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10月模块检测(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2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面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2(2012年1月绍兴市期末17题)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是特权贸易
2、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 B C D3(2012年11月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6题)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4(2012年3月广州一模)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3、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5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实行粮食税 B.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实物配给制 D.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6(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24题)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时期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7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 D资源8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
4、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武夷山茶叶与国际市场相关 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 B C D9(2012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14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10 20世纪80年代
5、,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11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邸报B.戏报C.中外纪闻 D.昭文新报12(2012年12月广东潮州揭阳高三联考21题)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
6、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13(2012年10月广东信宜市高三摸底17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 )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W ww.ks5 u.co mA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B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14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
7、有制性质 B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 C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15(2012年广东会考50 题)“吾国匹头(布匹)市场,完全为英日之势所占,国货出品不多,行销亦不及英日货之旺盛。自(1925年)五卅惨剧发生,提倡国货不遗余力,于是呆滞不动之本国布顿见活动。”材料表明A.1925年是我国提倡国货运动的起点 B.国货运动迫使英日布匹完全退出中国市场C.提倡国货运动有助于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D.1925年后中国布匹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二、非选择题16(2012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第39题)(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
8、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
9、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并概括其阶段性特征。(16分)材料二: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 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
10、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一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1、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上述这些报刊有什么突出特点?(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 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2A3C解析:本题考察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时代,又从“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说明是信息的载体报纸。4D5A解析:实行粮食税是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而不是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6D7C解析:新航路的开
12、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8D解析:根据题中“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9C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态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造”的“一五计划”。10D解析:从材料中的“安全网”“梯子”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推行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极端贫困和社会两级分化造成社会动乱。11D解析:识记题,注意“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条件
13、限制。12C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和我们现在的政策极为相似,都是政府利用财政赤字扩大财政开支,进行公共建设,缓和和消除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复苏。13B解析: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关说法是极端错误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这一史实,是对这一观点的有
14、力反驳。14B解析:图一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图二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其共性是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5D二、非选择题16(1)“原工业化”阶段(2分):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6分)工业革命阶段(或工业化)(2分):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6分)(2)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2分)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6分)17(1)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