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92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入学考试试题(一)(含解析)1.西周制度下,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A. 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B. 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C. 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D. 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周王室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即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使得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为分封制,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2、,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2.汉初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将其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还规定只要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语言,都属于齐国。当时人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这些现象促使A. 齐地方文化传播B. “独尊儒术”实行C. 城市经济繁荣发展D. 地方与中央矛盾缓【答案】B【解析】根据

3、材料可知,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都是人们之间相互鄙视的心理倾向,为了推动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汉武帝时期采用“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文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齐地方文化传播,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经济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无法体现地方与中央矛盾缓和,排除D。3.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下列能够验证这一说法的是A. 科举制成为古代主要选官途径B. 理学中忠孝仁义思想世俗化C. 小农经

4、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 专制集权制是维护大一统需要【答案】B【解析】忠孝仁义是理学宣扬的儒家思想,这些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成为世俗化的“常识”而为普通民众接受和遵守。故答案为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是民众生活规则,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不是一种思想,排除B项;D项是统治者观念,不是普通民众的生活规则,排除。4.唐初有诏令规定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A. 规范普通民众生活B. 加强官员监督力度C. 增加户口发展生产D. 强化宗族维系作用【答案】C【解

5、析】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唐朝结婚年龄不断降低以及“量准户增多”作为升官的依据,其目的就是增加户口数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应当联系封建社会的税制情况,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户口增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答案。5.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 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C. 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 经济的重心进一

6、步南移【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不同地区的经济形态有所差异,一些地方拥有本地特色的手工业闻名全国,说明当时区域经济的分工特点非常明显,故答案为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出现雇佣关系,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生产水平,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A.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B. 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C. 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 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答案】D【解析】“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

7、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目的是外国想通过此举控制晚清政府统治权,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主力思想不符合题意;C中干涉说法错误。7.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将红军将领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等向全世界进行详细报道。1937年斯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在伦敦出版。该书A. 是外国人首次报道中国革命的著作B. 为国共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奠定基础C. 有利于红军反“围剿”取得最终胜利D. 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国际舆论支持【答案】D【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涉及红军将领、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使得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坚定意识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从而为中

8、国人民抗战取得国际舆论支持。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的影响,排除B项;此时红军已到达陕北,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8.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

9、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9.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A. 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B. 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C. 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D. 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从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出,当时古希腊宗教信仰和理性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A项正确,D项排除;B项错误,错在“主宰”;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学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故C项

10、排除。点睛: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理性思维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10.在1649年1月27日宣判查理一世死刑的国王审判委员会会议上,愿意出席法庭的只占全体成员的一半(共135人,67人出席),而且费了好大力量才使他们一致同意。在判决书上同意签字的仅有52个人。这说明英国A. 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B. 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激烈C. 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D. 君主立宪制下王权受限【答案】C【解析】由于长期君主制的影响,人们对判处国王死刑难以接受,因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英国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

11、映对王权的制约,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排除D项。11.197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的窃听丑闻,即“水门事件”爆发后,华盛顿邮报一直追踪报道;民主党候选人乔治戈迈文声称水门事件是对美国民主与自由的践踏;国会也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材料最能体现美国A. 主权在民原则B. 天赋人权原则C. 分权制衡原则D. 联邦制原则【答案】C【解析】“华盛顿邮报一直追踪报道”和国会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体现的是总统权力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最能体现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故答案为C项。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出联邦制原

12、则,排除D项。点睛:美国宪法所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包括两种类型的分权:纵向的分权,即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联邦制来实现的。横向的分权,即国家权力机构或州权力机构内部的分权。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三权分立体制来实现的。1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 “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 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 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无论是苏联方面的“缓和外交政策”,还是

13、美国的“和平演变的战略”,都是根据各自情况所作出的战略调整,仍然是美苏对抗的组成部分,只是“冷战”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崛起,不断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民族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国家长期奋斗的宏远目标,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最终战略选择。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

14、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材料二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

15、性主义哲学传統,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

16、过程。摘编自李啸浅析中美战略文化之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征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答案】(1)特征:以国内治理为主;民本、农本等思想影响深远;对外力主和平交往,以协和万邦的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战略文化具有连续性。影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稳定;推动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构建;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导致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等观念产生;引发战略文化的僵化;致使近代中国的落后和屈辱对现代中

17、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2)差异:(指导思想方面)美国以实用主义、实力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通过战争将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至全球,具有进攻性和强制性;(文化特点方面)美国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基本精神方面)美国战略文化强调民族优越感,推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略选择: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坚持国家民族政治独立;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坚持和平崛起【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对材料进行层析划分,可以从治国理念上、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在与邻国的关系上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积极可以

18、从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中华文明的传播等角度分析;局限可以闭关保守、文化僵化、阻碍后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差异,注意选择比较的角度,可以从指导思想、对外政策、文化发展的特点、基本精神等角度进行比较。第二小问认识,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回答此题既要结合材料内容,也要结合所学知识,而且本问又是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针对本题可以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与创新、和平崛起化等角度进行归纳。点睛:本题的难度在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历史问题。解答比较型材料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

19、比较的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1644年,多尔衮召见传教士汤若望,委任他主编新历。1687年,法国路易十四和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了白晋等五名精通天算地舆的传教士来华。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1715年,康熙授意传教士德里格、马国贤致书教皇,要他选择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几人来中国以效力”。1720年,九名技艺人才随教皇使节到中国,受

20、到康熙的任用和优厚待遇。159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返回欧洲后向罗马的外交官和耶稣会士学者提供了其巨著图书论中有关中国的资料。1687年,巴黎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稣会士在中国的考察资料汇总成的巨著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1767年,魁奈因发表鼓吹中国政治制度的著作,被誉为“欧洲的孔子”。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1、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对话中,西学东渐促使中国文化融入世界。阐述:地理大发现后,传教士东来传教的同时,向中国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先进科学文化。清初对外域先进文明的热忱欢迎,显示出一种锐意进取的文化精神及开放的文化心态。当时的知识分子从传教士那里接受了欧洲先进的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农田水利等先进的科学文化。即明清之际在传教士的影响下,早期的西学东渐揭开了序幕,中国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接轨。示例二:论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对话中,中学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阐述:地理大发现后,传教士东来传教的同时,中国的儒学、历史、政治和科技等在欧洲传播开来。虽

22、然他们所理解和表述的中国文化,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与中国本土文化形似却神异,但是也显现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者的影响是经过传教士的吸收才发生作用的。即明清之际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者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对欧洲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解析】本题是一道较为开放的问题,需要学生整体把握,解题的关键是提炼本题的关键性论点,首先从表格内容出发,找出关键信息点“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殴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从这些事件中可从西学东

23、渐促使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或者是中学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方面确立论题。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即可。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

24、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答案】(1)特点:综合性大学大幅度减少;工程技术类专科学校大量增加;人文学科减少乃至取消;私立改为公立;照搬苏联模式。(2)影响:加强了国家对高等院校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严重削弱了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影响了相关专业人

25、才的培养,扩大了大陆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解析】(1)特点:由调整前“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到调整后“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得出:综合性大学大幅度减少;工程技术类专科学校大量增加;由“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得出:人文学科减少乃至取消;私立改为公立;联系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可知,照搬苏联模式。(2)影响:根据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别从国家对高等院校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严重削弱了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点睛:(1)从材料获取信息进行归纳,并结合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史实分析。(2)结合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思考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