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8 分)注意:本部分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封制使人口从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迁移的同时,也把文化扩散到周边地区,天下共主、天下同源观念加强。这就使得不管天下怎么分裂,人们都认为分裂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统一上。这体现了 A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 C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分裂动荡 D礼乐制度推动中国走向大一统2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垦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贤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 D基
3、层管理进一步强化3图1为全国出土的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图1A冶铁技术不断进步 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民众生活非常富足4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A体现了法律至高无上 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 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 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 5郡执法一职诞生于秦以郡统县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它与郡守、郡尉、监御史的执掌多有重叠,致使郡中权力分配散乱,政出多门。秦始皇最终撤销了郡执法。秦始皇的这一措施A进一步强化了专制皇权 B解决了地方腐败问题 C标志地方管理制度成熟 D提高了地方
4、行政效率6汉代,各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薄”。一切财政、经济、教育、刑事、民事、盗贼、灾荒,每年有一个簿子,分项分类,在九、十月间呈报到中央,这叫做“上计”。这反映了汉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自主性受到压抑 D监察制度臻于完善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番禺(今广州)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还特别指出番禺“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是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汉代番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统治者的重视 B经济重心南移C中外贸易发达 D农业经济恢复8图2为成都出土的东汉薅秧画像砖拓片。画像中左图为薅秧,两个农夫手扶竹杖用脚将杂草踩入泥;右图为耕作,两农夫高举尖嘴锄,奋力农作。该图片可
5、反映 图2A铁犁牛耕的普遍推广 B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 C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D刀耕火种方式的延续9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上的传统观念,对一意见之从违抉择,往往并不取决于多数,而常求取决于贤人。若双方均贤,则再来取决于多数。这一观念有利于A减少政治决策失误 B打破贵族权力垄断C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D选拔儒学优秀人才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出现了大量荒废土地。北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男子、妇女、奴婢,耕牛,甚至一些特殊群体(孤寡老人等)都能授田。其主要目的是A发挥耕牛在农业中的作用 B获得门阀士族的大力支持 C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 D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负担11唐宪宗元和初年,社会上出
6、现了“飞钱”。“飞钱”又称“便换”,类似于今天的汇兑,是一种“此地之钱可依执券到彼地取之的凭证”。“飞钱”的出现反映唐代A金属货币走向衰落 B跨区域贸易发达 C货币体系走向统一 D政府允许民间铸钱12图3、图4主要反映了唐代 图3 唐代胡装女佣 图4 唐代大食、非洲陶俑A空前辽阔的疆域版图 B先进发达的制瓷技术C开明开放的时代风范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3宋代的众多女子多才多艺,或精通经史学问,或善于诗词文章,或成为绘画、音乐高手。位于社会下层的女艺人、伎乐等,也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尤多精妙的诗词之作。这反映了A男女平等思想的萌发 B女子政治地位的提高C理学对女子束缚较小 D社会重学风气的浓厚
7、14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是强调A守成保业 B社会责任 C忠君爱国 D改革创新15秦汉建立监察体系以来,历朝历代监察机构独立于任何部门实行垂直领导;监察官独立弹奏仅对皇帝负责。这一“独立性”体现了A监察权依附于皇权 B古代监察职能完全发挥C封建皇帝勤于政事 D民众是监察的主要对象 16明万历四年,巡按辽东御史刘台上疏称:“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专政以来,每每自道,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进退?夫其进退人也,威逼人也,宰相之实也。”据此可知A内阁首辅等同于宰相 B内阁掌控人事大权C内阁的权势有所扩大 D内阁成为行政机
8、构17“义利之辩”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秦汉时期,儒家主张“贵义贱利”;而明清之际王夫之则提倡“贵义重利”、“义利统一”的价值观。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儒家学说走向衰落 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重农抑商政策已废除 D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18明清时期,国家对于赋役,都有一种重要的册籍。其中,“黄册”是登记户口的,“鱼鳞册”是登记田亩的。直到清代后期一百多年间,黄册没有了,户口很久不调查,但鱼鳞册则长期存在。据此可知,清代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B农民赋税负担增加 C工商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阻碍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19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和宋代近世说是中国史学的两大经典假说。有学者认
9、为中国社会自唐宋变革以后进入近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涨,宋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对此,下列观点最准确的是A历史学说应该提倡“百家争鸣” B“宋代说”缺乏证据是错误的C资本主义的出现时间无法确定 D“明清说”符合历史完全准确20表1为古希腊城邦文明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体育思想的特点。表1代表人物体育思想的特点苏格拉底健全的身体,强健的体魄,高尚的灵魂,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终身体育。柏拉图音乐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心灵主宰身体,体育美即心灵美。亚里士多德身体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体育课人格教育他们的共同出发点是A保障体育竞技胜利 B提高公民身体素质 C提升城邦公民素养 D增强雅典军事实力21古希腊
10、人认为“一切都应该经过考察,经过质疑,对于思想,不能规定界限”。这反映了古希腊A民主政治已经建立 B理性精神的发展 C公民敢于表现个性 D宗教迷信的结束22梭伦曾制定过一种特别法律,其中规定,当发生内战时,任何人若袖手旁观,不加入任何一方,将丧失公民权利,不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这一规定A保障雅典各阶层的权利 B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 C提倡公民关心国家政治 D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 23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规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体现公民法A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B注重形式程序繁琐C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D重视保
11、护私有财产24前苏格拉底时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探讨宇宙本体的自然哲学。苏格拉底开启了“心灵的转向”,通过认识人自身去探寻一种确定和永恒不变的真理,即人的美德和善。这一变化反映了A希腊人追求科学真理 B美德成为社会主流思潮C哲学的地位不断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52 分)(一)必做题:本小题共两大题,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罗马学校不是希腊学校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罗马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学校教育中有用的东西,使之为罗马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而非教育家。帝国时期,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学校教
12、育的控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这一时期,皇帝独裁,不允许臣民以辩才干预时政。培养雄辩家的教学目标,也转变为培养官吏。罗马学校延续了许多希腊学校中开设的课程,但这些科目无不赋予浓厚的功利主义的色彩。算术用来训练人们在商业和贸易中精于计算;几何用来丈量土地和规划建筑设施等等。舞蹈、音乐等则成为副科或不予设置,被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哲学学校”在罗马则从未设立过。摘编自季美浅论古罗马与中国汉代的学校教育材料二 汉代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教育,官学自不待言,即使私学也要以儒典为讲授材料。儒经内容虽各有偏重之处 ,但均包含有伦理道德观念,贯穿着“德”的说教。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人们的道德
13、意识和道德行为得到培养和训练,能够自觉地以伦理道德为准而行事,从而使封建统治秩序得到维护。汉武帝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办中央官学,并要求地方官员建立地方官学,正式开始了官方教育事业。同时对私学亦采取鼓励政策,使其成为官学的补充,这种做法为后代统治者所承袭,终汉一代官学与私学并行不悖。摘编自郝建平汉代教育特点论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教育发展的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罗马教育相比汉代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汉代教育发展的原因。(12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
14、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并根据所学古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述需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7、28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茶马互市是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以茶易马的方法进
15、行交易,中原王朝获得战马等牲畜,周边少数民族则交换来茶叶、布帛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互市的产生,主要由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社会分工差异。明史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和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边疆少数民族迫切需要从中原王朝获得大量茶叶。马匹在古代一直是国力和军事的重要支柱,尤其是明朝从蒙古人手中取得天下后,明朝统治者面对以蒙古骑兵为主的北元残余势力的侵扰,同时在统一周边少数民族的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战马和骑兵的重要性。茶叶和战马不仅成为中原和边疆重要的经济联系纽带,而且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纽带,对加强明朝中央与周边民族乃
16、至中原和边疆人民之间的依存关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贾兴荣、李国栋明朝茶马互市探析(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马互市对明朝的影响。(8分)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王充(27约97年),字仲任,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治学以儒家为根基,但也有超越儒家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尽知万物之性,必睹千道之要”。王充认为,读书如果仅限于一经或数经,那是可怜可悲的,要深入思考学术,全面认识世界,还需研习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等自然学科。其二,“事莫名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着
17、力于构建以“事实判断”为基石的方法论,主张任何学问、论点,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治学时必先树立怀疑精神,圣贤之言也需要“考论虚实”。其三,“冀俗人观书而自觉”。东汉时代,民众的文化世界笼罩于官方意识形态和世间的“俗见”之中,迷信、盲从大行其道。王充对此痛心疾首,他主张:以自己认识到的科学真知,传达于民众之中,使他们不去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从而激扬人的独立性、能动性。摘编自徐斌论王充思想文化精神的内涵(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思想的精神内涵。(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充思想的影响。(6分)雅安市20202021学年下期
18、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 BCADD 610 ACBAC 1115 BCDBA1620 CBDAC 2124 BCBD25题(1)特点:借鉴希腊教育经验;继承民族传统;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管理制度;依据社会需要调整教育目标;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影响:提高罗马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罗马帝国培养人才;偏重于功利,偏科严重,不利于教育的全面发展。(2)不同之处:儒学教育为教育的主流 ;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居于首位;与选官制度(察举制)密切结合。原因:历史传统的影响;社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的重视;“独尊儒术”政策的推动。26题示例一论题:民主自由精神推动了雅典政治制度的发展。阐
19、述:雅典城邦建立之初,贵族垄断政权,平民没有任何参加政治决策的机会,但平民绝大多数有公民身份,保持着民主思想,他们重视公民荣誉,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因此,他们不赞成贵族专权或僭主政治,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在平民斗争的推动下,雅典先后出现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陪审法庭,抽签选举五百人会议等,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使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加国家政治事务,雅典民主制度逐步形成。希波战争期间,平民踊跃参战,其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民主力量得以壮大,由平民和工商业者组成的民主派一直十分活跃。国家不得不考虑平民的政治权利,把民主制度向公民中的所有等级开放
20、。伯利克里改革,推动公民大会经常化,发放津贴等,使贵族的政治权利大大削弱,公民无论财产状况如何,都能享有平等的参政权,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到鼎盛。综上,珍惜自由的雅典公民,为了用合法的政治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推动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示例二 论题: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变革的核心。阐述;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将一定的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其中王族是分封的主体,依托血缘关系,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密切,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相对与商代的“内外服制”,大小方国与商王结成方国联盟的松散管理,周代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秦朝统一中
21、国之后,废分封,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世袭的贵族政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时期,中国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理,元朝调整地方制度,开创行省制。行省制打破了山川地貌对行政区划的限制,各省犬牙交错,便于军事控制的同时,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行省“权大而不专”,地方军、政、财无所不统,但受到中央的管辖和监督。行省制的设立,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综上,历代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不断调整、变革地方制度。(学生回答为了维护“大一统”,历代王朝不断完善专制主义中
22、央集权制;强化皇权的意图使宰相制度不断调整;出于选贤任能的需要,古代选官制度不断完善;公正平等的追求,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善等其他答案,也要酌情给分。)27题(1)原因: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生产结构差异;茶叶产量的增加;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茶叶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中原王朝的军事需求。(2)影响: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边疆稳定;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推动茶叶种植的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28题(1)怀疑、批判精神;重视考证的求实精神;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重视启发民智的人文精神;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2)进一步发展儒家学说;影响后世学者学风;影响民众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