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曹植辩道论有云“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这里的“美辞”是美丽辞藻之意。而“美辞”这个词一直很少使用,甚至广收古汉语词汇的辞源也未收录。但是“美辞”在日语中却并不是生僻词,它指的是有审美修饰作用的辞藻,而且在日本还有一种学问叫作“美辞学”。日语中狭义的“美辞学”与汉语中的“修辞学”意义相近,但是“美辞学”的重点在“美”而不是“修”(修饰)。实际上,“美辞学”往往会超出语言修辞的层面,而提升为审美词语的研究,亦即成为专门研究审美词语的美学一
2、个分支。长期以来,类似的研究,在美学界只以“审美范畴”或“美学概念”称之。其实,从“美辞”到“审美范畴”或“美学观念”,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从词义的宽窄来看,“美辞”要比“概念”和“范畴”都宽泛一些。“概念”指的是理论文本中所使用的概括性词语,是具有一般性、抽象性、总括性的词,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特殊词语而成为一般词语的;“范畴”则是进入学科中的概念,而“学科”必定是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美辞”与美学上的“概念”“范畴”,即便是同一个字词,因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都有一个从“美辞”到概念、再到范畴的发展演变过程。究其实质,“美辞”就是对美的事物加以描述与评价的审美性质的宾词。有一
3、些“美辞”具有审美判断的功能,并经长期反复使用,可能会成为人们所公知、所公认的概念,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概念”。除了一些原创性的概念范畴,如中国哲学中的“道”“气”“仁”“诚”“理”“性”“体用”、文论中的“赋比兴”“言意”“文质”“意象”“形神”等之外,大多数我们现在所公认的审美范畴或美学观念,最初其实只是属于“美辞”。“美辞”主要是诗文作品乃至小说中使用的作为审美评价的词,主要是形容词,也有一些名词。例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就是这样的词,也只有到了王国维那里才最终加以研究论证,从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文论概念、审美范畴。而在此之前,它主要是作为一个审美评价的“美辞”而存在的。实际上,“风
4、骨”“气韵”“格调”“神韵”“清淡”等词,最初也只是审美评价用词,亦即“美辞”,经历代文论家加以理论阐释后才成为概念,待文论研究学科化之后,这些概念才成为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范畴。而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哀”“物哀”,最初在源氏物语等平安王朝贵族文学中仅仅是表示审美感叹的词,直到18世纪,学者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等著作中加以阐释,人们才把它看成日本文论与美学的重要概念。“美辞”,亦即判断一段文字、一段描写、一个形象、一部作品,是不是美的、又美在何处的判断词。可见,“美辞”包含“文论范畴”,但范围又大于“文论范畴”,比起“文论概念”或“文论范畴”这样的术语来,更具有包容性和柔软性。鉴于传统东方文
5、论与美学中,“美辞”极为丰富而又复杂,它们“隐藏”于、散见于各种文艺作品与理论文本中,需要不断加以发现、提炼、整理与研究,需要打破既有的“概念”“范畴”的束缚,把“美辞”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生长点或一个新的分支,去发现更多、更丰富、更复杂的审美学词语和美学现象。(摘编自王向远“美辞”与美辞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辞在古汉语中早已有之,但后世不再使用这个词,而它在日语中却并不鲜见。B. “美辞学”在日本是一门专门研究审美的学问,它超越了汉语对语言修辞的研究。C. “意象是中国原创的美学概念和范畴,“意境”则是经过研究论证发展而来的审美评价用
6、词。D. 能够成为美学概念的“美辞”,既要具备审美判断的功能,又要经过长期反复使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对比论证中日“美辞”的发展状况,明确了“美辞学”的研究方向。B. 文章深入论述“概念”和“范畴”的意义,意在指出“美辞”的历史发展规律。C. 文章通过对“美辞”的论述,充分论证了“美辞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强调中日文论普遍与“美辞”的演化过程有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辞”与文论概念、文论范畴相互关联,但它具有更加宽广的美学视野,将取代美学领域的其他研究。B.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许多审美
7、词汇,经过时间验证和不断研究,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会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C. 在传统东方文论和美学中,“美辞”“隐藏”、散见于作品和文本中,给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带来重大挑战。D. 对“美辞”的研究,可以成为突破现有美学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可以不断丰富美学的深层次内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巴音诺尔的旗何君华只要看到学校的旗升起来,我们就知道该上学了。升旗的除了老那,不会有别人,因为老那是我们嘎查小学的校长。说他是校长是抬举他,因为他是个“光杆司令”,他除了是校长,还是我们的蒙语课老师、汉语课老师、教学老师和体育老师,是我们各个正课副课的老师。是
8、的,整个嘎查小学只有他一个老师,他是他自己的校长。老那叫那日苏,但没人叫他那日苏,也没人叫他那校长,包括我们学生在内,背地里都喊他老那。老那究竟在我们嘎查小学当了多少年校长,没人说得清,我爸上学的时候他就是校长,你说得有多久。有人说,嘎查小学创立的时候老那就是校长。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他属于创校校长。老那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升旗。一旦哪天没升旗,那意思就是学校放假。起初我们连什么是星期都不知道,时间久了才知道一个星期是七天,只有星期天一天放假不上学。在我们嘎查,谁都不习惯按照星期过日子,因此仍然每天还是看老那升旗没有,升旗了就赶紧催自家的孩子起床上学。说起来,老那的“旗
9、语”在我们巴音诺尔嘎查还真是挺实用的。我们嘎查虽然地势极平坦,但却是出了名的“幅员辽阔”(这个词当然也是老那用半生不熟的汉语教给我们的)。不夸张地说,我们嘎查可能是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中国最大的嘎查(村),各家各户住得远,升旗确实是最简单有效的联系方式。老那吃住都在学校,平时没事也很少离开学校,学校就是他千年不变的根据地。老那如果有事,通常就是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去苏木或是旗里乃至盟里领奖。老那有时候想不明白,他每天无非就是给孩子们教教课,水平也不高,能力也有限,很多知识他都不掌握,很多他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对,比他优秀的应该大有人在,怎么他就被评上“优秀教师”了呢?老那想不通,我们也想不通,完全
10、不知道长年一脸严肃的老那“优秀”在哪里。尽管想不通,但我们倒总是热切地盼望老那去参加颁奖大会。那样的话,不仅我们能放一天或是两天假,而且老那还会给我们带回一些我们喜欢的物件儿,有时是一副羽毛球拍,有时是一副乒乓球拍。我们就在操场上用粉笔划一条线,或是把课桌拼起来摆上砖头拉开架势打,别提有多高兴了。最让我们激动的,是有一次老那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领奖,那次我们不光难得地一连放了三天假,老那回来后还给我们带回一只崭新的足球。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真的足球,所有人都疯抢着上去踢,人实在太多了,脚又不听使唤,经常一节课也踢不上几脚,但仍然乐此不疲。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老那用自己得奖的奖金买的。老那
11、除了给我们带回这些礼物,每次还要买些粉笔三角板之类的教具文具,因此他回来时肩上的帆布袋子总是鼓鼓囊囊。除开这些,一定还能在袋子里找到一面崭新的国旗。我们嘎查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夜间风大,每天傍晚老那都要把国旗降下未收好。尽管这般爱护,可国旗还是经不住每天的风吹日晒,因此只要有机会出门,老那就一定会买一面新国旗回来。我们都不知道,一双破胶鞋穿了又穿的老那竟然如此慷慨。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老那的两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一个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博士,一个在国外一家顶尖科技公司任职,他们都想将老那接到他们身边去,但老那却从来没动过这种念头,一心只想留在嘎查小学当他的光杆校长。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
12、们赶回去参加老那的葬礼时才偶然知道这些,一时都忍不住湿了眼眶。如今,巴音诺尔小学早就不在了,整个巴音诺尔嘎查也已经异地搬迁安置,但我们所有人都决定回去看一看,因为那里曾经有一面旗,指引着我们年少求学的路,也将永远指引我们人生的路。(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18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学校的旗升起来”,既照应标题,又呼应结尾,使结构完整,并激发读者思考“旗”的深刻含义。B.小说借“我们”想不通老那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知识不准确,怎么就被评上“优秀”来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去寻找老那“优秀”在哪里。C.小说用细节“一双破胶鞋穿了又穿”
13、“帆布袋子总是鼓鼓囊囊”“一定还能在袋子里找到一面崭新的国旗”塑造了老那坚守清贫、甘于奉献、关爱学生、热爱祖国的乡村教师形象。D.“我们”参加老那的葬礼时“忍不住湿了眼眶”是因为“我们”以前不理解、不尊重老那而感到愧疚。5.结合文本分析“旗”这一物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6.小说在叙事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二、 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1013题。(19分)张方平,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榷盐(注),何也?”帝
14、曰:“始立法耳。”方平曰:“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榷乎?”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事具食货志。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取士、任子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又请差减锡赉,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其见称重如此。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
15、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赠司空,遗令带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注】榷盐:又称“榷盐制”“榷盐法”。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16、项是( )A.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B.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C.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D.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如“卫灵公”为美谥,“周幽王”为恶谥。B
17、.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属于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C. 赠,赠官,古代朝廷在功臣死后为其追封官职。另外,古代对有功之臣已去世的父母及妻子等授封荣典,也叫封赠。D. 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方平颖悟绝伦,文章典雅。他读书基本上过目不忘,受到宋绶、蔡齐等的颂扬;起草的诏书被皇帝批复有三代圣贤的风范。B. 张方平政治敏锐,心怀百姓。针对王拱辰的专营河北盐务的主张,张方平针锋相对,指出其做法实为两次专营。C. 张方平
18、不惧权贵,坚持本色。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用“民犹水也”与“兵犹火也”两个例子极力陈述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的弊端。D. 张方平耿直敢言,言辞犀利。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他上书指出当时朝廷,社会存在的问题。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2)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咏 菊罗隐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注】拆:同“拆”,绽开。白
19、衣酒: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一起饮酒,酒醉才归。青女:神话中的霜雪之神。行藏:出处行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描写篱笆旁边的几枝菊花,“聊自芳”表现了菊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形象特点。B诗的三、四两句用工笔手法写菊花的花蕊和绽放,突出了菊花的形、色和香味。C“白衣酒”借陶渊明的典故来歌咏菊花千载以来受到士人的喜爱,语言含蓄有致。D“岁云暮”“青女霜”,诗人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有志难伸的苦闷。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阅读下
20、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送人赴安西岑参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注】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陇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带上兵器吴钩,策马奔驰在陇头的大道上,友人飒爽英姿、豪迈气概跃然纸上。B报效国家是从小志愿,从军边疆却不为封侯,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C边疆秋月高悬,勾起思乡愁绪,秋月与乡愁相结合,达到以景衬情的表达效果。D这首送别诗描写与抒情结合,景语与情语交融
21、,语言质朴自然,意蕴曲折有致。14.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护官符”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_,_”两句。(2)卜算子咏梅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名句是“_,_”。(3)岳飞在满江红中,用“_,_”两句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蔑视与披星戴月征战南北的艰辛。(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
22、第二境也。“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常常会变得健忘,感到 。时间长了压力还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简单说,就像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 地加载, 一直转圈圈。压力越大,工作中越容易出错,这会使得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学会定期放空大脑,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
23、一样,而睡觉对大脑放空具有 功效。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如果你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其实,放松疗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 ,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大脑、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独无助 慢条斯理倚马可待 同气相求 B孤苦伶仃慢条斯理倚马可待殊途同归 C孤苦伶仃慢慢吞吞立竿见影 同气相求 D孤独无助慢慢吞吞立竿见影殊途同归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24、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你想拥有放松心态的能力,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B如果你想有能力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C你如果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D你如果想拥有放松心态,那就要训练具有自己的身体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幕,苗族群众参加了长桌宴。B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用影像说明了一个道理:触发写作冲动的往往是“故乡”。C“三个臭皮匠,生成一个三国诸葛亮”,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有杰出的想象力。D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
25、后,要防止“善意”传播负面信息的人,制造新的社会恐慌。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春捂秋冻”是有依据、有道理并且可以遵循的养生之道。那么, ?因为春天气温尚不稳定,忽冷忽热,过早减掉棉衣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 。而“秋冻”又是怎么回事呢?秋季总体趋冷,缓慢添加衣物,使人体接受冷气刺激,人体的应激和耐寒能力就会有所增强。需要注意的是, ,一般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差,不宜秋冻;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体质偏弱者,胃肠道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秋冻。“春捂秋冻”不同的人群要辩证对待,
26、才真正合乎养生之道。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这次考古新发现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四、写作(60分)21.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青年鲁迅的誓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青年毛泽东的誓言;“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青年周恩来的誓言;“让每一个中国人吃得饱饭”,是青年袁隆平的誓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誓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行动。 作为当代青少年,你的人生誓言是什么?你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人生誓言?请你以参加学校演讲赛者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5月月考试题答案1.C A. “但后世不再使用这个
28、词”错,原文的表述是“美辞这个词一直很少使用”。B. “是一门专门研究审美的学问”错,范围扩大,原文表述是“亦即成为专门研究审美词语的美学一个分支”。 D. “能够成为美学概念的美辞,既要具备审美判断的功能,又要经过长期反复使用”以偏概全,“有一些美辞具有审美判断的功能,并经长期反复使用”,并不是所有“美辞”都这样。2. D. “强调中日文论普遍与美辞的演化过程有关”错,原文倒数第二段的表述是:“经历代文论家加以理论阐释后才成为概念,待文论研究学科化之后,这些概念才成为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范畴”“例如哀物哀,最初在源氏物语等平安王朝贵族文学中仅仅是表示审美感叹的词,直到18世纪,学者本居宣长在紫
29、文要领等著作中加以阐释,人们才把它看成日本文论与美学的重要概念”。可见举例论证的是经过研究之后才成为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范畴,并不是强调与演化有关。3.A “将取代美学领域的其他研究”错,原文表述有:“美辞”包含“文论范畴”,但范围又大于“文论范畴”,比起“文论概念”或“文论范畴”这样的术语来,更具有包容性和柔软性;把“美辞”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生长点或一个新的分支,去发现更多、更丰富、更复杂的审美学词语和美学现象。可见原文并未说“取代”美学领域的其他研究。4D5 情节方面:旗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全文。小说的主要情节升旗、旗语、买新旗都围绕“旗”而展开。 人物方面:旗映衬出老那热爱祖
30、国、关爱学生、慷慨无私的高尚人格。老那升旗、买新旗是为提醒学生上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体现了他心中的大爱。主题方面:旗象征以老那为代表的乡村教师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爱的陪伴,对学生人生道路的指引。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 以第一人称“我们”为叙述人称,用“我们”的所见所闻来展示情节,使小说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小说以“讲述”为主,老那的事迹和人物形象主要通过“我”的讲述得以呈现展示。 补叙。“我们”不知道的老那的其他情况在文末用补叙来补充交代,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叙述者和小说中人物身份的重叠。“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老那的学生,既可以在讲述中保留讲述者的个人化腔
31、调,又可以自由地表达作为学生的看法,抒发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两种身份重叠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感受。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7. A 句意为:张方平充满正气节操,年老退休后,评论时事更加深切,对于用兵、兴起狱讼,尤其反复陈述。并且说:“我将死去,在地下见到先帝,有用来假托的理由了。”“尤”意为“尤其”,修饰“反覆言之”,意思是“尤其反复陈述”,应在“尤”前断开,故排除BC两项;“地下”作“见先帝”的地点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有以藉口矣”承前省略主语“臣”,“有以”前应断开,故排除D项。 8.A “如卫灵公为美谥”说法错误,“卫灵公”为恶谥。逸周书谥法解记载“乱而不
32、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由此来看,“灵”和“幽”一般属于恶谥。还可联系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进行判断。 9.D “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说法错误,原文中先说“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之后又说“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可见“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的并不是宋神宗。10. (1)皇帝(这才)吃惊地意识到(这件事),张方平请皇帝直接降发亲笔诏书加以废除。河朔父老乡亲在澶州迎见礼拜,来报答皇帝的恩德。【“惊悟”,吃惊地意识到;“直降
33、”,直接降发;“罢”,废除;“迎拜于澶州”,状语后置,即“于澶州迎拜”;以,目的连词,来。】(2)晚年时,张方平得到神宗知遇。王安石正当权,他超绝清高毫不屈服,因此一时间威望很高。【“知”,知遇;“用事”,当权;“嶷然”,超绝清高;“以是”,因此;“望高一时”,一时间威望很高。】【参考译文】张方平,南京人。少年时聪明才智超过同辈,家境贫寒,没有书籍,他就向别人借来三史读,十天就归还,说:“我已经知道这些书的详细内容了。”所有书他都是看一遍就不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底下才智出众的人。当初,王拱辰提议专营河北盐务,张方平听到后说:“河北两次专营盐务,为什么呢?”皇帝说:“刚刚制定法令罢了
34、。”张方平说:“以前周世宗将盐税均摊在其他税收中,这就是现在的两税盐钱。这难道不是两次专营吗?”皇帝(这才)吃惊地意识到(这件事),张方平请皇帝直接降发亲笔诏书加以废除。河朔父老乡亲在澶州迎见礼拜,来报答皇帝的恩德。这件事记载在食货志中。皇帝就丰裕资财、节省花费之事向群臣征求意见,张方平已经分条应对,又单独上奏几千字,大致认为:“祥符年以来,法务一味迁就纵容,渐渐背离了祖先的传统。选用人才、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举授予官职的制度都被破坏,任命将领、供养和训练士兵,都不是从前的制度。大商户、大富豪利用漏洞谋取财利,而茶盐香矾的法令混乱。这是治乱兴亡的根本,不可不为之着急。”皇帝阅览(张方平的)对策后非
35、常高兴。神宗即位,召见张方平,请他减省帝王陵墓的费用。神宗说:“祭祀祖先(的费用)可以减少吗?”张方平回答说:“遗诏已经说了,按照先帝的遗志施行,可以说是孝顺了。”又请他减省赏赐,以乾兴时(的措施)作为标准,费用节约了十分之七八。张方平进献诏书草稿,皇帝亲自批复他,说:“你文章高雅,光彩得有三代圣贤的风范。”他就是这样被皇帝称许看重。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上殿辞别皇帝,极力论述新法的害处,说:“老百姓好比水,可以托起船,也可以倾覆船;战争好比火,不停战必然自我毁灭。假若新法最终推行,必然会有船倾覆、自我毁灭的灾祸。”皇帝怅然失意。张方平多次请求退休养老,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哲宗即位,加封他为
36、太子太保。元祐六年,张方平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司空。临终前嘱咐不让请封谥号,尚书右丞苏辙替他请封,于是谥号为文定。张方平充满正气节操,年老退休后,评论时事更加深切,对于用兵、兴起狱讼,尤其反复陈述。并且说:“我将死去,在地下见到先帝,有用来假托的理由了。”平时不曾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给别人脸色看。镇守蜀地时,与眉山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契合,非常器重他们,认为他们不同于常人。曾推荐苏轼做谏官。苏轼被关进狱所,(张方平)又向皇帝上奏章为他请求。晚年时,张方平得到神宗知遇。王安石正当权,他超绝清高毫不屈服,因此一时间威望很高。11答案:D “有志难伸”错。“岁云暮”指深秋岁末时节,“青女霜”
37、指菊花经历过风霜,表现的都是菊花生长的环境,突出了菊花傲霜开放的品格。“有志难伸”属于过度解读,曲解文意。12春天的花草你不要轻薄、看不起菊花,你们生长在春天和我开放在秋天,都是自然规律,各有各的禀性特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要学会彼此尊重,不要轻视、看不起他人。【评分说明】共6分,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3B(错在“表现出诗人爱国主义情怀”,应该是表现友人爱国主义情怀。)14你次去应该早日消灭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将战事一拖经年;勉励友人尽早建功边疆;盼望友人尽快结束战争早日归来。15.(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38、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D(“孤苦伶仃”形容身世孤单困苦;“孤独无助”形容孤独缺少帮助,所以第一空选“孤独无助”。“慢条斯理”形容做事从容有条理,偏褒义色彩;“慢慢吞吞”形容做事效率低,贬义色彩,所以第二空选“慢慢吞吞”。“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不能修饰“功效”;“立竿见影”比喻见效快,所以第三空选“立竿见影”。“殊途同归”指途径不同、目标一致;“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不能形容“方法”,所以第四空选“殊途同归”。)17C(画线句存在关联词位置不当、宾语残缺错误,所以只有C项修改最恰当。)18A(A项,引号表示
39、专有名词,所以和文中“累点”作用相同。B项,引号表示强调;C项,引号表示引用;D项,引号表示讽刺否定。)19. 为什么要“春捂”呢 影响身体健康(或“容易生病”) “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共6分,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5分)2021年3月20日 “考古中国” 发布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21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E)(60分)【立意分析】青少年是民族、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若心中无梦,胸无大志,浑浑噩噩,或者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雕塑自我、唯利是图,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40、我们鼓励青少年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但并不主张他们做穷经皓首的“书虫”,更反对他们做自私自利的人。在风云激荡的时代,青少年要放眼世界,要关心民族、国家的现状与未来,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公精神,要有复兴中华、舍我其谁的霸气。个人奋斗应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人生理想应与民族复兴休戚与共。所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当代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他们必须确立优良“三观”,并把它凝聚为指导行动的誓言,以便时时鞭策自己、规划人生。一类卷(6049):立意:青春誓言表现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奋斗的精神。中心集中明确,内容具有时代感、立体感,材料鲜活丰富,分析充分深刻,行文结构完整,语言表达富有文采。二类卷(4839):立意:青春誓言表现出奉献社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中心明确,内容较有时代感、立体感,材料较丰富,分析较充分,行文结构完整,语言表达通顺。三类卷(3829):立意:青春誓言表现出个人奋斗、个人追求等狭隘意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空洞散漫且格调不高,材料贫乏,分析不充分,结构基本完整,语言表达不通顺。四、五类卷(280):立意:脱离材料内容范围,由材料片言只语引申。中心不明确,内容消极情绪化且“三观”不正,只有情绪宣泄,没有材料分析,结构不完整或体裁不鲜明,语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