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仁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方勇教授开创“新子学”,尝试为整个诸子学界乃至思想界探索发展新方向。“新子学”所主张的多元文明的观念已经成为常识,当代的学术眼光应更为开放,不应对经学、子学做出高低判断,也不必拘泥于六家九流之说。先秦经典是不同源头思想融汇的成果,我们应当一视同仁,观其会通,发掘早期文明之幽光,熔铸现代中国之魂魄。先秦是中国哲学的开创期,构成了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核心内容。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先秦诸子大多着眼人间,有
2、强烈的现实关怀,儒家如此,道家也如此。先秦时代思想多元并起,道、儒、墨、法四家的影响都很大。儒家虽然保守,但是其人文传统是值得肯定的。墨家可以说是古代的社会主义者,其兼爱的思想蕴含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对亲亲政治的批评到今天还有意义。法家反对人治,主张法治,反对贵族特权,积极入世,这些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诸子各家间思想相斥又相生,道家的艺术心态可以调剂法家的泛政治主义与儒家的伦理绝对主义,其天道自然的观点也可以纠正儒家的天命论和墨家的天志论,而儒、法、墨积极入世、顽强奋斗的精神,则又可以补道家无为之不足。诸子学自诞生伊始,各派之间便蕴含着“对话传统”与互补的可能,作为儒道两派创始人的孔、老二位
3、先哲便有过相会和交流,许多典籍中尚保存有他们交谈的相关内容。从这类记载来看,孔、老对于混乱的时代该如何应对,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对待周代礼乐制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孔、老之间观点的差异代表了儒道两家文化观的差异,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价值取向和处世态度的分歧,这也让中国文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传统。不过,孔、老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学术宗旨的差异恰恰为两者之间的互补提供了可能,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指出的:“这两派思想主张如同两极那样背反,但它们又像同一个轴的两极。”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中则将孔子跟苏格拉底、佛陀、耶稣一同列为“思想范式的创造者”,把老子列为“原创性形而上学家”,并认
4、为孔、老只不过是同一个基本的见解所产生的相反的实践结果而已,虽然两位大师放眼于相反的方向,但他们实际上立足于同一基础之上。诸子学研究可以为当今世界展示一个多元的古代世界,各家互补,共生齐鸣。我之所以对方勇教授的工作表示赞赏,正是缘于这点。历来子学研究成果固然丰硕,但我们要面对的是现代中国的复杂情境,故而当代子学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应在世界哲学的大背景下,召唤出中国哲学的真精神,开出新境界。(摘编自陈鼓应当代子学要有更开阔的视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天命论与伦理绝对主义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保守成分,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其人文传统的肯定。B.主张积极入世的墨家
5、在汲取了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后,对自己持有的天志论进行了适当的纠正。C.主张法治、反对贵族特权的法家与对亲亲政治进行批评的墨家都主张人人平等并持有兼爱的思想。D.在现实关怀、积极入世与顽强奋斗等方面先天不足的道家思想以自身的艺术心态影响着先秦诸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探讨先秦诸子思想多元共生的现象,旨在发扬方勇教授倡导的“新子学”的多元精神。B.文章阐释了儒、墨、法三家思想的特点,并指出道家与这三家思想相斥相生,充满辩证色彩。C.文章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进行对比,证明了先秦诸子思想有对话、互补的特点。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
6、论述,最后指出新子学发展的出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方勇教授的“新子学”非常赞赏,是因为“新子学”主张的多元精神是当前需要的。B.道家思想由于可以调剂和纠正儒家、法家、墨家等的思想而在诸子学说中有超然的地位。C.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研究时,既要认识到各家学说的独特性,也要理解它们之间的会通。D.既深挖先秦诸子的思想内涵,又联系复杂的现实情境,或可使“新子学”获得更纵深的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人口在城镇化的大潮下流动频繁,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徙。原有的城乡二元格
7、局被打破,乡村大批文化精英远离乡村,选择对乡土的整体性逃离。就塑造乡村文化秩序而言,本应肩负乡村文化振兴重任的他们,处于一种“不在场”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的“空心化”。乡土社会的血缘、地缘特征逐渐被削弱,现代化的楼房建筑取代了传统民居,传统村落大量消失。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乡村社会出现了文化景观破碎化与“文化孤岛”现象。城市和乡村本就属于一种整体性文化,城乡文化不应割裂,而应“和而不同”。现在,城市文化破坏了乡村文化生态,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大量流失,乡村文化代际传承出现断裂,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
8、、语言习惯甚至价值观念都在悄然变化。留守农民不再信奉诞生于传统农业文明的价值观念,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普遍出现了集体性身份焦虑。淳朴乡风日渐衰落,“重义轻利”等乡村道德观念被侵蚀,封建迷信、盲目信教等低俗风气逐渐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常态。(摘编自刘志刚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哺)材料二:当前乡村文化困境有目共睹,其根源在于思想观念。不少人以现代化的理论想当然地解释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认为农耕文明所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中国要快速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城市化之路,乡村及其文化的衰落是必然的。这是对乡村文化的误解。中国是一个以农耕开国的国家,其乡村文化创造并保存了世界上最有
9、价值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更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参悟智慧。在与天、地、人的交流中,中国乡村文化创造了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的生活智慧,对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可否认,乡村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在接受城市文化积极影响的同时,其蕴含的民间智慧、淳朴民俗也会对城市文化产生强烈影响,与城市文化形成互补。(摘编自刘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材料三:对于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史的中国而言,城市文化并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状态,城市文化不可能取代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不可能沦
10、为城市文化的附庸。城乡文化具有同源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城乡文化共同的深厚根基。不可否认的是,产生于传统农耕社会的乡村文化,存在着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宜的糟粕,但是乡村文化承载着中国文明演进的根脉。乡村文化凝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城乡文化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发展模式,城乡文化一体化是在保持城乡文化特质差异基础之上的均衡发展,从而形成城乡文化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和谐发展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和发展农耕文明。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简单复制现代城市文明,而是在借鉴城市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有的多村文化的扬弃。在保持乡村文化个性的基础上,重塑乡村文化
11、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推动城乡文化的和谐共生。(摘编自刘志刚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浪潮,大批农村劳动力迁徙到城镇,打破了原来的城乡二元格局,这是导致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的直接原因。B.文化景观破碎化、“文化孤岛”现象、乡村文化代际传承断裂等都是当今乡村文化面临的问题,也是振兴乡村文化应该解决的问题。C.认为我国农耕文明代表了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乡村文化蕴含着祖先的生存智慧,时至今日仍有重要价值。D.振兴乡村文化需要对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扬弃,因为乡村文化既凝聚着中
12、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含有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宜的糟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任何以牺牲乡村文化为代价来推进城镇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B.我国乡村文化中蕴含着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如今这些价值观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冲击。C.振兴乡村文化既需要继承优秀的乡村文化,也需要借鉴城市文化,这样才能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形成与城市文化内涵相同的乡村文化。D.材料一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面临的诸多困境,材料二分析了当前乡村文化遭遇困境的原因,材料三分析了如何重塑城乡文化的
13、关系。6.如何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乔厂长上任记(节选)蒋子龙党委扩大会一上来就卡了壳。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电机厂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想要彻底解决,就要派硬手去,派谁?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局长霍大道的目光,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有一张脸吸引了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
14、。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象征。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手里正摆弄着一支香烟。自从十多年前在“牛棚”里一咬牙戒了烟,他就再未开过戒,只是留下一个毛病,每逢苦苦思索的时候,喜欢找别人要一支烟在手里玩弄,间或放到鼻子上去嗅一嗅。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对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乔光朴手里那支香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堆碎烟丝。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这一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经理”上有局长,下有厂长,能进能退,可攻可守。愿干者可以多劳,不愿干者也可少干;权力不小,责任不大,待遇不
15、低,费心血不多。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的“美缺”。乔光朴为什么偏要下去呢?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仍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乔光朴,现年五十六岁,身体基本健康,血压有一点高,但无妨大局。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这家伙,话说得太满。这无疑是一些眼下最忌讳的语言。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还没有干什么事情,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霍大道激动地抬起眼睛,问:“你还有什么要求?”乔光朴说:“我要请石敢一块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一九五八年,乔光朴从
16、苏联学习回国,被派到重型电机厂当厂长,石敢是党委书记。两个人把电机厂搞成了一朵花。石敢是个诙谐多智的鼓动家,他的好多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揪住了辫子,他在“牛棚”里常对乔光朴说:“舌头是惹祸的根苗,我早晚要把这块多余的肉咬掉。”一九六七年秋天的一次批判会上,台子高高地搭在两辆重型翻斗汽车上;散会时石敢一脚踩空,笔直地摔下台,腿脚没伤,舌头果真咬掉了一半。从此,石敢成了半哑巴,公共场合从来不说话。局里几次要给他安排工作,他借口自己是残废人不上来。今天一早,乔光朴派人借口有重要会议把他叫来了。乔光朴把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告诉了石敢,希望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石敢却长时间不吭声,探究的、
17、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石敢到底说话了,语言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出“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乔光朴急了:“老石,难道你躲在干校不出山,真的是由于怕了?”石敢不想辩解地点点头,认账了:“我只有半个舌舌头,而且剩下的这半个如果牙齿够得着也想把它咬下去。”“你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党委书记,我要回厂,你不跟我去不行!”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胡说!”乔光朴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掉个舌头尖思想就算残废啦?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吐掉了?”石敢被刺疼了,肩头抖动了一下。乔光
18、朴诚恳地说:“老石,你不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咳,大个子”石敢叹了口气,用了他对乔光朴最亲热的称呼。这声“大个子”叫得乔光朴发冷的心突地又热起来了。石敢立刻又恢复了那种冷漠的神情:“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不过,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当他们两个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委员们也就这个问题形成了决议。霍大道对石敢说:“老乔明天到任,你可以晚几天,休息一下,身体哪儿不适到医院检查一下。”石敢点点头走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营造了紧张沉闷的氛围:党委扩大会上众人沉默不语,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
19、头厂去的人不多,这种开篇为主人公的亮相设置了背景。B.小说中的霍大道是乔光朴的上级,他熟悉乔光朴的个性,欣赏乔光朴毛遂自荐、不留退路的工作作风,同意了乔光朴让石敢任党委书记的请求。C.小说应和当时的时代,塑造并热情讴歌了改革家乔光朴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也对当时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批判,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D.小说中写石敢咬掉自己半个舌头而成了半哑巴的情节,写出了“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从侧面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增加了小说的深度。8.小说写了乔光朴和石敢的对话,请简要分析对话过程中石敢的心理活动。(6分)9.乔厂长上任记被誉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中,改革家乔光朴的形象鲜明生动。请结合全
20、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乔光朴这一改革家形象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力主和议,金人欲以河南地归我。应辰上疏,谓:“和议不谐非
21、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场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始至,或以其书生易之,已乃知吏师所不能及。丞相赵鼎死朱崖,应辰为文祭之,吏付之火。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乃出知婺州。郡积欠上供十三万,朝廷命宪漕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服阙,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
22、书。李显忠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塑显仁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逊。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尝以先畴逊其兄衢,虽无屋可居不顾也。(节选自宋史汪应辰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B.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
23、/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C.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D.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举,即乡试中式。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B.幕府,指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是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也作“莫府”。幕府之中,一般有参军、主簿等官职。C.秘书省,官署名。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南北朝始
24、定名为秘书省,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校正郎、正字等官。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在宋代,官员年老退休后被任诸宫观置使、判举、提点等职位,无职事,只领俸禄,被称为奉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应辰勤奋好学,读书天资聪颖。家贫没油点灯,他常常拾柴草点火看书;汪应辰向别人借书看,一过目就不会忘记。B.汪应辰敢于进谏,具有政治远见。曾秘密觐见,要求皇帝勇于自省;面对秦桧的议和主张,提醒皇帝要有内忧外患的防备。C.汪应辰执政有方,注重政风建设。在担任婺州知州时,补交了郡里积欠的赋税;暂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时,上书提倡节俭。D.汪应辰重情重义,本性忠厚友善
25、。听说丞相赵鼎去世,汪应辰写文章祭奠;曾把祖先的田地让给其兄,没房子住也不后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2)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夜泊水村宋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绝大漠: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26、。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久凋零”写出了诗人被弃置已久的失落,“未勒铭”点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B.颔联借助典故,表现出诗人报国杀敌的决心,同时劝慰同僚不要为自己担心流泪。C.颈联中“一”与“万”的强烈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D.此诗有别于从个人遭际出发的感怀诗,立足于报国之志未酬,更具崇高壮烈的色彩。15.诗歌的尾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
27、关心国事、潸然泪下的句子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神话中的仙山来烘托天姥山神秘莫测的两句是“ ,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思及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不禁发出“ ? ?”的困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逾百天,截至2020年7月底,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然而,社区间落实水平 ,个别社区改善情况不明显。针对此情,北京将全面展开“盯桶战术”,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盯桶战术”需要专人值守垃圾桶,指导并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督促居民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类。这
28、看似是“笨方法”,却是 的好方法。有人认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方法不太适合推广,但是,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万事开头难,要扭转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使“蛮劲儿”也得使“巧劲儿”。传统思维是通过处罚来达到 的效果,但单一的处罚容易使民众形成抵触情绪,一旦脱离有效监管还可能 。监管方如果能辅之以正向激励的机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参差不齐 上行下效 三令五申 死灰复燃B.良莠不齐 行之有效 三令五申 东山再起C.良莠不齐 上行下效 令行禁止 东山再起D.参差不齐 行之有效 令行禁
29、止 死灰复燃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垃圾分类如果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B.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因为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树立。C.垃圾分类如果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D.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居民或许更能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B.或许
30、更能让居民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C.或许更能让居民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并感受到行为的价值D.居民或许更能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并感受到行为的价值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粥清淡易消化,而且喝粥可以帮助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很多人选择长期喝粥。比起其他食物,粥软烂且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病情较重的胃病患者喝粥有益处, 。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此外, 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除淀粉酶外,唾液中还有黏蛋白,它可使食物润滑,易
31、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 ,就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影响食物在肠胃的消化吸收。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概括第12版新华字典的新变化。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20年8月10日,第12版新华字典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新版新华字典根据国家规范和教学需求增补字头,紧跟时代增补“初心”“点赞”“二维码”等新词,贴近生活增补字词新义新用法,如“萌”等。它还针对需求增补实用字音,如医学术语“卒(c)中”。第12版新华字典完善了部首检字表,更新了附录信息,每页还附有二维码,用新华字典APP扫码后可听到每个字的读音
32、,看到笔画的先后顺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主旋律;20世纪40年代,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一曲南泥湾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遍大江南北;20世纪50年代,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出了志愿军战士浓烈的爱国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20世纪90年代,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入人心,春天的故事激励了无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都是追梦人乘风破浪再出发等歌曲激发出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力量,“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是中华儿女的
33、真实写照。而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一曲众志成城唱响了华夏儿女凝聚一心、阻击疫情的豪情。校报要举办“歌曲与时代”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比赛,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怀仁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及解析1.AB项“在汲取了纠正”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道家“天道自然的观点也可以纠正儒家的天命论和墨家的天志论”,且文中并未提及墨家是否对自己持有的天志论进行了纠正。C项“都主张人人平等并持有兼爱的思想”错,“都主张人人平等”无中生有,且文中只说墨家有兼爱的
34、思想。D项“在现实关怀、积极入世与顽强奋斗等方面先天不足的道家思想”错,由原文“先秦诸子大多着眼人间,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儒家如此,道家也如此”可知,道家也有“现实关怀”。2.C“文章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进行对比”错,梳理文本第四段内容可以发现,此段直接点出两者的观点有分歧,然后对两者的差异进行评价,提出两者是互补的,并没有将两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对比。3.B“有超然的地位”错,从文中来看,道家思想可以调剂和纠正儒家、法家、墨家等的思想,而儒家、法家、墨家的思想又可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先秦经典是不同源头思想融汇的成果,我们应当一视同仁”。4.A“这是导致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的直接原因”错,根据材料
35、一第一段可知,导致乡村文化“空心化”的直接原因是“乡村大批文化精英远离乡村”。5.C“形成与城市文化内涵相同的乡村文化”错,根据材料三“在保持乡村文化个性的基础上,重塑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知,乡村文化应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不应追求与城市文化相同的内涵。6.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属于一个整体,不应割裂,而应“和而不同”。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具有互补关系:乡村文化会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也会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两者相互支持,互为补充,能够和谐共生。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具有同源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城乡文化共同的根基。(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7.D“写出了文化大革命对
36、人的摧残,从侧面体现了小说的主题”错,联系全文来看,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改革,歌颂敢于改革的人,并非抨击“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8.不敢追随乔光朴去担任电机厂的党委书记,过去遭受的迫害让他心有余悸,感到畏惧。承认自己思想残废了,心灰意懒,不想有所作为。乔光朴的责问让石敢内心受到震动,同意出山,但又对前景感到不安。(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9.肖像描写。以霍大道为观察视角,描写了乔光朴的眉弓、眼睛、双颊、阔脸,写出了乔光朴坚毅无畏、充满力量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小说中写了乔光朴摆弄香烟,把香烟捏成烟丝的细节,写出了乔光朴深思熟虑的形象特点。对比手法。许多老干部对“美缺”梦寐以求,而乔光朴却不在乎,
37、主动请缨去下面当厂长;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而乔光朴却立下“军令状”。写出了乔光朴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特点。语言描写。小说中有多处对乔光朴语言的描写,“别人不说我先说”“我愿立军令状”等富有个性的语言,突出了乔光朴高度的责任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如“对话描写”“侧面烘托”等,只要分析合理,也可给分)10.B“应辰少受知于喻樗”的意思是“汪应辰少年时得喻樗赏识”,“既擢第”的主语应该是汪应辰,“受知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初任”的主语应是汪应辰,“赵鼎为帅”语意完整,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11.D“在宋代,官员年老退休后被任诸宫观置使、判举、提点
38、等职位”错,被任职的不仅有年老退休的人,也有自请充任的人。如文中“请祠”的汪应辰就是自请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12.B“曾秘密觐见”错,原文中只说“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13.(1)皇上看了他的回答,猜测他是年高德重之士,等到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皇上很诧异。(关键词“对”“意”“异”各1分,句子大意2分)(2)等到张九成遭父丧,言官仍抨击他,而汪应辰不远千里前去慰问,人们都认为很危险。(关键词“言者”“吊”“危”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汪应辰家中贫穷没灯油点灯,他常常拾柴草点火夜以继日地看书。汪应辰向别人借书看,一过目就不会忘记。汪应辰未
39、满二十岁,首先被荐举参加乡试,又参加礼部考试,(名次)居于前列。当时赵鼎是宰相,请他到(官府的)学堂,认为他很非凡。绍兴五年,汪应辰考中进士第一名,(当时)才十八岁。殿试策问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题目,汪应辰回答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把极为忠诚当作根本,在于国君反省探求内心罢了。皇上看了他的回答,猜测他是年高德重之士,等到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皇上很诧异。汪应辰少年时得喻樗赏识,已经考中进士后,了解到张九成贤良,问过喻樗后,就去跟随张九成游学,学问更加长进。汪应辰刚任职时,赵鼎为将帅,幕府的事全部询问他。汪应辰被征召授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桧极力主张议和,金人想把黄河以南一带归还宋朝。汪应辰上书,说:
40、“和谈不成不是所要担忧的,和谈成了但国人因循守旧没有防备才令人畏惧。不同意见不停止不是所要担忧的,不同意见停止了,但上下互相欺瞒才令人畏惧。金人即使与我们互相往来和好,战场上应该各自警戒,以防备他日侵犯。”汪应辰的奏章上达,秦桧很不高兴,让他出任建州通判,汪应辰于是请求充任祠禄官以回京。张九成被贬官到邵州,往来的朋友都断绝了来往,汪应辰时常与他互通音信。等到张九成遭父丧,言官仍抨击他,而汪应辰不远千里前去慰问,人们都认为很危险。汪应辰任袁州通判,所有经他裁决的事情,人们都没有不同意见。他刚到袁州时,有人因为他是读书人而轻视他,后来才知道吏师也比不上他。丞相赵鼎死于朱崖,汪应辰写文章祭奠他,官吏
41、把祭文放入火中(烧掉了)。第二年,汪应辰被征召授任吏部郎官,升任右司。汪应辰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到地方任职,丞相极力挽留他,汪应辰说:“母亲老了,不可以推迟了。”于是他出任婺州知州。郡里累积亏欠上供钱十三万缗,朝廷命令宪司、漕司追究处理,汪应辰说操之过急就会干扰百姓,于是和各县免除百姓久欠的赋税,去除繁重的赋税,约定期限算账,堵塞漏洞,(拖欠的赋税)全部被补交了。不久汪应辰遭逢母丧离职,在其母墓侧搭房而居。服丧期满,汪应辰被任命为秘书少监,暂时升任为吏部尚书。李显忠假冒拟写安丰军功应赏的名单五千余人,汪应辰上奏驳斥了这件事。汪应辰暂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汪应辰独自一人承担繁重的事务,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42、他曾经向皇上上奏:“塑显仁皇后的像,半年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一半,然而办事吏员已经支取了饭钱三万、白绢六百匹两。其他的都和这个差不多。”皇上惊讶费用之多余无用,命令吏部削减开支。汪应辰与人交际温厚谦逊,遇到事情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不行邪僻,在岭峤潦倒失意十七年。秦桧死后,汪应辰才回到朝廷,他刚直方正,敢于直言不回避。汪应辰喜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乐行善事,这出于他的本性,特别忠实友善,曾把祖先所遗留的田地辞让给其兄汪衢,即使没房子可以住也不后悔。14.B“劝慰同僚不要为自己担心流泪”错,颈联的下句,诗人借助典故,表达了对那些高居庙堂的官员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无为的精神
43、面貌的不满。15.尾联回笔写眼前诗人闲泊水村,照应标题;写诗人听到荒寒的汀州上新雁的声音,营造了寂寥的氛围;孤寂的现实与前三联中抒发的报国情怀形成对比,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之情。(每点2分)16.(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每空1分)17.D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应选用“参差不齐”。行之有效: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语境中修饰的是“好方法”,应
44、选用“行之有效”。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语境中强调的是通过处罚要达到的效果,应选用“令行禁止”。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语境说的是居民长久以来的习惯,应选用“死灰复燃”。故选D。18.D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语序不当,“可能”应调到“会”之前;二是“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中,“意识”和“达成”搭配不当,应将“达成”改为“养成”。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19.B解答此题需要对括号前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从“如果”的位置来看,本句
45、的主语应是“监管方”,那么括号内所填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监管方”,据此排除A、D两项。分析B、C两项,从事理逻辑来看,应是先“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再“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排除C项。故选B。20.(示例)但长期喝粥就另当别论了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如果)经常喝粥而没有咀嚼动作(每处2分)21.增补字头,增补新词,增补字词新义新用法;(2分)增补实用字音;(1分)完善了部首检字表,更新了附录信息,每页还附有二维码。(2分)22.【写作指导】本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材料,二为写作任务。首先,解读材料:材料第一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主旋律”是总领句,之后列举了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具体阐释了“歌曲与时代”的关系歌曲能反映时代,歌曲能激励人心,振奋士气。然后解读写作任务:主题的限制必须围绕“歌曲与时代”来写;写作情境的限制参加校报举办的征文比赛。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写一首歌,也可以写一类歌,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歌曲,但不管如何选材,所写的这首歌或这类歌都要能体现时代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等,要深入挖掘隐含在歌曲背后的时代因素,还要融入“你的认识和思考”,不能只罗列歌曲,泛泛而谈。参考立意:“歌曲是时代的镜子”;“歌曲为时代发展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