混泥土方砖地的降水损失量约为5毫米,所以草地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78倍;由于城市经济建设使地表硬化、绿地减少,降水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聚集易形成雨涝;加上城市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和不合理,使得城市地区排水不畅,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第(3)题,分析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可从减缓径流汇集
13、速度、增加下渗量、净化城市地下水、减少城市雨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以及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等方面考虑,回答合理即可。答案(1)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等。(2)78倍。城市建筑使用绿地(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聚集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水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地下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3)通过透水广场、绿地和蓄水池(人工水库),促使雨水下渗和储存,减少城市地表的暴雨径流量,延缓汇流时间,防治城市雨涝;储存在地下蓄水池(人工水库)的水,通过过滤净化,可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的数量;通过回灌井等又可及时补充地下水,防止城市因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等。简单说就是蓄水、净水、防灾(防治雨涝和地面沉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