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题来源一】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第25题【母题原题】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试题解析】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的情况,所以C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命题意图】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各地高考经常出现的考点。本题通过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试方向】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
2、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试题中的“时间概念”,除此之外还要全面的理解我国汉代的农业发展状况。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
3、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母题来源二】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3第27题【母题原题】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
4、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应该选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明代江南农村雇工态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考试方向】本题以市镇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考查要求。【得
5、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变化后的雇工态度,解题逻辑思维是“雇工态度的变化(现象)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本质)”。此题再次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母题来源三】 2016年浙江卷文综第14题【母题原题】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答案】B 【试题解析】日,贾客千家万户室”指的是明朝时期,广州成为国际
6、大都市,远洋贸易方面,除了传统的南洋和印度洋航线外,还开通了美洲和西欧航线,故D项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诗词歌赋记载的社会历史切入点,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古代的商业经济)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考试方向】试题以诗词歌赋记
7、载的社会历史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正确地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古代商业经济的理解。【得分要点】试题设问较为简单,但是要想准确解答本题,必修首先理解备选项古文节选的含义,这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文言文一直都是学生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拦路虎,需要从整体把握史料及具体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解题。学生在解答本题的时候,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然后分析备选项即可。1(2016届四川广元高三下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文综历史卷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
8、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工具,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2(2016届安徽安庆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
9、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 )A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B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 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租佃关系3(2016届陕西渭南高三上期教学质检(一)历史试卷 )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额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10、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相当频繁”;C 项错在“耕者有其田”;D 项错在“完全”,当时还存在自耕农经济。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登记4(2016届甘肃兰州高三实战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方式。故选A
11、。B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C项是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D项说法错误,集约经营在古代并未产生,它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5(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私营手工业6(2016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
12、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反映了当时( )A. 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 B. 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C. 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 D.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工师校功工有不当,必行其罪”表明是官营而不是民营,故A项错误;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不是“主要生产祭器”,故B项错误;与材料中“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相符,故C项正确;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与材料中“吕氏春秋孟冬”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官营手工
13、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7(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两则材料表明( )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宋草市发展8(2016届山东蒙阴县一中高三二轮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卷 )“万历年间,浙江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劳作,佣值二铢。”
14、该材料明确反映出该时期A商业十分发达 B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工商业市镇兴起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体现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而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所以答案选B。商业发达和工商业市镇兴起材料都无法体现,排除A、C;明清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9(2016届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三4月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
15、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10(2016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 商人
16、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重利之念,甚于重名”表明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抛弃学而优则仕与材料中“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山右(今山西)积习”表明是地方性的观念变化,而非政策,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材料中“清代雍正二年” 不符,故C项错误;清雍正帝强调“工贾皆其末也”,没有“大大提高”,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1(2016届贵州高考4月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
17、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 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 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l/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
18、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紫缩。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时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
19、求。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从经济角度给出合理建议。【答案】(1)现象:传统礼制被打破;知识分子、商人阶层崛起;消费观由朴素变为追求享受。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变革影响。(2)措施: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固守“重本抑末”政策;实行财政税收改革。分析: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由于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商人经商所得的利润既没有进入生产领域,以扩大再投资,致使需求端长期乏力,又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导致通货紧缩;经济改革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财税领域,无法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建议:废除重农抑商政策;进行适当的财税改革,以刺激消费;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松绑”(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实行“供给侧”改革,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解决通货紧缩。【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