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218KB ,
资源ID:48966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96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共150分,作答时长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雄起”的雄安新区,将使得区域内的河北省有了一个全新的强支撑点、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窗口,高度聚合政策性优势,吸引市场资源,进而拉动河北“洼地”的全面创新发展。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

2、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雄安新区设立的另一重要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的设立势必会为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三省市的相关产业也有可能受益。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距离北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在河北是非常合适的。然而,为何是雄安?从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可以与周边几个大城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而且,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有湖泊湿地分布,生态坏境优良,资源较为丰富,此外,新区所涉及的三县人口密度低、开发程

3、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就如同一张白纸。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跳出去”建一座新城,不只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对雄安新区而言,无论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还是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都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实践。一些外媒把雄安新区称为“中国新区3.0”,一点都不为过。(取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上海浦东新区,这位地球上“长”得最快的“90后”,以开放为品格,以创新为灵魂,迎来三

4、十而立的高光时刻。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面临着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生产需要的原材料短缺,建筑密集,厂房拥挤,道路狭窄,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了因为城市建设落后而产生的大城市病。面对当时的发展困境,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提到了“浦东开发”。他说,目前我们的希望是开发浦东,黄浦江上面多建几座大桥,把工厂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浦东疏散,这样旧市区才便于改造。由于浦东开发程度较低,这里具有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 以减轻“老上海”的压力。其实,浦东现代经济起步并不晚,1864年以前上海开办的9家外资船厂,有5家在浦东。英美的石油公司如美孚、亚西亚、

5、德士古等公司也在黄浦江东岸占据了很长的岸线,开设油库码头。浦东的这种沿江码头经济发展,也打破了阡陌纵横的乡村景致,伴随着村落一批批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工厂、码头、仓库或居民点。浦东由此开始向城市化发展。面对中国地图,浦东是一个一马平川的好地方,是由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夹带的泥沙,经历千万年积淀而成,故有人称之为“长江之子”, 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浦东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是“大三角”中的“小三角”浦东东临大海,西边紧靠终年不冻的黄浦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30天。这片肥沃的土地不像中国的北方雨水少而常常发生干旱,也不像中国的南方雨水过多而造成土壤中石灰质的流失,日照

6、充足,雨水适宜,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平原。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政治格局巨变,经济全球化浪潮初起,浦东的成功开发,不仅带动了整个上海市的飞速发展,还为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城市群积累了发展优势。(取材于经济日报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B. 雄安新区的设立势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相关产业大有裨益。C. 雄安新区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新组城区,距离首都北京很近。D.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三地形成等边三角形。2.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支撑点

7、:指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柱。B. 洼地:指区域内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地方。C. 新引擎: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D. 白纸:指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较差。3.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浦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浦东新区开发之前,上海已面临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困境。B. 黄浦江上建桥,迁移工厂,开发浦东,有助于上海旧市区改造。C. 浦东现代经济起步较早,目前上海开办的外资船厂大都在浦东。D. 早在19 世纪,村落消失,厂房兴建,浦东开始了向城市化发展。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雄安新区探索了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伏化开发

8、的新模式。B. 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对雄安新区来说是史无前例的。C. 浦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浦江,故被称为“长江之子”。D. 浦东的开发,帮助上海走出了困境,实现了新的腾飞。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新型城区选址的区位因素,以及新型城区建设的意义,每条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 A 2. D 3. C 4. C 5. 因素:距离适宜,交通比较方便,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意义:有效缓解大城市病,促进区城经济发展,打造城市建设典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势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相关产业大有裨益”错误,由原文“雄安新区设立的另

9、一重要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的设立势必会为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三省市的相关产业也有可能受益”可知,是三省市的相关产业“有可能”受益,而不是“势必”。C.“距离首都北京很近”错误,由原文“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距离北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在河北是非常合适的。然而,为何是雄安”可知,是距离北京不能“太近”,而不是“很近”。D.“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错误,由原文“从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可以与周边几个大城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可知,是“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而不是“北京

10、、天津、保定腹地”。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D.“白纸:指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较差”错误,由句子“新区所涉及的三县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就如同一张白纸”可知,把“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比喻成“白纸”,所以“白纸”的意思是“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目前上海开办的外资船厂大都在浦东”错误,由原文“其实,浦东现代经济起步并不晚,1864年以前上海开办的9家外资船厂,有5家在浦东”可知,是“1864年以前”上海开办的外资船厂大都在浦东,而不是“目前”上海

11、开办的。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浦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浦江”错误,由原文“面对中国地图,浦东是一个一马平川的好地方,是由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夹带的泥沙,经历千万年积淀而成,故有人称之为长江之子”可知,被称为“长江之子”的原因是“浦东是由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夹带的泥沙,经历千万年积淀而成”,而不是因为“浦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浦江”。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因素:由原文“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距离北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在河北是非常合适的。然而,为何是雄安?从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区与北京、

12、天津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可以与周边几个大城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可知,距离适宜,交通比较方便;由原文“而且,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有湖泊湿地分布,生态坏境优良,资源较为丰富,此外,新区所涉及的三县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就如同一张白纸。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可知,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意义:由原文“雄安新区设立的另一重要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的设立势必会为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三省市的相关产业也有可能受益”可知,促进区城经济发展;由原文“跳出去建一座新城,不只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

13、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可知,打造城市建设典范;由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面临着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生产需要的原材料短缺,建筑密集,厂房拥挤,道路狭窄,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了因为城市建设落后而产生的大城市病。面对当时的发展困境,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提到了浦东开发”可知,有效缓解大城市病。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假骨董【注】骨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辈,修洁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榖则全以此作计然策矣。一日,予过王斋中,适坐近一故敝黑几,壁挂败笠,指谓予曰:“此案为吾吴吴匏庵先生初就外传

14、时所据梧。此笠则太祖普赐十高僧,而吾乡姚少师道衍得之,留至今,盖欲以歆予也。”予笑曰:“是诚有之,然亦何异洪崖得道上升。油垢幞头,李西平破朱泚破绽衲袄也?”王面赪无以应。时娄江曹孝廉家一仆范姓,居苏城,变好骨董,曾购一阎立本醉道士图,真绝笔也。王以廉值胁得之,索价千金,损之亦须数百,好事者日往商评。不知范素狡黠,已先令吴人张元举临摹一本,形模仿佛,几如桓元子之于刘越石,酬之十金,王所收者是也,真本别得善价售矣。元举眇一目,偶为王所侮,因宣言于外,谓若双目盲于鉴古,而诮我偏明耶?此语传播合城,引为笑端,王遂匿不敢出。真伪二本,予皆见之。董太史玄宰,初以外转,予告归至吴门,移其书画船至虎丘,与韩胄

15、君古洲,各出所携相角。时正盛夏,惟余与董韩。及董所昵一吴姬四人,披阅竟日,真不减武库。最后出颜清臣书朱巨川告身一卷,方叹诧以为神物,且云:“此吾友陈眉公所藏,实异宝也。”予心不谓然,周视细楷中一行云:中书侍郎开播。韩指谓予曰:“此吾郡开氏鼻祖耶?”余应曰:“唐世不闻有姓开,自南宋赵开显于蜀,因以名氏,自析为两姓。况中书侍郎,乃执政大臣,何不见之唐书?此必卢杞所荐关播,临摹人不通史册,偶讹笔为开字耳。鲁公与卢关正同时,此误何待言。”董急应曰:“子言得之矣。然为眉公所秘爱,姑勿广言。”亟卷而箧之。后闻此卷已入新安富家,其开字之曾改与否,则不得而知矣。顷韩宦滁阳,偶谈颜卷,予深悔当年妄发。 (取材于

16、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注】骨董:古董。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面赪无以应。 赪:变红B. 真绝笔也。 绝:死亡C. 自析为两姓。 析:分开D. 亟卷而箧之。 亟:赶快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亦何异洪崖得道上升 何不见之唐书B. 偶为王所侮 此吾友陈眉公所藏C. 而诮我偏明耶 则不得而知矣D. 与韩胄君古洲 鲁公与卢、关正同时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适坐近一故敝黑几刚好坐在邻近的一个破旧黑色小桌旁边B. 王以廉值胁得之王伯榖用很少的钱逼迫对方而得到阎画C. 周视细楷中一行云韩胄仔细观察到一

17、些行云般的小楷字D. 子言得之矣董太史玄宰说我所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董本来就有很多赝品,吴中一带特别多,当地的文人还能借此维持日常生活。B. 苏州城一范姓人氏,凭着一幅阎立本的画获得数百乃至千金,得到许多人好评。C. 在吴中一带,藏有古董的人常常会相互比试品评,藉此表现其在收藏界的实力。D. 藏家董太史赞叹为“神物”的颜清臣名作朱巨川告身卷被“我”视为赝品。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真本别得善价售矣。11. 文章结尾说“予深悔当年妄发”, 你认为作者是 “妄发”吗?请据选文简述理由。【答案】6. B 7. D 8. C 9. B

18、10. 真正的画另外寻得好价格卖了。 11. 示例:不是“妄发”,而是自我解嘲。作者在作品中看到一行写有“中书侍郞开播”的文字,而唐代尚未有开姓高官记录,“开(開)”与“关(關)字形相近,据此推断当是临摹人的笔误所致。因此这是有理有据地推断。【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绝:死亡”错误,“真绝笔也”的意思是:的确是最好的画。所以“绝”的意思是“最好”。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为什么。B.助词,与“为”合用,“为所”表示被动;代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

19、作用,相当于“的物”。C.连词,表转折关系,还;连词,表修饰。D.两个都是连词,跟,和。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周”是“仔细、认真”的意思,“云”是“写道”的意思,“行”是“一行”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真观察,看到一行小楷字中写道。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得到许多人好评”错误,由原文“不知范素狡黠,已先令吴人张元举临摹一本,形模仿佛,几如桓元子之于刘越石,酬之十金,王所收者是也,真本别得善价售矣”可知,(王伯毅)不知道范狡猾诡诈,(范)已经先让吴人张元举临摹了一幅,样子相像,差不多就像桓元子与刘越石

20、的模样相近一样,(范)给了张元举十金,王伯榖所收藏的就是这一幅,真正的画另外寻到好价格卖了。由此可知,范姓人氏卖赝品,不可能得到好评。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别,另外;得,寻得;善,好。【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不是“妄发”,而是自我解嘲。由原文“予心不谓然,周视细楷中一行云:中书侍郎开播。韩指谓予曰:此吾郡开氏鼻祖耶?余应曰:唐世不闻有姓开,自南宋赵开显于蜀,因以名氏,自析为两姓。况中书侍郎,乃执政大臣,何不见之唐书?此必卢杞所荐关播,临摹人不通史册,偶讹笔为开字耳”可知,我心中不认为是这样的,我认真观察,看到一行小楷字中写道

21、:“中书侍郎开播。”韩对我说:“这是我们郡开氏的鼻祖吗?”我回答说:“唐代没有听说有姓开的人,从南宋赵开在蜀地出名,于是就用名字作为姓氏,自己分为赵、开两个姓氏。何况中书侍郎,是执政大臣,为什么在唐书中看不到呢?这一定是卢杞所推荐的关播,临摹的人不明白史书,偶然笔误为开字罢了。”由此可知,作者在作品中看到一行写有“中书侍郞开播”的文字,而唐代尚未有开姓高官记录,“开(開)”与“关(關)字形相近,据此推断当是临摹人的笔误所致。因此这是有理有据地推断。【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

22、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 骨董从来就多有赝品,而吴中的赝品骨董尤其特别多,文人都凭借假骨董来勉强维

23、持生活。近些天,前辈品德高尚纯洁的人中,没有比得上张伯起的,但是也不免向这一行中求取生活。至于王伯穀就全依靠这作为生财致富的途径了。一天,我在王伯榖的书房中拜访他时,正好坐在靠近一张破旧的黑色小桌旁,墙壁上挂着一个破烂的帽子,王伯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张几案是我们吴中人吴匏庵先生当时就任外地官职时所使用的。这顶帽子则是太祖公开赏赐十位高僧时,我的同乡姚少师道衍获得的,保留到现在。”大概是想要凭借这些让我美慕,我笑着说:“如果这些确实存在,但是,也与洪崖得道升天;一块油污的头巾,说是李西平攻克朱泚时留下的一块撕裂的衣袄有什么不同?”王伯红着脸没有话回答。 当时,娄江曹孝廉家一个姓范的仆人,住在苏州

24、城,也喜好的骨董,曾经买到一幅阎立本的醉道士图,的确是最好的画。王伯榖强迫用低廉的价格而得到这幅画,(而范)却索要一千金,减少点儿也一定要数百金,喜欢多事的人就每天去与范商量品评。(王伯毅)不知道范的狡猾诡诈,(范)已经先让吴人张元举临摹了一幅,样子相像,差不多就像桓元子与刘越石的模样相近一样,(范)给了张元举十金,王伯榖所收藏的就是这一幅,真正的画另外寻到好价格卖了。张元举瞎了一只眼,偶然被王伯榖所侮辱,张元举就对外公开散布言论,说你在鉴定古物上是瞎了两只眼,还讥讽我一只眼睛瞎呢?这句话在全城传播开来,被人们引为笑话,王伯榖就把那幅画藏起来不敢拿出来。真画与假画这二幅,我都见过他们。 董太史

25、玄宰,当初因为外调为官,我告老还乡回到吴门时,他把他的书画装船运到虎丘,跟韩胄君古洲,各自拿出所携带的藏品相互比试。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只有我与董太史、韩胄以及董太史所亲近的一个吴地的美女四个人,打开阅读了一整天,的确不比库房中的少。最后董太史拿出颜清臣书写的朱巨川告身一卷,正为感叹惊诧把它作为神圣的物品,并且说:“此是我的朋友陈眉公所收藏的,的确是奇异的宝贝啊。”我心中不认为是这样的,我认真观察,看到一行小楷字中写道:“中书侍郎开播。”韩对我说:“这是我们郡开氏的鼻祖吗?”我回答说:“唐代没有听说有姓开的人,从南宋赵开在蜀地出名,于是就用名字作为姓氏,自己分为赵、开两个姓氏。何况中书侍郎,是执

26、政大臣,为什么在唐书中看不到呢?这一定是卢杞所推荐的关播,临摹的人不明白史书,偶然笔误为开字罢了。颜鲁公与卢、关正好同时代,这样的笔误哪里用说呢。”董太史急忙说:“您说对了。但是这是被陈眉公私下珍爱的,姑且不要广泛地谈论。”赶紧卷起来装在箱子中。后来,我听说这一卷书法作品已经进入新安的富豪家中,那个开字到底改没有改,就不得而知了。不久,韩古洲在滁阳为官,偶然谈到颜清臣书卷,我还深深后悔自己当年随便乱说。(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今尹,无喜色

27、;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2. 请解释划线部分“一以贯之”与“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13.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夫子之道”的内涵,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案】12. 一以贯之: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一言而可以作身行之: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3. 内涵:夫子之道的内涵就是“忠”和“恕”。“忠”就是尽全力做自已应该做的事情,“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现实意义:“忠”在现实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勉励

28、人们端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引导人们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利益或者感受等。【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即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一以贯之”在夫子那个时代也已经是一个通用语,就是一直(一生)坚持这样做的意思。吾道一以贯之,其意思就是:我一直(一生)坚持忠恕之道。这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也正是同样的意思。“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即“其恕乎”,这个恕字,指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这

29、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首先,我们结合三则内容,概括出“夫子之道的内涵”。第一则讲“忠恕”,即一生都要坚持忠恕之道;第二则讲“忠”,即不因升官而高兴,不因免职而怨恨,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第三则讲“恕”,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夫子之道”的内涵是“忠”和“恕”。“忠”就是尽全力做自已应该做的事情,“恕”就是自

30、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其次,“就其中一点谈谈其现实意义”,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首先要肯定“忠”和“恕”的积极意义,然后再结合“忠”是对自身,勉励人们端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因升官而高兴,不因免职而怨恨;“恕”是对别人,引导人们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利益或者感受等。如果能从其他方面解答并自圆其说也可以。【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可以用一个基本的理念贯穿起来。”曾子说:“是的。”孔子就出去了。曾子的师兄弟来问:“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

31、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其二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

32、听棹相将,【注】杜甫流寓云安时曾计划出峡以避乱、返长安。远天:指云安,荆楚有采椒花制酒祝寿俗。明光:指起草文诰的明光殿,诗人曾于宫中落笔为文。日边,指朝廷。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一首联上句写时值腊月寒天,却已春意萌动;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B. 其一颔联“何处”句写听觉,听到大雁的鸣叫;“谁家”句写视觉,看到江船逆流上行。C. 其二首联写“寒轻”“日满”, 呈现“山烟碧”“江雾黄”的美景,以色彩凸显冬日之美。D. 其二颔联写女子背盐出井,男子打鼓发船,既写民情,也体现了云安多盐、临江的特点。15. 雁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的“雁

33、”, 与“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B. 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杜甫孤雁)C.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D.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李愚思妻诗)16. 两首诗尾联非常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答案】14. A 15. D 16. 同:(1)手法: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干法。(2)情感: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异:(1)手法: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比。(2)情感: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

34、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错误。该句主要交代了地点是在“云安县前”,并不是为了写“云安寒冷”;而且该中“可怜”是怜爱的意思,写了作者想到今年或可乘船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情,并未表达“江面肃杀令人伤悲”。 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中“雁行”比喻诸军貌合神离;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中的“孤雁”,“不饮啄”写出了孤雁的品骨;C.“唯有年年秋雁

35、飞”,借“秋雁”表达物是人非之感;D.“讯音无雁寄回迟”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一定要注意题目:对尾联“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异同”类题目,我们要先找“同”,再找“异”,同中求异。从情感上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写了自己曾经在长安做官的荣耀,从而表达自己因为“肺病”不能归朝的思归之情;其二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写了不担心春花开得不够美丽,而是因为身处楚地,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从手法上来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借用了汉王商借

36、明光殿起草作制诰,“日边”,用世说新语夙惠中晋明帝童年事之典故,借指皇帝和朝廷,是用典的手法;同时,“明光起草人所美”又是回忆往事,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再者,“明光起草”与“肺病几时”对比,即用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尾联“楚客惟听棹相将”中“楚客”来自于鲍照诗“楚客心悠哉”,“相将”来自于陶潜诗“相将还旧居”,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春花不愁”又写出了作者的担忧,属于虚写。由此进行归纳。相同点为:在手法上,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手法;在情感上,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不同点为:在手法上,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比。在情感上,其

37、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表现出“诚既勇兮又以武,_ ”的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可以用“身既死兮神以灵,_”来纪念在那场保家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2)面对新冠疫情,众多优秀青年以“到中流击水,_”精神,奋战在抗疫前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作为“后浪”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3)荀子在劝学中表达积少成多的句子有:“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有:“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野径云俱黑,_,_。花

38、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答案】 (1). 终刚强兮不可凌 (2). 魂魄毅兮为鬼雄 (3). 浪遏飞舟 (4). 故不积跬步 (5). 无以至千里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 江船火独明 (8). 晓看红湿处【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凌”“魂魄”“遏”“跬”“至”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二)18.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宴会是红楼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生日宴、节日宴、欢迎宴、游赏宴等。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场宴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三个层面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宴会进行简要赏析。【答案】示例:我选林黛玉进贾府时

39、,贾母招待林黛玉的欢迎宴。宴席上贾母独坐,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迎春三姊妹告了座方上来按长幼就座。座次等级严格,尊卑长幼有序。又如,“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吃饭寂然,一如“食不语”的要求,饭后依次漱口、盥手、吃茶。富贵豪族之家饮食繁琐的礼仪都得一一遵守,不得违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清楚题目的要求,题目限定了范围,即“宴会”,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红楼梦中都有哪些宴会,这属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其次,我们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宴会;写清楚宴会的名称,例如我选林黛玉进贾

40、府时,贾母招待林黛玉的欢迎宴,或者我选第十一回为贾敬过生日的宴会;再次,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三个层面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招待林黛玉的欢迎宴为例。从文化内涵上来讲,宴席上贾母独坐,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迎春三姊妹告了座方上来按长幼就座。就可以看出座次等级严格,尊卑长幼有序;又如“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吃饭寂然,符合封建“食不言”的要求,而且“饭后依次漱口、盥手、吃茶” ,体现出豪门贵族之家饮食繁琐的礼仪,人们只能一一遵守,不得违逆。也可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方面入手。学生只要能结合作品围绕一个方面解答

41、即可。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在读到我与地坛时候,我正醉心于莎士比亚全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跳出了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在我当时的感觉中,这句话正可以来概括我与地坛中主人公面对的困境。虽然两部作品的主角受了欺骗的王子和落魄无助的残疾人所身处的时代地域及面对的难题有着巨大差异,但当事人那种被逼迫到濒临极限的感受,应该是相近相通的。我与地坛对我的触动是那样强烈。我记得我把刊发作品的那一册杂志抓在手里,郑重地摩挲着相关的几个页面。我想到儿童时期的高尔基,每当读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将书页对着阳光看,以为其中一定藏着感动人

42、的奥秘。我专门骑车去了一次地坛公园。冬日的寒冽中,我用了半天时间,走过整个公园,每隔一会儿,就要擦拭一下被嘘出的热气弄模糊了的眼镜片。虽然过去也来过,但此次它大不一样了,只因为被史铁生描写过,便仿佛成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我寻找作品里描写过的那些场所,想象他的轮椅曾经停在什么位置,哪里是歌唱家练嗓子的地方,那对从中年慢慢地变为老年的夫妻,每天散步时是从哪个门进入公园。在漫长的日子里,作者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望着面前的空旷和静谧,思考他的苦难和命运,他的活着的理由,他可能的救赎之路。对于他,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摆脱但又必须厘清的纠缠。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死亡之日才是解脱

43、之时。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史铁生的最初反应,与处于类似境遇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这样的情绪并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无奈中他只能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思考,试图弄明白一些事情。时间并未能平复伤痛,但有助于让他认识伤痛。从那一个一次次与荣誉擦肩而过的长跑者身上,从那个漂亮但弱智的小姑娘身上,他看到了造物者的不讲道理,看到了偶然性的随意捉弄,看到了苦难的无所不在。他明白了,“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而由谁来充任这

44、样的苦难角色,谁去体现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实在是没有理由可讲。那么,要不要活下去?也是在长久的思索后,作者领悟出:“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这种窥见命运底牌后的开悟和坦然,使他得以平静地看待和接纳苦难,达成了与自己命运的和解。这个命题同时还有着一个分蘖:怎样活下去?终于,写作接引了他,成为他每天愿意继续观看晨曦和夕阳的最重要的动机。按照他的说法,“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或者,“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是他使自己获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寻到。自此他沿了这条道路艰难地行走,就像独自摇着轮椅跨过公园里的沟沟坎坎。终于,在

45、走进这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这一篇我与地坛。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自此他获得了抗衡苦难的力量。说到底,最终支撑起他残缺的生命的,是一种存在意义感的获得。我想到了 “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的著作活出意义来。作为当年纳粹集中营中的一名囚犯,他展现了被关押者们的两种前景或者死于疾病冻馁,或者最终被推进焚尸炉,没有别的选择。每个人都面对同样的境遇,但意识选择的不同将他们分别开来。那些能够始终保持某种目的感的人,从肉体到精神都显得更健旺,甚至挨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哪怕这种目的是多么渺小。作为写作者的史铁生的卓越,也正是建立在这一点上。在我与地坛中,我们

46、看到了思想的清晰的展开。作品要表达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念,而是诸多理念的汇聚和纠结。它从某一个逻辑起点迈步,层层递进和深入,在这条思想路途的终点,生存的“牢靠的理由”在他面前闪现,日渐明朗,于是生活的重新开展也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几乎可以说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反复思索和表达的都是以生与死、坠落与升腾为内核的一个话题群落,在具体作品中又体现为不同的伸延和变异。而我与地坛,无疑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命运给了史铁生一副烂牌,他却将它打得至为出色。史铁生对于命运的感悟并不是仅仅对作者自己才有意义,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从对自身残疾的思考生发开去,他进一步揭示了残疾是一切生命共同的

47、、本质的困境。它不仅仅限于肢体器官的残缺,而是有着广阔的指向对于美貌、健壮、聪明而言,丑陋、病弱、愚钝也是一种残疾,如此等等。因此,地坛是他个人的救赎之所,而他从这里获得的觉悟,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的超度的一种导引,一个力量之源,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可能来到这座园林。此后多年中,我又去过几次地坛公园。最后一次,记得是在一个深秋的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斜洒在祭坛上,遍地飘落的树叶散发着清新而苦涩的气味。虽然史铁生已经辞世多年,但他笔端吐露出的文字,仿佛此刻视野中的光亮,无声而广阔地漾荡开去,在一方方灵魂的田亩中流布氤氲。他描写过的这个地方,已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处所,而是一个精神的朝圣之地。加持

48、和祝福都在无声地进行着。因此,自甫一问世的那天起,我与地坛就不再专属于作者史铁生自己了。这篇作品最早刊发于上海文学1991年第1期。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我不愿意看作仅仅是一种巧合。我不知道,它是否预示着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开始了对于灵魂审视、对于命运思考的深入化。十分确凿的是,作家韩少功敏锐地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当时就说过一句大意如此的话:即便整个1991年只有这一篇作品,这一年也是中国文学的丰年。四十年过去了。时光印证了他的判断。(取材于彭程散文)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必须厘清的纠缠 厘清:查清、理顺B. 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 坚硬:残酷而又

49、无法回避C. 这个命题同时还有着一个分蘖 分蘖:分歧D. 在一方方灵魂的田亩中流布氤氲 流布:流动散开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该句表现了史铁生对命运不公的抱怨,甚至忿怒。B. 作者引用活出意义来, 意在说明懂得为何而活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命运施与的痛苦。C. 作者多次去地坛,既是对史铁生心路历程的探寻,也表达了自己对史铁生的怀念与敬意。D. 倒数第2段中用韩少功的话,目的是说我与地坛成就之高,足以代表1991年的中国文学。21. 作者在第段说:“命运给了史铁生一副烂牌,他却将它打得至为出色。”请说明“烂牌”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全文

50、,概括史铁生将烂牌“打得至为出色”的过程和“出色”的表现。22. 第段写道:“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请赏析其妙处。【答案】19. C 20. D 21. (1)含义:命运让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面对人生最大的困境。(2)过程:通过思考,他认识到伤痛和苦难的无所不在,进而平静地看待和接纳苦难,并从写作中获得拯救之路和平衡苦难的力量。(3)表现:史铁生从地坛获得的感悟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超度的一种导引和力量之源。以我与地坛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促进了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灵魂的深入审视,对于命运的深刻思考。 22. 运用比喻和对比的

51、手法。以花朵比的我与地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的巨大价值,炼狱的黑暗和天堂的光亮构成对比,突出了史铁生经历苦难之后,取得成就之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我与地坛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史铁生与苦难顽强抗争的敬佩之情。【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鉴赏能力。C.“分蘖:分歧”错误,句子“怎样活下去?”是一个问题,所以“分蘖”在这里的意思是“问题”。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目的是说我与地坛成就之高,足以代表1991年的中国文学”错误,由原文“我不知道,它是否预示着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开始了对于灵魂审视、对于命运思考的深入化。十

52、分确凿的是,作家韩少功敏锐地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可知,用韩少功的话目的是想说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开始了对于灵魂审视、对于命运思考的深入化。故选D。【21题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由原文“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死亡之日才是解脱之时”可知,“命运给了史铁生一副烂牌,他却将它打得至为出色”中“烂牌”的含义是“命运让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面对人生最大的困境”。(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过程:由原文“无奈中他只能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思考,试图弄明白一些事情。时间并未能平复伤痛,但有助于让他认识伤痛。从那一个一次

53、次与荣誉擦肩而过的长跑者身上,从那个漂亮但弱智的小姑娘身上,他看到了造物者的不讲道理,看到了偶然性的随意捉弄,看到了苦难的无所不在”可知,通过思考,他认识到伤痛和苦难的无所不在;由原文“那么,要不要活下去?也是在长久的思索后,作者领悟出: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这种窥见命运底牌后的开悟和坦然,使他得以平静地看待和接纳苦难,达成了与自己命运的和解”可知,通过思考,史铁生进而能平静地看待和接纳苦难;由原文“按照他的说法,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或者,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是他使自己获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寻到”和“终于,在走进这

54、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这一篇我与地坛。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自此他获得了抗衡苦难的力量”可知,史铁生从写作中获得拯救之路和平衡苦难的力量。表现:由原文“史铁生对于命运的感悟并不是仅仅对作者自己才有意义,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从对自身残疾的思考生发开去,因此,地坛是他个人的救赎之所,而他从这里获得的觉悟,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的超度的一种导引,一个力量之源,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可能来到这座园林”可知,史铁生从地坛获得的感悟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超度的一种导引和力量之源。由原文“我不知道,它是否预示着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开始了对于

55、灵魂审视、对于命运思考的深入化。十分确凿的是,作家韩少功敏锐地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当时就说过一句大意如此的话:即便整个1991年只有这一篇作品,这一年也是中国文学的丰年”可知,以我与地坛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促进了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灵魂的深入审视,对于命运的深刻思考。【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句子“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把我与地坛比喻成花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

56、的巨大价值,就像韩少功所说“即便整个1991年只有这一篇作品,这一年也是中国文学的丰年”,足见其价值的巨大。炼狱的“黑暗”和天堂的“光亮”构成对比,突出了史铁生经历苦难之后,取得成就之大,在他独自摇着轮椅走进这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这一篇我与地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我与地坛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史铁生与苦难顽强抗争的敬佩之情。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语言基础运用2020年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同学们积极响应总校“向老师致敬,感恩有您”,纷纷给老师写祝福短信。小李同学这样写道:敬爱的老师,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而是今天特别感念您!送个短信祝福您,深深反应我心意,您用一把思想的戒尺

57、,规范我们的行为; , 。谢谢您的教诲!祝您节日快乐!23.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句子有语病。下列对语病的说明及修改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号召”;用词错误,应改“反应”为“反映”。B. 搭配不当,应改“响应”为“落实”;搭配不当,应改“反应”为“表达”。C. 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号召”;搭配不当,应改“反应”为“表达”。D. 搭配不当,应改“响应”为“落实”;用词错误,应改“反应”为“反映”。24. 请画横线处,仿照句式写一个比喻句,使上下句语意连贯完整。 【答案】23. C 24. 示例一:您用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我们的心智。示例二:您用一柄威严的教鞭,

58、导正我们的方向。【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正确;句错误。“深深反应我心意”,“反应”与“心意”,搭配不当,把“反应”改“表达”。B.句错误;“落实”与“号召”不搭配,应是“落实政策”“响应号召”;句正确。D.句错误;“落实”与“号召”不搭配,应是“落实政策”“响应号召”;句错误。“反映”与“心意”,搭配不当,应是“反应问题”“表达心意”。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

59、;(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例句“您用一把思想的戒尺,规范我们的行为”,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为“您用,我们的”;其次“戒尺”有“规范”“行为”的作用,而且是老师身份的象征;因此我们在仿句时所选的事物要与老师的身份有关,而且能体现出该事物的象征意义,从而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5.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的性格志趣、精神气质,就看他读了什么书。请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

60、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150字左右。【答案】红楼梦:王熙凤是一个有感染力的女子。她未出场就先声夺人,在众人敛声静气的时刻,独她人未到,声先到:“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一出场就带着一大帮丫头婆子,打扮得恍如神仙妃子一般。一见黛玉,既夸黛玉又夸小姑子,更是哄得贾母高兴不已。她有种快乐的因子,她走到哪里,欢声笑语就带到哪里。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和所有农民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但他充满魅力。他辍学回家种地,担起家庭的重担,他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坚持供他们上学,这种无私使他得到了弟弟少平的敬重;他办砖厂带领村民致富,砖厂倒闭,想方设法给了村民支付工钱,这种责任感使他得到了全村

61、人的爱戴。孙少安平凡但充满魅力,让人敬重!【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名著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包括主题、主要情节、人物等,并对名著中的某些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平时要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解答本题要从所给作品当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这就要求对人物的典型意义有所认识,还要注意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题目要求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谈谈理解。红楼梦可以选王熙凤,结合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在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与众不同的出场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她的穿着打扮,以及她的放诞无礼

62、,同时,她雍容华贵的形象和肆无忌惮的笑声也体现出了她在贾府极高的身份地位,更加深刻的表现了凤姐的泼辣。平凡的世界可以选孙少安,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

63、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26. 某学校将以“技术封锁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利大于弊(正方)弊大于利(反方)”为辩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写一段立论陈词,阐述两条理由。150字左右。【答案】正方:一,激发我国自主研发的信心。虽然技术封锁会使我国科技行业发展遇到暂时困难,但不可能阻止我国科技行业前进的步伐,技术封锁反而会激发我国自主研发的信心,即使没有经验,没有指导,没有足够的金钱,但是我们依旧不会放弃,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最终会突破技

64、术难关,获得胜利。二,转变产业竞争的优势。使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得到提升,使我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逐步从依靠价格优势、规模优势转向依靠创新优势。【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题材料是学校将以“技术封锁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利大于弊(正方)弊大于利(反方)”为辩题举行一场辩论赛,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写一段立论陈词,阐述两条理由。可以站在正方的立场阐述理由,也可以站在反方的立场阐述理由。站在正方的立场,可以从激发我国自主研发的信心和转变产业竞争的优势两方面阐述理由。历史早已证明,靠打压和封锁不能阻止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受到各方封锁和禁运,在如此艰苦的情况

65、下,仍然实现“两弹一星”伟大成就,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今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对华技术封锁更会激发我国自主研发的信心,协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建设的决心。我们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抵抗技术封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任何力量都“封”不了、“锁”不住的。27. 某校组织同学秋游,并进行秋游照片评比活动,下面是获得一等奖的三幅照片,请你任选一幅,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答案】第一幅: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

66、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我不愿意追怀你往昔的繁华,只愿意睁开眼,看看你这繁华的残迹,民族的伤痕。第二幅:湖水映着蓝天白云,粼粼的波光中,一片深蓝,一片浅蓝,一片阴,一片亮。湖面上一群群洁白的天鹅,或安详优雅地结伴嬉戏,或温情脉脉地交颈摩挲,或悠闲自得地以嘴梳理羽毛,或颈扎水中,翩翩跳起“水上芭蕾”。碧水蓝天,美不胜收。第三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上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等主要存在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

67、史悠久,内涵博大的特点。“文化”这一词,对一个民族来讲,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一种传承。它体现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和独特气质,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图腾。【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本题要求任选一幅图片,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字数150字左右。(1)第一幅图是关于圆明园的照片,圆明园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痛。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卷走这伤痕与残迹,着意留下了祖国第一园的悲剧。伤痕是痛苦的,但抚摸伤痕,可以使心常常醒着,昨天的血与繁华不会白白地流逝。残迹并不美,它

68、是美的灰烬。(2)第二幅图片是天鹅湖的美丽景色。天鹅在湖面上娴静地、慢慢地游动着,那平静的湖面就像一个明亮的大镜子,倒映出它们那高雅的身影,好像一对舞蹈演员在跳“水上芭蕾”,使我不禁想弹奏一曲天鹅舞曲来为它们伴奏。美丽的天鹅湖衬托着碧蓝的天空、绿油油的小草和可爱的小野花,真像是一幅漂亮的图画,天鹅湖带给我们一股大自然的清新气息。美丽的天鹅湖告诉我们:世界是美的,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3)第三幅图是我国古代人物雕塑,代表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一方文明是地域内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囊括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形态的总体表征演化而汇集成的,

69、随着时代变化而世代继承和发展着。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8. 请以“选择与遗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选择与遗憾在生活中,我们是总免不了要为无数大小事而做出选择,而且我们无时不刻地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必须选择下一秒钟要做什么;我们也必须选择要为下一秒的来临而做何反应,选择如何处理好即将面对的每一件事。有选择就难免会有遗憾!无论是谁,都难免会有遗憾。我们每选择一次,就将会有直面遗憾的一次。因为在这无数次的选择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是行将被时间

70、所证明是坏的,是错的,是令人可惜的。我们选择了东,就会面临遗憾不能或未能选西的遗憾;我们挑中了左,就可能会遇到不能或未能挑中右的遗憾。总之,无论我们做何种选择,我们都将可能会在心底深深地留着遗憾。因为我们总会有做得更好的可能。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已做出了选择,一切的一切都早已不可逆转,除了坦言面对,我们再也无力去改变这个结果了。因此,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要直面遗憾。当你成长的时候,你会遗憾那随轻风而逝去的童真;当你一步步迈向成功的时候,你会遗憾那随时光而去的那份平淡;当你感叹那城市流光异彩般的繁华时,你会遗憾那渐行渐远的乡村小桥流水人家。能够踏入一所让别人羡慕的大学是因为考虑了将来的生活,但唯一

71、的遗憾就是不能离自己的亲人近一点。是啊,选择就是如此,有得就有失,得到的不一定是差的,没得到的也不一定能够保证以后都是自己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满足,满足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不是每天郁郁寡欢。每个人都会做出选择,在这些选择背后也都会存在遗憾,但是现在想想,如果再回到那个时候,自己可能做出的选择会有所不同,但几率很小,这或许就是自己本来就应该有的选择。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百万富翁,也不可能每个人的生活都贫困潦倒,我们都是普通人,就应该做普通的事儿,做出平凡的选择,面对即将面临的遗憾。虽然遗憾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是以积极的心去坦然面对,还是用阴霾的心黯然等待。选择了前者,我们就选择了

72、快乐,选择了释然。而选择了后者,我们就选择了忧愁,选择了背负。既然遗憾已是不可避免,既然结果已无法改变,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过得快乐一些呢?有什么必要为过去所做的种种选择而去背负那沉重的心里包袱呢?【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本题给出的题目是“选择与遗憾”,属于关系型题目,可以从“选择”与“遗憾”地关系入手。人的一生,总是在无数的选择中度过的,甚至可以说,我们时时与刻刻都在面临着一次全新的选择。当我们要吃饭的时候,将面临的是吃饭还是喝粥的选择;当我们要睡觉的时候,将面临的

73、是向左还是向右而卧的选择;当我们出门的时候,将面临是坐车还是步行的选择。无论你怎么选,都难免会有遗憾。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你能完全弥补遗憾,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与其把时间花费在遗憾和淡淡的忧伤上,不如全心全力走好已经选择的路,不去羡慕其它路上的风景和繁华。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立意】(1)人生中的选择,每一种都留有遗憾;(2)有选择就有遗憾;(3)任何选择,都难免会有遗憾。【素材】(1)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无论选择哪种,都会留有遗憾不少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想要回到过去,改写自己的生命轨迹,好去弥补当下因为最初的选择而造成的遗憾。其实人生当中会有不同的选择,不管你最后会选择哪种,到最后

74、总会有遗憾,不少人大概也会在心内问过自己,如果当初选择了另外的路,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天堂电影院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精彩片段)(2)人生的路就像充满未知和无尽的挑战,每天都要面临各种选择。而我们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了未来的走向。经常听到最多的一路话如果我以前再努力一点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后悔以前的选择。无论你以前选择的是什么,都会有不同的烦恼。这些烦恼都是没用的。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世上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在失去。你若选择了容易的路,就有后面的困难,成年人的世界都是面临各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有遗憾,无论哪种选择都会坦然接受,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

75、。因而聪明的人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都能欣然接受。人生中不要去后悔选择,也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平,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人生的路上不会那么辛苦,也不会留下遗憾。(精彩片段)(3)不必再去说割舍不下什么,因为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美好的东西总是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部都得到,但对于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必再奢望什么,无缘的人总是留下遗憾,在那一个个熟悉的画面里,凋零着各种情绪的味道,在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多想为它画上一个省略号,却在命运的无奈中被迫为它画下句号,于万丈红尘中的空望,洗却铅华之后的暗伤,将永远与对方形同陌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再也永远不会回来。错过了一时,也就错

76、过了一生,时过境迁,时光、机遇、境地永远再也不可能倒流,我们无时不刻地都在遗憾中度过。(精彩片段)29. 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第段中说,史铁生描写过的地坛,“已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处所,而是一个精神的朝圣之地”。“精神的朝圣之地”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有情节,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沉醉好书似朝圣信仰宗教的人认为,特定的地方有灵性。于是,他们一步一叩、跋山涉水去朝圣。即使是风雪酷暑、胼手胝足、口干舌燥也在所不惜。沉醉好书中,就是精神的朝圣。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去静心体味,深入挖掘

77、,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朝圣。它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朝圣。周日明媚的午后,打开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静坐窗前,跟随着他的足迹,在古文明的盛衰中,走一程没有终点的心灵的朝圣吧!拨开凝重的硝烟,迎着壕堑后的零乱枪声,余秋雨先生一行人艰难地行进在南欧、北非、中东、南亚一带那些曾经至善至美的古文明之地。随着越野车轮的印迹婉蜓向前,没落衰败的文化遗迹也映入眼帘。它们像是沙漠上默默坚守的一座座悲凉的丰碑,又好似烟花粲然绽放后留下的余烬。越过地中海,去看看埃及吧。埃及文明是个谜。古埃及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是阿拉伯文化的源头之一。因为难以解读,也难以传承。因此,余秋雨先生不无感伤地说:“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

78、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留给后人的无奈叹息,恐怕更是文明古国的子孙们心中永远挥不去的遗憾和耻辱吧?”又说,“看到作为一个曾为两河流域文明创造过辉煌的国家,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度,他们的子孙连学都上不起,我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啊!在巴格达博物馆里,余秋雨先生只看见了“一屋的空缺,一屋的悲怆,一屋的遗忘”,连古巴比伦遗迹也被糟践成一个低劣的现代模型。两河流域文明不在了,古老的巴比伦文明被践踏了。今天,在中东,在古文明的发祥地,贫穷、饥饿、恐惧时刻笼罩着文明古国的后代子孙们。走过那么多战壕密布、荒草迷离、盗匪出没的路段,去看看举世闻名的“恒河晨浴”吧。然而印象中那圣洁、高尚、富有诗意的画

79、面竟被肮脏、恶臭与愚昧代替。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痛心地指出:“恒河是印度的母亲,如果她死去,印度再也没有未来”。这一段不凡的文化朝圣之旅,在现实中的战乱、饥饿、恐怖主义的侵害中,在生灵涂炭的哀怨里,愈发地沉重。我沉浸在那一页页寂寥与苍涼的文字里,黄昏已经降临了。掩卷沉思,书里面没有鲜活的色调、繁盛的景致。有的只是曾繁盛一时如今又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那些古文明由灿烂到没落,岂是偶然?是扩充和战争,造成这些耀眼的精神星座灿烂一时而后陨落!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以一位朝圣古文明者的姿态发出的一声长叹。在四万多公里山重水复的路途中,他们一行人怀着怎样敬爱文明的心灵去朝圣文明的啊!这是一个文人的精神的朝

80、圣,也是我辈小人物的精神的朝圣。前辈们创造的灿烂文明,在一波又一波的败家子的手中,被变卖、被焚烧、被砸烂、被遗忘、被歪曲,面对着满目疮痍的世界,我们怎会无动于衷?但也似乎只能如此,遗憾!不过,阅读就是一次没有终点的心灵的朝圣呢!山一程,水一程,前途路漫漫,静待我们虔诚地匍匐向前。读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让我们完成自己的精神的朝圣,荡涤世界的尘色与邪恶吧!【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点】关键句:史铁生描写过的地坛,“已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处所,而是一个精神的朝圣之地”,此句是前面的文章导入到具体写作论题的过渡句,材料目标:聚焦于考生的精神的朝圣之地,侧重关注人的精神,关注考

81、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审美观。【审题】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是引语,启发考生思考自己的“精神的朝圣之地”;第二句切入写作的核心论题及情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界定了考生写作的内容及文体。两句话句话紧密勾连,写作指向明确。朝圣,即朝拜圣像。原比喻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多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许多宗教认为特定地方有灵性。“精神的朝圣之地”,即个人在精神上有启发的、有灵性的、向往的、得到放松的、净化思想的、提升品味的的地方。它可以是具体的地理场所,如地坛、养老院、抗疫

82、前线、抗洪救灾前线,该场所必须具备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特性。也可以是抽象的作品,比如诗歌、音乐、舞蹈等。或者一部小说,如屈原的离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等。也可以是个人的理想,如“站在领奖台”。“由此生发你的联想和想象”,“联系现实生活”这两点非常重要。它提示了你的作文材料可以从这里开发。这个精神的朝圣之地,可以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想象。如读离骚,可以联想到屈原、当时的楚国,司马迁、贾谊等,也可以想象假如司马迁读离骚,会有怎样的情形。联系现实,我们周围有没有屈原似的人,他们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公。通过自己的思辨,我们体悟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为此坚持不渝。文体上要求记叙文。并有情节,有细节描写。这

83、一点也不能忽视。考生所选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才可以做到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描写。可以描写景物,刻画心理,插叙故事,描摹状态。可以适当虚构,也可以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写作要求符合18岁青年喜欢想象的思维特点,写作内容符合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实际,写作题目画卷感强,富有审美性和文学意味,利于有特长的考生发挥。文题虽然规定了具体的论题与情境,但立意的角度仍是自由开放的。【立意】1.离骚司马迁的精神救赎2.周末社会实践完成了我的精神朝圣3.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朝圣之地。4.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不朽”的精神朝圣之地5.降低自己对物质方面的“预期”,践行“简约”的生活,是一个人精神

84、的朝圣之地,做一个健康、元气满满的时代新人。【素材】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对“不朽”的精神朝圣。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母题,“不朽”贯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全部。批评家一致认为莎士比亚读过柏拉图的作品,并深受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以致读者在阅读莎士比亚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浓浓的柏拉图哲学气息,特别是其十四行诗中对“不朽”的精神追求,与柏拉图哲学的精髓相吻合。莎士比亚对“不朽的精神追求”是十四行诗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说明了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永恒意义。莎士比亚对“不朽”的精神追求源自他对生命的悲剧意识,对死亡的恐惧。人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承受生命,“不朽”意识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至于如何实现“不朽”,莎士比亚

85、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方式:后代、爱情和诗歌。2.博物馆,一座城市的精神朝圣。有人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博物馆,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只能空有其表。此话着实不假,众所周知,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对其漫漫历史的记录,亦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基石。3.公民精神的朝圣:评话剧长夜与萨勒姆的女巫。长夜是一种外来务工者题材,聚焦于忏悔与新生。萨勒姆的女巫是外来剧目本土化的经典,以美国历史上的”萨勒姆逐巫案”为原型。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2015年杭州演出季的两场大戏,萨勒姆的女巫与长夜在某种意义上指向共同的主题:公民精神的诞生。这是一个偶然吗?长夜那种封闭结构、虚幻的花环式的梦想所催生出来的乐观精神,是不

86、能令人满意的。“拯救嫂子”以一种类似的方式,把公民精神锁闭在一个救世主的理想之中,一个无限反复的循环,既没有认知,也没有转化,甚至没能获得一种有限的形式。而萨勒姆的女巫虽然在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中已经被磨去了许多光彩,但它仍然是对救主信仰的一个严厉拷问,推动着一种公民精神继续向更自由的方向发展。4.电影冈仁波齐。这些朝圣者似乎并没有做什么,在许多人的眼里,他们的行为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看着他们在朝圣路上虔诚的身影,我的泪水几次从眼眶中溢出,以至于模糊了视线。这些朝圣者是藏区最普通的一群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简单而淳朴。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但是,他们初心不改,向往幸福和美好,在他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通过一次朝圣之旅完成了人生中最神圣的精神的救赎和升华。从人生的整个阶段来看,通过朝圣这一行为,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净化。实际上,这些朝圣的人们通过艰苦的修行,摒弃了物欲的枷锁,通过追求精神的满足并使之升华,从而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