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第7课 我们的生命周期(一)背景和目标 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本课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生长变化的数据,以及对周围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的观察,知道人一生中身体要发生很多的变化,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活泼可爱的儿童,再到精力充沛的青年和年富力强的中年,最后到步履蹒跚的老年。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都不相同。尽管这些变化具体到每一个人,会有些差异,但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人的生命周期。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我们的一生。科学概念1.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
2、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2.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3. 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 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与方法1. 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2. 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3. 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4. 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 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 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教师演
3、示器材:“0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 班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分析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数据和相关事实。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在8岁一9岁,从出生到八、九岁这段期间的生长变化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收集、分析的是自己的资料。而8岁一9岁以后人身体变化的特点,需要通过观察别人获得。 根据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相关事实的收集途径,教科书将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我们的一生。 第一部分: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课文开始提出三个问题
4、: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三个问题都是研究自己身体变化的。 “出生”这是人的生命周期必经的阶段,所以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教学中对于这个问题不要求过多地展开,简单地说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然后受精卵在母亲肚子里(子宫)生长发育,经过大约 280天(九个多月)的时间,胎儿从母亲体内生下来。 “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是为了和以后的生长发育变化相比。课文中“样子”主要包括身长(婴儿是躺着量的所以是身长)、体重、行为特点(比如整天躺着、除了吃奶大部分时间是睡觉)、能力(饿了会哭、不会翻身、不会说话
5、)等几个方面。 “从出生到现在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指: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等能力发展情况。 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表中“身高”“体重”“牙齿”反映的是身体生长情况,而“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反映身体发育方面的情况。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也是密切相关的。生长是指孩子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量的增加,比如身高、体重等;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本身及功能的成熟,是质的改变,可以体现在孩子的体能、行为或学习
6、、活动的能力上。比如说孩子能吃比较粗糙和硬的东西了,这说明他的牙齿和消化器官的发育比较成熟了。孩子跑得比以前快,耐力比以前强,说明他的心、肺、骨骼、肌肉的功能都在增强。 最后“在我们的一生中,身体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推理活动,根据其他人的情况推测自己身体会发生的变化。这个活动的日的是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第二部分:我们的一生 “我们的一生”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在8岁一9岁,对以后的身体变化,也就是对人的一生的身体的特点,只有通过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和了解,因此教科书安排学生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
7、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划分的方式很多,比如国际上和我国的划分方式就不同,心理学上的划分和一般传统上的划分方式也不同。教科书综合各方面的划分方法整理为: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 如果和学习、工作的年龄结合起来看,也就是说从婴儿开始到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这一段时期都属于儿童,其中初中学生也可划分为少年;上高中后,就基本上是青年了;退休以后,就基本是老年了。 不同年
8、龄段的人,其身体的特点是不同的。只有了解到整个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身体特点,才能发现人一生的身体变化规律,为总结人的生命周期打下基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教科书只要求每个组选两个年龄相近的组,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婴儿(1岁以内):食物以乳类为主,生长发育迅速,开始长出乳牙,能坐,会爬,开始学走,会说单音字。 儿童组:乳牙掉了,长出恒牙;皮肤细腻娇嫩,身高、体重增长得较快,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学了,认识了很多字,会算加、减、乘、除的算术题,会跳绳、踢毽、
9、跑、跳,能帮妈妈做简单的家务活等。 青年组:比儿童时又长高了许多,身体很壮实,皮肤光滑,力气很大,开始长胡须,声音也发生了变化;懂得了很多知识,做事自己能有主意;不少人结婚,生孩子了。 中年组:身体已经完全停止生长;有些人身体开始发胖,皮肤开始出现皱纹,精力和体力不如青年人了,记忆力开始减退、眼睛开始老花。 老年组:头发花白,看东西要带老花镜,牙齿嚼不动硬的东西,有人装假牙了,腿脚不灵便了,脸上很多皱褶和老年斑,记忆力下降,退休在家,比较容易生病等。 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表格的空间有限,填写时应围绕人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出生生长发
10、育繁殖死亡)选择各年龄段最显著的身体变化特点进行填写。下面填写的内容仅供参考,教学时按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填写。 本课教学的最后,要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 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多数人基本上都要经历这样的生命周期,但毕竟还是有极少数人会夭折。其他人即使经历了生命的每个阶段,但每个人的寿命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和生存条件有关,二是和疾病有关。本课最后的问题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希望学生明白,虽然每个人最后都要死亡,但是如果我们关爱自己的生命,注意自己的健康,我们的寿命就会长一些,生命的
11、质量就会更高一些,人生就会更快乐一些。 凡是生命,必有死亡的那一天,而且都有自己一定的寿命。人的生命有多长呢?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事实来回答。事实上,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比以前延长了。但是活到100岁的人仍然只占少数比例,绝大多数人的寿命在85岁以下。历史上记载过许多长寿的人,据说现在世界一些地方也有活到150岁的,但是这些都没有经过确证。(四)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自己所经历的生长变化,以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点,了解人的一生身体是怎样变化的。因此需要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资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变化的数
12、据及力所能及的事。为便于学生收集资料和交流资料,教师可以把空白的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填写相关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但不勉强,收集多少算多少,不要给学生及家长造成负担。在一个班级中,只要有部分学生能收集到相关资料就可以了。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教学中,对教科书第36页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通过全班的讨论来进行教学。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都知道,自己是母亲生下来的。教师适当补充即可,不要求过多展开。学生对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发言,教师要把它填写到班级大表上(大
13、表如前面的“0岁一9岁儿童生长变化表”),把其中的“儿童”改成“我们”。身高、体重可以计算平均数。“力所能及的事”,选有代表性的填写。第36页“在我们的一生中,身体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是一个推理问题,要求学生有根据地推测。比如学生可能会说“体重和身高还会增加”“会变老,头发会变白”“相貌会变化”等,教师要让学生说说这样推测的依据,并把大家认可的推测记录到黑板上。同时也要求学生把它填写到教科书第36页下的空白处。 2.我们的一生。 人的一生身体是怎样变化呢?这个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把人划分成不同的年龄组。划分为哪些组、怎样划分?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发言,给出一个合理的分组方法
14、。比如可以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也可以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身体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在比较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平时观察,找出两个年龄组的人,观察和比较他们身体特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除了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也可以通过阅读单元资料或其他的资料。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播放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现场观察和比较。甚至可以由教师先在全班指导比较两个年龄组,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然后再由各小组任选两个相邻的年龄组进行比较,比如青年组和中年组,或者中年组和老年组。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教师把学生的汇总填写到班级大表上。学生要把这个汇总填写到
15、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中。 根据这个表,全班讨论: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命阶段是哪些?出生后,身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哪个时期?什么时候可以结婚生孩子?是不是像动物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接下来,让学生谈谈一生中每个人的身体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增长的情况一样吗?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一样吗?每个人的寿命一样吗?有没有在儿童时期或青年时期就夭折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那些长寿的老人,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最后告诉学生,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16、,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五)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日标,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制定。 1.对科学概念的评价。 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应该知道: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经过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自然界的动物和人尽管具体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但和蚕一样,都有生命周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长短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对学生掌握
17、和理解科学概念情况的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问题的解释与回答、学生自己的总结、书面考核等方式进行。 观察、实验的记录单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人人记录,课后应妥善保管好学生的记录单并认真阅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养蚕和对蚕一生形态变化过程的观察,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描述能力;培养学生有根据地预测,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去观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查阅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的资料,能归纳和比较它们生命周期的相同和不同,并能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阶段;能从自己的生长经历和对周围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观察比较中,了
18、解人的生命周期。 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观察记录、课前有关资料的准备、课后的专题研究等途径进行。如对蚕的一生的观察记录和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教科书上各种表格的填写(填写的数量、质量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饲养与观察蚕的活动,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并积极收集有关蚕、动物、人的生命周期的各种资料;在观察研究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的寿命;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感到自豪。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更多的可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进行,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因为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态度往往也反映在家庭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家长的评价及课堂表现、观察记录表等情况来综合加以考评。小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