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792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 1 N : 14 O: 16 S :32 Cl : 35.5 Mn : 5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共72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 提出原子学说B. 发现氧气C. 提出分子学说D. 发现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详解】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预测出新元素的性质成为可能,答案选D。2.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B. 硅胶常用作食品干燥剂C

2、. 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使其溶于水直接制备硅酸D. 玻璃、水泥、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答案】C【解析】【详解】A. 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B. 硅胶吸收水分,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正确;C. 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制备硅酸,故C错误;D. 玻璃、水泥、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3.下列关于新制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B. 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减弱C. 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两种分子D.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答案】D【解析】【详解】新制氯水中存在如下可逆反应:

3、Cl2+H2OHCl+HClO;A.新制氯水中含HClO,HClO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O2,A错误;B. HClO为弱酸,HCl为强酸,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其中的HClO分解成HCl,则酸性增强,B错误;C.HClO为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三种分子,C错误;D.新制氯水中含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强氧化性,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答案选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NO、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明矾在水中生成的胶体有吸附性,

4、因此常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C. 、或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 活性炭、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故A错误;B. 明矾在水中生成的Al(OH)3胶体有吸附性,因此常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故B错误;C. NO2或S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C错误;D. 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活性炭是吸附性,SO2与品红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Na2O2是强氧化性漂白,因此原理不同,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5.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A. 相对原子质

5、量和核外电子数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答案】B【解析】【详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决定元素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电子层数决定了周期序数,故答案选B。6.下列有关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B. 红热的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C. 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制造漂白粉D. 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BCl2具有强氧化性,变价金属单质与Cl2反应时直接被氧化到最高价,则红热的

6、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B错误;CCl2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工业上可用于制造漂白粉,故C正确;D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O见光会分解,所以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故D正确;答案选B。7.下列有关硅及硅酸盐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SiO2既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以与氢氟酸反应,因此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B.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 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泥等均属于硅酸盐材料D. 长石的主要成分为KAlSi3O8,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K2OAl2O3

7、6SiO2【答案】D【解析】【详解】A两性氧化物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只与氢氟酸反应,与其他的酸都不反应,并且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的不是盐和水,该反应是二氧化硅的一个特性,二氧化硅属于典型的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高纯度硅常制造芯片,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B错误;C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C错误;D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时书写顺序是:活泼金属氧化物、较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则KAlSi3O8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故D正确;答案选D。8.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B

8、. 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C. NO、NO2均易溶于水D. NO、NO2均能与水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作为大多数物质的保护气,A项正确;B.一氧化氮会与氧气反应,因此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项错误;C.一氧化氮难溶于水,C项错误;D.一氧化氮不与水发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尽管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是仍然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例如金属镁),因此在一般的保护条件下可以使用氮气,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场合只能使用更稳定的稀有气体来作保护气(例如氩气)。9.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

9、确的是A. 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以不和任何酸反应B. 高温下,工业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C+SiO2Si+CO2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D. 太阳能发电板的主要材料是SiO2【答案】C【解析】【详解】A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只与氢氟酸反应,不与其他酸反应,故A错误;B高温下,工业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故B错误;CSiO2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D太阳能发电板的主要材料是硅单质,故D错误;答案选C。1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溶液呈蓝色,试

10、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C. 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D. 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实验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在试管口,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NO2,A错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 24H2SO4 = 4CuSO4 2NO4H2O,B正确;C、实验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等同于硝酸,硝酸的氧化

11、性强于稀硫酸,C错误;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Na2CO3+ SiO2Na2SiO3+ CO2可知,酸性H2SiO3H2CO3B. 氢氟酸需要密封存放在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C.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D. 瓷坩埚、氧化铝坩埚均不可作为融化NaOH固体的装置【答案】D【解析】【详解】A.强酸制弱酸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而SiO2与Na2CO3是高温下的反应,生成CO2气体逸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与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无关,A项错误;B.氢氟酸与玻璃中的成分反应,氢氟酸需要密封存放在橡胶塞的塑料试剂瓶中,B项错误;C向硅酸

12、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硅酸,硅酸与盐酸不反应,过量时沉淀不溶解,C项错误;D瓷坩埚、氧化铝坩埚都和NaOH反应,故均不可作为融化NaOH固体的装置,D项正确;答案选D。12.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 C、SiB. N、SiC. S、ClD. O、F【答案】A【解析】A、C、Si均是第A元素,A正确;B、N、Si分别是第A、A元素,B错误;C、S、Cl分别是第A、A元素,C错误;D、O、F分别是第A、A元素,D错误,答案选A。1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

13、有Cl2存在B.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A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B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C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向氯水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D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

14、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氯水中的氯分子也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氯水中的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即氯分子,水分子,次氯酸分子,氯离子,氢离子,少量的氢氧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故氯水有氧化性,漂白性,酸性等性质,明白氯水的成分很关键。14.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石灰水 H2S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氯水 品红溶液A. B. C. D. 全部【答案】C【解析】【详解】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

15、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硫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H2S溶液区别SO2和CO2;SO2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KMnO4酸性溶液区别SO2和CO2;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氯水区别SO2和CO2;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品红溶液区别SO2和CO2;综上,故答案选C。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H3易液化,氨常用作制冷剂B. 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 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

16、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答案】D【解析】【详解】A氨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故A正确;B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反应进行,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故B正确;C铵盐受热易分解,保存铵盐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防止铵态氮肥失效,故C正确;D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被还原为NO,反应缓慢,浓HNO3被还原为NO2,反应剧烈,所以稀HNO3的氧化性弱于浓HNO3,故D错误;答案选D。16.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在

17、周期表中的位置为()A. 第二周期第A族B. 第三周期第A族C. 第三周期第A族D. 第三周期第A族【答案】D【解析】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5,电子层数与其周期序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与其主族序数相等,因此P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A族,故选D。17.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不会变质的是 ( )A. 新制氯水B. Na2O2C. 漂白粉D. NaCl【答案】D【解析】【详解】A、Cl2H2OHClHClO,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HClO=HClO2,新制氯水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盐酸,故错误;B、过氧化钠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反应生成NaOH和Na2CO3,故

18、错误;C、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露置在空气中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失效,故错误;D、NaCl久置在空气中不变质,故正确。答案选D。18.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肯定只有SO2B. 肯定没有Cl2、O2和NO2C. 可能有Cl2和O2D. 肯定只有NO【答案】B【解析】【详解】该气体无色,排除了Cl2、N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SO2气体;将剩

19、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NO气体,则一定无O2,一定含有的气体是SO2、NO,一定没有的气体为Cl2、NO2、O2,答案选B。1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白色沉淀产生X一定是Cl2B分别向同体积同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相同的Ca(OH)2溶液都产生大量白色沉淀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存在大量CO32-C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变红色铝可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D将KI溶液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

20、,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3+I2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X可以为氯气或氨气,均得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分别为硫酸钡、亚硫酸钡,则气体不一定为氯气,故A错误;B. 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相同的Ca(OH)2溶液,都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其中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因此也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在碳酸氢钠溶液中不存在大量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C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Al表面被硝酸氧化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三氧化二铝不与硫酸铜反应,则铝表面不会生成铜,故C错误;D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21、,有碘单质生成,则KI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由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可知,氧化性为Fe3+I2,故D正确;故选D。20.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Cl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B. 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C. 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D. 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通常情况下,Si和S的单质为固态,N、Cl的单质为气态,故A错误;BSi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氯也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故B错误;CSi、N、S、Cl均为非金属元素,存在对应的含氧酸,故C正确;DS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氧化

22、物,N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等多种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选C。21.将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与NO的体积比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剩余2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根据化学反应3NO2+H2O=2HNO3+NO V(气体体积减少) 计算V(NO2)= 30mL,原气体中V(NO)=10mL,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V(NO2):V(NO)=3:1,

23、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C。22.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A. 第三周期第A族B. 第四周期第A族C. 第五周期第A族D. 第四周期第A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原子周期表可知:与33号元素相邻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为36,因33比36少3,所以R元素与36号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属于第四周期,位置应在36元素Kr左移3个格第VA族,所以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VA族,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D。2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

24、B、C所在的一组是( )A. Be、Na、AlB. B、Mg、SiC. O、P、ClD. C、Al、P【答案】C【解析】【详解】A、B、C均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位于第二周期,B、C位于第三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7,C为x+9,根据题中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可有:x+7+x+9=4x,解得x=8,所以A为O元素,B为P元素,C为Cl元素,满足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序数的2倍。答案选C。24.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或

25、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 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详解】A.加热NH4Cl时的反应为NH4ClNH3+HCl,生成的混合气体中的NH3和HCl遇冷会在试管里重新化合成NH4Cl:NH3+HCl=NH4Cl,所以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氨气,A项错误;B硝酸能将SO32-或HSO3-氧化成SO42-,所以该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O32-或HSO

26、3-,B项错误;C.铁和稀硝酸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生成的气体是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这是气体体积迅速减小的结果,所以可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D项正确;答案选D。25.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遇铁都发生钝化B. 常温下都能与铜反应产生氢气C.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不变D.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下,Fe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A正确;B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铜常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但均不生成

27、氢气,故B错误;C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挥发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会增大,故C错误;D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因为挥发性使得溶质质量减少,浓硫酸因吸水使得溶剂质量增加,溶液浓度均降低,故D错误;故选A。2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热时与铜反应只体现酸性B. 干燥氢气体现脱水性C. 使白纸变黑体现吸水性D. 加热时与碳反应体现强氧化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时与铜与浓硫酸反应既体现酸性,又表现了强氧化,故A错误;B.浓硫酸干燥氢气,体现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B错误;C.浓硫酸能够使白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脱水性,故C错误;D.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

28、碳反应只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正确;故答案:C。27.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 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详解】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B正确;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二者发生钝化,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D正确;答案选C。28.以下有关氨

29、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B. 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 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D. 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铵态氮肥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碳酸钾溶于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二者混合可发生互促水解生成氨气而降低肥效,A正确;B氨的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与氧化性无关,B错误;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C正确;D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为工业制备硝酸的重

30、要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29.下列有关氨气的制取、收集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甲装置制取少量氨气B. 用乙装置收集氨气C. 用丙装置验证氨气溶于水呈碱性D. 用丁装置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详解】A. 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可利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可达到实验目的,A项正确;B.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导管采用“长进短出”的方式,图示收集方法合理,B项正确;C. 氨气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检验氨气应该用红色石蕊试纸,C项错误;D. 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说明圆底烧瓶中压强减小,可证明氨气

31、极易溶于水,D项正确;答案选C。30.下列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消耗等物质的量的酸,产生气体最多的是A 木炭与浓硝酸B. 铜与稀硝酸C. 锌与稀硫酸D. 木炭与浓硫酸【答案】D【解析】【详解】设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别根据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A.木炭与浓硝酸:C+4HNO3(浓)=CO2+4NO2+2H2O,产生的气体为1.25mol;B.铜与稀硝酸: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产生的气体为0.25mol;C.锌与稀硫酸:Zn+H2SO4=ZnSO4+H2,产生的气体为1mol;D.木炭与浓硫酸:C+2H2SO4(浓)CO2+2S

32、O2+2H2O,产生气体为1.5mol;综上D项中产生气体最多;本题答案选D。31. 下列元素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A. HB. NC. NaD. K【答案】C【解析】AH只有1个电子层,为第一周期元素,故A不选;BN的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为第二周期元素,故B不选;C钠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为第三周期元素,故C选;DK的原子结构中有4个电子层,为第四周期元素,故D不选;【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电子层数=周期数,题目难度不大3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

33、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干燥气体液体A. 水B. 4mol/LNaHSO3溶液C. Cl2饱和NaCl水溶液D. 1mol/L盐酸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充满烧瓶,故A不选;B.二氧化硫和亚硫酸氢钠不反应,而且在亚硫酸氢钠中的溶解度极小,所以不能呈喷泉状喷出,故B不选;C.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D.氨气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又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且反应后无气体剩余,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且最终几乎充

34、满烧瓶,故D选;答案选D。33.下列干燥的气体,在常温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O2和O2B. NH3和HClC. H2S和SO2D. NO和O2【答案】A【解析】【详解】A. NO2和O2不能发生反应,常温下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 NH3和HCl 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H2S和SO2能够反应生成硫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NO和O2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

35、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D.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水中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所以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A错误;B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浓硝酸溶解了二氧化氮而呈黄色,故B正确;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3O4和H2,故C错误;D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故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氯水由于存在氯气和水的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

36、氯水含有氯气分子,水,盐酸和次氯酸,与不同的试剂反应时,起作用的微粒不同;与硝酸银反应: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有色布条作用:次氯酸有漂白性,有色布条褪色;与石蕊试液作用:先变红后褪色,因为溶液中有酸,显酸性,有次氯酸有漂白性;与二氧化硫作用:黄绿色退去,二氧化硫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35.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 Cl2B. SO2C. NOD. NH3【答案】C【解析】A和B属于酸性气体,和碱石灰反应。氨气是碱性气体和浓硫酸反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36.将3mol的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

37、个分别装有足量NaHCO3饱和溶液浓H2SO4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A. 1molNOB. 1mol NO2和0.05molO2C. 2mol NO2D. 0.25mol NO2【答案】D【解析】【详解】3molNO2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首先NO2气体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反应中生成1molNO、2molHNO3,硝酸再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HNO3+NaHCO3=NaNO3+CO2+H2O,反应中生成2molCO2,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出来的气体为1molNO、2molCO2及水蒸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38、出来的气体为1molNO、2molC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反应生成1molO2,氧气由一氧化氮发生反应2NO+O2=2NO2,反应中1molNO消耗0.5molO2,生成1molNO2,故从过氧化钠出来的气体最终为0.5molO2、1molNO2,最后用排水法收集,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1molNO2消耗O2为1mol =0.25mol,故最终剩余的氧气为0.5mol-0.25mol=0.25mol,故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0.25molO2,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37.金属铝在

39、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比较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共同之处是_选填编号,下同;不同之处是_。 a.电子层数b.次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3)常温下铝制容器可以用来盛放浓硫酸而不被溶解,这种现象称为_。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能把溶液中的铁离子和铝离子分离开的试剂是_。选填编号 a.盐酸b.硫酸铜溶液 c.氨水 d.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1). 第三周期第IIIA族 (2). ab (3). cd (4). 钝化反应 (5). Al(OH)3+3HCl=AlCl3+3H2O (6). d【解析】【分析】(1)铝是

40、1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IIA族;(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3)常温下铝制容器可以用来盛放浓硫酸而不被溶解,是因为在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这种现象是钝化反应;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故可与NaOH继续反应,而沉淀溶解,可用来分离铁离子和铝离子。【详解】(1)铝是1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IIA族;(2)从三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看出,均有3个电子层、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故相同的之处是ab;而最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核内质子数也都不同,故不同之处是cd;(3)常温下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氧化

41、铝,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硫酸进一步与铝制容器反应,这种现象叫钝化反应;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铁离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铝离子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与NaOH继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即铁离子转为氢氧化铁难溶物、铝离子转化为NaAlO2可溶物,则氢氧化钠溶液能分离铁离子和铁离子,答案选d。38.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单质,B是能使品

42、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D+铜B的化学方程式_。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单质,将装满气体C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充满试管容积的,另外容积为无色气体。 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C_。 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若A在常温下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B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写出实验室制取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2). (3). N2 (4). NO2 (5). (6). 【解析】【分析】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的非金属单质A,对应的D为强酸,则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1)A在常温下

43、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SO2,C为SO3,D为H2SO4;(2)A在常温下为气体单质,将装满气体C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充满试管容积的,另外容积为无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3)B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则B为NO、C为NO2,A在常温下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则A为NH3,结合转化关系可知D为HNO3。【详解】(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SO2,C为SO3,D为H2SO4,BC为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该反应方程式为:;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

44、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A在常温下为气体单质,将装满气体C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充满试管容积的,另外容积为无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根据分析可知,A为N2、C为NO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气体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则B为NO、C为NO2,A在常温下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则A为NH3,结合转化关系可知D为HNO3,实验室中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

45、问题:(1)圆底烧瓶中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2)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甲中盛放_;(4)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5)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用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用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_。A.比多 B.比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答案】 (1). (2). 溶液变蓝 (3). ;硫酸 (4).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 A【解析】【分析】(1)圆底烧瓶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2)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

46、成氯化钾和碘单质;(3)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通入的氯气是干燥的氯气;(4)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5)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详解】(1)圆底烧瓶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所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3)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通入的氯气是干燥的氯气,所以甲中是干燥剂,则甲中盛放浓硫酸;(4)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5)146g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4mol,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

47、反应,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小于4mol,所以放出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87g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1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比多,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的性质,熟悉氯气制备原理和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明确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40.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A和 B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 白烟;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C_,D_,F_(2)写出反应

48、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_,这个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一步反应为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NO2 (2). HNO3 (3). NH4NO3 (4). NH3 (5). NH3+HNO3=NH4NO3 (6). 不属于 (7). 4NH3+5O24NO+6H2O【解析】【分析】F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F为NH3;由,D应为铵盐,因E中也含有氮元素,故E为NaNO3,则D为NH4NO3,由,C应为HNO3,A和 B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则A、B分别为NO2、NO。三个反应方程式分别为:;。【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C、D、F分别为:NO2、HNO3、NH4NO3、NH3;(2)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没有化合价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F是NH3、B为NO,即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NO和H2O,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