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52KB ,
资源ID:48926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92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部编版必修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部编版必修4.doc

1、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的含义。(2)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科学精神】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1.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2.教学难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引入新课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们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

2、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我们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讲授新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板书)一认识与实践(板书)阅读与思考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老子认为认识是“生而知之”; 荀子认为认识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柏拉图认为认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认识到

3、底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先来学习认识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教师:认识的分类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

4、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阅读与思考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费尔巴哈的观点否认了具有主观能动性;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那么,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实践有哪些形式?学生: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5、。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教师:实践有哪些特点?学生: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6、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板书)阅读与思考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

7、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从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从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教师: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阅读与思考恩格斯指出:“社会一

8、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运用上述观点,结合生活事例,说明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社会对技术上的需要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教师: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

9、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阅读与思考庄子提出了“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是非能够说清楚,要根据实践的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教师: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学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10、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其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阅读与思考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学以致用,把自己学到的用以指导实践。教师: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生: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