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合格过关练“醉美多彩贵州”是贵州省的旅游宣传标语。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据此回答12题。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炎热多雨的气候B寒冷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2“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角峰 B沙丘C峰林 D风蚀蘑菇解析:1.A2.C第1题,喀斯特地貌不仅需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第2题,“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有峰林、溶洞等。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
2、作用形成的。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34题。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A BC D4符合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解析:3.B4.A第3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位于曲流凹岸处,位于曲流凸岸处,处河道平直。第4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非洲撒哈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回答56题。5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6“蘑菇沙漠”最可能
3、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解析:5.A6.D第5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第6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图1为澳大利亚局部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著名的“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据此完成78题。7形成“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的主要作用力是()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8“十二使徒岩”的形成与消亡过程可表述为()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解析:7.A8.C第7题,从图中可
4、以看到,这里是海岸地貌,“十二使徒岩”是海浪长期侵蚀海岸岩石的结果,A正确;“十二使徒岩”所在的地区纬度较低且无高大山脉,因此无冰川发育,B错误;与海浪侵蚀相比,风力侵蚀不是主要作用力,C错误;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陆地而非海边,流水侵蚀形成的主要地貌有V型谷和喀斯特地貌而非“岩柱”,D错误。第8题,“十二使徒岩”所在地区位于中纬西风带,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石灰岩的悬崖,并在其岩石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中分离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
5、”。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旧的“使徒”不断倒下,形成碎屑堆积物。故选C。9图1为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填序号),乙_(填序号),丙_(填序号),丁_(填序号)。(2)分别指出图2中的地貌名称,_,_。写出共同的地貌特征_、_。(3)描述图2中地貌景观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为沟谷地貌;乙在河流出山口,为山前冲积扇地貌;丙为冲积平原地貌;丁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为沟谷地貌,为冲积扇,为三角洲,为冲积平原。所以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
6、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乙,丙,丁。第(2)题,据上题分析,为冲积扇,为三角洲;共同的地貌特征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2)冲积扇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V型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等级提升练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1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A溶蚀、冲蚀增强 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C溶蚀、冲蚀减弱 D溶蚀
7、增强、冲蚀减弱2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塌陷堆积物的()A冲蚀作用 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1.A2.C第1题,由于巨量崩塌物的阻塞,流水流速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A项正确。第2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堆积物的搬运作用,C项正确。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被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冰川堆积4北大
8、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影响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C是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的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解析:3.B4.D第3题,刃脊和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项正确。第4题,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岩石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演变受流水的物理侵蚀作用影响,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平顶山的陡崖较多,说明受到的断裂作用较强,故B项错误;图中没有信息表明这个地区发生过地震,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北大山的海拔高于平顶山,平顶山的纬度低,北大山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侵蚀作用形成了现在的石林景观,反
9、映了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故D项正确。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56题。5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6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5.C6.A第5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6题,该地区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共
10、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7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处河谷呈V型,处河谷呈槽型。原因分别是: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_侵蚀为主;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_作用加强,河谷展宽。(2)河流在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_。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_,加上海水的_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_形成。如果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_加剧,处河口地貌面积将_。(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
11、流中下游比上游_,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_;_;_。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图中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向源头)侵蚀为主,所以处河谷呈V型。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以向河谷两岸侵蚀,即侧蚀为主,所以处河谷呈槽型。第(2)题,河流在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三角洲。形成过程可表述为:河口水流速度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如果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处河口地貌面积将扩大。第(3)题,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密度大,因为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中下游取水更便利;河流流速平缓,航运便利,联系更加便利。答案:(1)向下和溯源(向源头)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2)三角洲慢顶托堆积水土流失扩大(3)密度大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取水更便利河流流速平缓,航运便利,联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