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5KB ,
资源ID:4880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80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1292年渤海湾的那场飓风.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1292年渤海湾的那场飓风.doc

1、1292年,渤海湾的那场飓风公元1292年,也是元朝至元二十九年。那年农历八月十六。这天,从天文历法上讲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正分秒不误地完成它的自转。但回眸人类历史长河,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这位曾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千里的第五代蒙古大汗,下了新的一轮禁海令,使已经启动驶向海洋的中国巨轮又缓缓地抛下了铁锚。东方大国的航海梦被撕碎了。至此,走向大海的一次机遇,与中华民族匆匆邂逅却又擦身而过,刚刚闪出的一道窥见海洋的历史门缝,又紧紧关上了。这一切,都缘于渤海湾上一次偶然的飓风。历史的拐弯,常从不经意的事开始。乍一看来,似乎纯属偶然;仔细一想,偶然中带有必然。元朝建国

2、伊始,战火徐徐熄灭,鼓角渐渐远去,全国统一,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又开始频繁起来。全国的统治中心大都城,以首善之区的特有魅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有志人士,人口骤然超过40万。人丁兴旺当然是件好事,但哪有这么多粮食来养活他们。运粮的运河又太长,一艘漕船从江南至大都城耗时太久,耗资巨大,朝廷对此十分焦虑。至元年间,京师几度粮荒,引发居民的骚乱。成群结队的饥民拥入大都城,米店纷纷关门停业,不法粮商乘机哄抬米价,饥民只能望米兴叹。整个大都城陷入了无粮的恐慌中。于是,忽必烈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一手是将规模宏大的引水工程择日开工,以期通过运河漕运减轻粮荒的压力;另一手是采纳丞相伯颜的

3、建议,按照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后,搬运亡宋库藏图书籍物等走的海道,沿此道漕运,以解京都困危。至元二十八年十一月,当忽必烈得知当年海漕运粮达210万石时,兴奋不已:“这样一来,朕看完全可以罢江淮漕运,就用海道运粮了。”开发海运,发展航海,也许忽必烈当时并未想到这一决策的意义,但事实上拉开了中华民族真正与大海打交道的伟大序幕。艰辛的航海表明,只要迈出一步,接着就会有傲睨大海的第二步、第三步。这时的元朝统治者,已开始考虑开辟海上航运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据元海运志中记载,至元初期已有了第一条海运航线,全程在黄海沿岸逆水行舟,离岸也近,运量较小;1292年开辟了第二条海运航线,部分地利用了黄海暖流,在

4、夏季还利用了南季风,航行时间大为缩短;航海家殷明略又计划开辟第三条航线,几乎完全摆脱了黄海沿岸的流向。随着美好的航海计划一步步实现,骨子里推崇“家天下”观念的忽必烈,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随即,他朱笔一挥,又一段征服海洋的航海历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王者的意志,就是士兵们前仆后继的誓言,就是民夫和百姓的劳动号子。一时间,渤海湾人山人海,海涛声和号子声交织在一起。造船的同时,从士兵中挑选水手、组织训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然而,这一年八月十六,一场罕见的海上飓风突袭渤海湾。午时,天气闷热。到了申时,黑云像妖魔一般在空中奔跑,雷电和石头似的雨点互相攻击。海上掀起叫人心惊胆战的巨浪,仿佛要把所有的承载

5、物统统压下去,把它们切断,劈开,卷走。船只在狂怒地摇摆着,互相撞击着。瞬间,元帝国正航行在这个区域的92艘南粮北运的船只和正在建造尚未成形的雏船全部被巨浪卷走,官员、军人、水手、工匠、民工,以及随船、随工家属无一生还,全部漕粮也随船沉入海底。面对海上惨剧,忽必烈弄海的雄心开始动摇了。以武臣为代表的“主海派”认为:海道漕运虽有海上风险,但只要采取措施确保航路安全畅通完全可以,量大费低。而以文官为代表的“主河派”认为:海道漕运远在海上,普通百姓看不见;运河漕运就不一样了,每一艘船都从百姓眼皮底下运过,心中踏实,对朝廷也会产生一种信赖,有凝聚民心的作用。双方争执正酣,传来了郭守敬疏通运河北段竣工的消

6、息。至此,“主河派”几乎没有太大的阻力便占据了上风,忽必烈把目光重新收回到规避风险的内陆运河建设上。元初这场昙花一现的航海运动最后以悲剧告终。历史常常有很大的惯性。后来,明清两朝除了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外,再也没有类似的远航,“禁海令”倒是下了不少,近代中国也因此难逃闭关自守、衰朽没落的命运。梁启超曾问道:为什么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答案很简单:航海有着较大风险。面对浩渺无垠的大海,忽必烈感到太可怕,干脆把它禁了。元朝前后一共搞了四次海禁,四次关闭市舶司,禁止平民出海贸易。封建君王周围如果聚集着一批不敢合理冒险,而只知附和之徒,会造成君王的乾纲独断和刚愎自用。制度就是

7、这样铸就人生的性情,两者互动的关键,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已习惯于听取赞歌和无休止的附和。渤海湾的飓风使元朝的航海停止了,并不等于大海暴虐得不敢让人亲近。就在此时,仍有几位外国人乘海船穿越印度洋来到中国,那就是威尼斯的商人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后来,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故事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水资源的分布决定了世界文明的版图,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大多发生在海洋性气候的地域。大海能将世界连在一起,任何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都是建立在敢于弄海并不断进取的民族性格的基础上。回望人类嬗变演进的历程,大航海时代是一个重大转折。各大洲之间因为海洋阻挡而互相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当然,这种转折伴随着巨大的悲惨和痛苦。要不是至元二十九年渤海湾那场飓风,或者飓风袭过,元朝统治者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也许会因此而改写。历史无情。而对于历史,最好的认识是沉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