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板块二中国近代史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西桂林一模)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解析:选C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二十年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夏燮的中西纪事均反映了当时世界形势,这会推动国人
2、重新审视世界格局,故选C项;新思潮萌发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但这种思想的理性化不能直接推动近代化运动,排除A项;材料中的历史地理方面的著作仅对当时世界形势进行介绍,未认识到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是部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表现,但当时国人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因而新思想不能反映广大国人的要求,排除D项。2(2019广东湛江调研测试)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B民族资本主
3、义的发展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解析:选C由“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主要指思想的转变,而不是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战思想,而不是强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由“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变,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思想的转变,而不是强调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3(2019辽宁凌源一模)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直接照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
4、制度B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C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的斗争需求D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解析:选B依据材料“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可知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仍然强调君主的权威,所以应该是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故选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而康有为仍然强调君主权威,所以不是直接照搬英国的君主立宪,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而非中国人民的斗争需求,排除C项;康有为维新思想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渐进的改良,而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
5、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不能为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排除D项。4(2019吉林期末)据记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创办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起初在京师多是赠予阅读,不久士大夫争相阅读,其后“报刊盛行”。这反映出维新人士()A已开始尝试现代营销策略B致力于打破政府的报刊管制C注重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D重视提高国民群体文化素质解析:选C由“创办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起初在京师多是赠予阅读,不久士大夫争相阅读,其后报刊盛行”可知维新人士比较注重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故选C项;通过创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并不能说明他们开始尝试现代营销策略,而且营销主要是通过广告等对
6、产品进行介绍和推荐,但维新派的报纸主要是开阔大家的眼界,让更多人认识新的思想,营造较好的社会氛围,排除A项;B项题中并未涉及,排除B项;维新派创办的报纸主要是宣传维新思想,并不能说明重视提高国民群体文化素质,排除D项。5(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D主张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解析:选C虽然材料中李大钊对中国传统
7、持完全的否定态度,但这并没有涉及对“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信息的解读,这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A项错误;同样,“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也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B项错误;由“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可知,李大钊在这里对中西方文化持绝对的否定和肯定态度,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差,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得知,李大钊主张对西方文化持绝对的肯定态度和全盘的吸收对策,故D项错误。6(2019广东广州调研)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
8、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解析:选D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排除B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7(2019湖南衡阳二模)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
9、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解析:选B据题干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并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苏俄,巩固工农联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时,苏俄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C项;孙中山的侧重是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有相同之处,说明有利于改善民生,且新三民主义的节制资本带有抑制垄断的意图,排除D项。8(2018四川宜宾三模)1924年8月,孙中山指
10、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解析:选A由“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由“1924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国民革命军中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反映了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
11、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9(2019湖北武汉调研)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解析:选A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
12、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排除B项;根据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只是区别,不是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C项;D项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排除D项。10(2019山东滨州模拟)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B明确了建立
13、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与题干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中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决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与题干中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得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故D项正确。11(2019安徽六校测试)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
14、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A缺乏人才B缺少技术C开局不利 D迎难而上解析:选D材料“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说明在巨大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故选D项。12(2019安徽黄山二模)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时间(年)194919531956文
15、科学生占比10%14.90%9%A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受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此时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19531956年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的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四川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
16、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
17、: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
18、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整体来看,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产生发展的整个历程,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儒家核心思想贯彻始终,体现了其传承性;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涵盖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体现了多样性;在儒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来发展完善自己,如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宋明理学又吸收了道教、佛教的理论来完善自己,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完善自己,但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又注重和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其本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
19、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 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从材料二“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倡导新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念,由为专制服务到为民主政治服务;从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个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向近代的转变是由中国社会现实决定的。北洋军阀的黑
20、暗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第(3)问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认知,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还可以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
21、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为民主政治服务;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原因: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4(2019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
22、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850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著作超过社会科学著作,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科技的时代要求;19021940年社会科学著作逐渐超过自然科学著作,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逐渐上升到政治、文化等领域。因而可拟定论题为
23、近代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文化领域。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阐述: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科学与技术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达尔文的进化论、电磁学、石油技术、化学技术、内燃机技术等出现和发展,西方的科技和军事相对于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建立了军事工业,发起了洋务运动,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又从制度方面学习西方,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又从传统文化改造方面进行社会思想的启蒙。结论:可见,近代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