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2题)以下对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目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打击鲜卑大族 .吸取先进文化 .扩大统治基础 .缓和民族矛盾 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3题)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3(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1题)王安石变法中,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的政策是 A市易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4王安石
2、变法期间,必须轮班为官府充役的河南农民田二得以回乡务农主要得益于( )A.青苗法B.募役法 C.差役法 D.均输法5(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6题)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6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这种现象说明( )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 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 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 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A B C D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3、 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8(2011年4月合肥质检22题)“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 B C D9(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10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纷纷
4、建立政权。下列关于“北魏”政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匈奴族拓拔部建立 B最初定都于平城 C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D结束了十六国割据局面11(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17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利于改变“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状况的是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C改姓氏篇贯 D三长制1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B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1
5、3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4(2012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二模12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是( ) A制定俸禄制 B实行三长制 C迁都洛阳 D颁布均田令15在王安石新法推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张载集 (宝元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故用度不得不屈。(仁宗时)承平浸(渐)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
6、,一火(伙)多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二 (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下材料三 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元)脱脱等宋史安焘传(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材料四 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太祖实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
7、机?(2)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采取了哪些措施?(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4)材料四中明太祖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依据是什么?(5)就上述材料中对王安石变法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7(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22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材
8、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9、2A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A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3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宋朝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抑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的是重负设置市易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4B解析:与徭役有关的只有B和C,而王安石的改革措施是募役法,也即免役法。5D解析:A描述的是西周的井田制,B描述的是战国魏文侯变法中的农业政策,C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D描述的战国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度,军功
10、爵制度的实行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6A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在,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并未因保守贵族的反对而动摇,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表述有误,包含的予以排除。7D解析:AB项是历史影响,C是方式、手段,D是根本目的。8D解析:材料“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大意是:商鞅变法,抛弃了传统的礼数、习俗,实行两年后使得秦朝旧有民风得到改变。秦国富有的家庭,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会分家。没有条件的家庭,儿子长大后,就送给人家做女婿。联系所学,这是商鞅变法中改革户籍制度的做法,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打击了秦
11、国旧的习俗,项说法正确,本题选D项。第项“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在材料中未体现。9C解析: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10A解析: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A明显错误。11D解析:“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反映的北魏是当时实行宗主督护制,坞堡主隐瞒户口,不向中央如实汇报,常常发生把五十、三十户上报为一户的情况,来躲避向中央缴纳的税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12C解析: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主要原因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弊端。13D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的能力。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
12、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青苗法内容是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以后偿还。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存储备用,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均输法只在局部地区试行。免役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市易法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从而防止商人垄断的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14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均田制始于孝文帝改革,而其他的各项不是孝文帝改革独创的措施。15A
13、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募役法主要抑制的是豪强地主的势力,因此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二、非选择题16(1)军费开支成为国家最重的负担;官吏增多加大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3)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军队战斗力。(4)反对。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盘剥人民,用人不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5)实事求是,客观公正。17(1)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1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1分)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2分)(2)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1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1分)影响: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