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6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一、选择题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3题。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准格尔盆地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 D气温年较差小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回答45题。4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5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
2、蚀作用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受风力作用状况的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读图,完成68题。6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图中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A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的影响B东坡是迎风坡C6月21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D西坡是迎风坡7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A6月11日 B7月14日C7月29日 D8月25日8该地沙丘()A68月一直向东移动 B6月向东移动C7月向东移动 D8月向东移动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
3、910题。9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C流水溶蚀 D风化作用10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最可能是()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读图和景观图片,完成1112题。11图中和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 BC D12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A BC D二、非选择题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貌类型名称为_地貌,在我国的_高原地
4、区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和_(举两例)。(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A:CaCO3H2OCO2Ca(HCO3)2B:Ca(HCO3)2CaCO3H2OCO2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 m)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
5、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课时作业6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13.解析:第1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D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故C正确。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
6、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故C正确。答案:1.D2.C3.C45.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A。第5题,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被风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答案:4.A5.C68.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顶既受到了风蚀作用,也受到了风积作用;东坡和西坡受到风积和风蚀作用,因此东、西坡有时是迎风坡,有时是背风坡;6月21日26日东坡从风积变为风蚀,西坡由风蚀变为风积,由此可判断风向发生了变化。第7题,6月11日东坡风积最严重,说明此时
7、风力强劲,带来的沙土最多。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沙丘东坡以风积为主,而西坡以风蚀为主,则沙丘向东移动,而7、8月东坡以风蚀为主,西坡以风积为主,则沙丘向西移动。答案:6.C7.A8.B910.解析:由图可知,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流水溶蚀,多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答案:9.C10.A1112.解析:第11题,是石钟乳,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降水也较多,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第12题,该景观图片所示为天坑,天坑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形成于(落水洞)部位。答案:11.C12.B13答案:(1)喀斯特(或岩溶)云贵广西桂林山
8、水云南路南石林(2)B淀积A溶蚀(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着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故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根据题意并结合学习过的内容可知,该地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有阻挡作用,风沙在此沉积,加上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潮湿),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使沙山不断长高。第(3)题,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说明西北坡为迎风坡,当地盛行西北风。(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因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潮湿)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