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将某植物的幼苗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下图为该幼苗尖端以下部位的横切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幼苗尖端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单侧光来自b侧,导致该处生长素浓度高C. a侧细胞的伸长速度小于b侧D. 其向光侧相当于将茎横放的远地侧【答案】B【解析】分析】1、析图:由胚芽鞘尖端以下伸长区横切片来看,b侧生长快,向a侧弯曲生长了,说明单侧光来自a侧,才能向光弯曲生长。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在于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3、胚芽鞘有背地性。【详解】A、幼苗尖端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B、单侧光来自a侧,
2、导致该处生长素浓度低,B错误;C、a侧生长素浓度低于b侧,故a侧细胞的伸长速度小于b侧,C正确;D、单侧光下,胚芽鞘的向光侧生长的慢,植物会向光生长;横放的植物的茎远地侧生长的慢,茎向远地侧生长,所以其向光侧相当于将茎横放的远地侧,D正确。故选B。【点睛】2. 用不同实验材料对燕麦的胚芽鞘分别进行以下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则实验结果正确的一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3、运输:(1)极性运输:生
3、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4、作用:促进植物细胞生长。【详解】A、燕麦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所以用锡箔套住尖端后,不能感光,因此燕麦胚芽鞘不弯曲生长,A错误;B、生长素可以通过琼脂片,所以右侧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导致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B正确;C、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所以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错误;D、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右侧,导致右侧有生长素,促进右侧生长,向左弯曲,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
4、节、向光性、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相关知识,理解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理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结合图形分析生长素的分布。3.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甲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图乙中的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曲线解读:a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e点对植物生长的效应与a点相同,
5、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此值为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均为抑制生长的“高浓度”。ef段(不含e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详解】b点浓度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故该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a点位于横轴的上方,因此该浓度也能促进芽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弱于b点对应的浓度;c点位于横轴上,因此c点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芽的生长也不抑制芽的生长;d点位于横轴的下方,故d点对应的浓度抑制芽的生长。分析右下图可知,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生长情况比较,芽生长明显快,芽生长明显慢,芽生长与无生长素处理
6、的芽相同,芽生长速度高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而又低于芽;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应关系应该为a、b、 c、d,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c侧相等B. 胚芽鞘b侧IAA含量与b侧相等C. 琼脂块d中的IAA含量与琼脂块d相等D.
7、此现象能证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零时,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起点应在原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速度加快,弯曲角度也越来越大;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促进作用减弱,与先前相比生长速度减慢,弯曲角度也减小。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
8、【详解】A、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c侧相等,A正确;B、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生长较慢,B错误;C、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C错误;D、此现象只能证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但不能证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A。5. 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去顶芽,其目的是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 )A. 增加,抑制侧芽的生长B. 增
9、加,促进侧芽的生长C. 减少,抑制侧芽的生长D. 减少,促进侧芽的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摘心等措施能使侧芽处的生长素降低,促进侧芽生长,从而打破顶端优势。【详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且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降低,促进侧芽生长。故选D。6. 给未受粉的番
10、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这个现象说明A. 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 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 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答案】D【解析】【详解】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A项错误;无籽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B项错误;番茄雌蕊未授粉自然不会有种子,所以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生长,C项错误;给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而得到了无籽番茄,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即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生长素的
11、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并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7. 将玉米种子横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其生长,低浓度促进其生长。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侧,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侧,但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侧和侧的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生长,且浓度高的侧生长快。【详解】在黑暗环境中,玉米种子横放,只有重力这一
12、单一方向的刺激,故根表现为向重力性,茎表现为被重力性,根据分析可知,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侧,B正确。故选B。8.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实验组处理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B.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D.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
13、发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仅做组与组实验的变量是赤霉素,所以只能探究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错误故选C【点睛】9.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按如表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0ppm2ppm0ppmA.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减弱顶端优势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 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由实验结果图示可知: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较快,对比乙与丙可得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生长,对比三组可得:顶芽
14、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侧芽的生长,侧芽中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详解】A、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A正确;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较快,B错误;C、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C错误;D、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侧芽的生长,侧芽中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二者没有协同作用,D错误。故选A。10. 在干旱条件下,研究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B. 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C.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生长素的影响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D. 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
15、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干旱和正常供水情况下脱落酸含量相差很大,而两种情况下生长素的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含量的影响。【详解】由左图可知,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A正确;由由图可知,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干旱处理的5-6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表现上升,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含量的影响,C错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都有所变化,说明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
16、的生理活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和脱落酸对玉米叶片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以及能用文字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1.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B. 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 用NAA处理得到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 甲、乙、丙可在细胞中大量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二者的作用相互拮抗,A正确;B、分析题图中乙、丙的作
17、用可知,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B正确; C、NAA能促进未受精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进而形成无子果实,不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C正确;D、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植物激素含量少,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B. 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C.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不相同的D. 激素传递信息,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送到作
18、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元素;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详解】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并非都是促进生长发育,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A错
19、误;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不相同的,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茎对生长素反应比较迟钝,C正确;激素能传递信息,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起调节代谢的作用,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植物激素的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分析某些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和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属于理解层次。1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B.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C.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 植物激素的合
20、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21、,A正确;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两者对植物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B正确;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D、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D正确。故选C。14. 科研工作者为研究不同生根剂对紫叶紫薇扦插的影响研究了2种生根剂在不同浓度下处理不同时间对插枝条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0mgL-1NAA浸泡3h处理会抑制扦插枝条生根B. 2种生根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C. NAA组随溶液浓度升高,对插枝条生根率的抑制作用增强D. ABT组随溶液浓度升高
22、,对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生根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详解】A、由图可知,200mgL-1NAA浸泡3h处理,生根率依旧比对照组要高,说明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B、图中各条件下都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C、由图可知,ABT组随溶液浓度升高,生根率越高,说明对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C错误;D、由图可知,ABT组随溶液浓度升高,生根率越高,说明对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D正确;故选D。15. 进行肌肉注射药物时,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血液组织液
23、淋巴组织液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D. 【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4、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1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浆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 寒冷环境下的机体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 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会在下丘脑细胞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理清和熟记四大生理调节过程是解题关键。【详解】A.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C. 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错误; D. 只有肾小管和
25、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17.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突触只位于c处B. 兴奋时b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 处表示突触前膜,可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 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与之间为组织液【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图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
26、经中枢、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图中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突触主要位于c处,A错误;B、兴奋时b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错误;C、处表示突触后膜,处释放的递质可引起处产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D、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I与之间为组织液,D正确。故选D。18. 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心跳减慢。当兴奋通过神经心肌突触时,乙酰胆碱会导致心肌细胞膜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 对Na和Ca2通透性增加B. 对Cl、K通透性增加C.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D. 迅速产生局部电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心跳减慢,说明兴奋受到抑制,而N
27、a+和Ca2+通透性增加是兴奋的特征,A错误;B、抑制性递质可以促进Cl-内流,K+外流,让细胞恢复静或保证细胞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B正确;C、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一般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不进入细胞,细胞兴奋性状态改变与它的通透性改变无关,C错误;D、乙酰胆碱对于心肌细胞而言是抑制性递质,迅速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性递质的特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9. 利用不同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
28、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丁C. 甲,乙,丙,丁D. 甲,乙,丙-,丁【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膜
29、外钠离子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乙;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膜内钾离子不能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丙;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大,对应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Na+内流量减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变小,对应甲。综上分析可知,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 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
30、B. 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C. 某人因撞击损伤了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D. 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和中的某些中枢【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是下丘脑,是脑干,是大脑皮层,是小脑,是脊髓,成年人有意识憋尿是在大脑皮层,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不受高级中枢的调节,只是低级神经中枢的脊髓的参与,应是因为,A错误;B、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C、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正确;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能支配低级的神经中枢,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1、掌握和对图形识别能力。21.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B. 都是通过体液运输的C. 定向运输给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D. 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人体内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激素有蛋白质类的,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氨基酸衍生物类的,如甲状腺激素,还有脂质类的,如性激素,A项错误;人体内的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项正确;激素弥散于体液中并通过体液运输,但其运输不具有定向性,并不会定向运输到特定器官,C项错误;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只是作为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D项错误。22. 欲测定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32、是否正常,应采集的分析材料是( )A. 血液B. 甲状腺组织C. 甲状腺周围的组织液D. 淋巴【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详解】人的激素由专门的腺体分
33、泌,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者靶器官。故欲测定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是否正常,应采集的分析材料是血液。故选A。23.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A. 生长激素、胰岛素B.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 胰岛素、性激素D. 性激素、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详解】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三种:蛋白质(多肽类):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这类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这类激素口服后可以被吸收;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口服后也可以被吸收。所以本题可通过“
34、饲喂法”。故选B。24. 人体的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A. 淋巴结B. 胸腺C. 骨髓D. 扁桃腺【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一部分造血干细胞的子细胞在骨髓内直接发育成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子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详解】A、淋巴结是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A错误。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形成T淋巴细胞,B错误。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形成B淋巴细胞,C正确。D、扁桃腺是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D错误。故选C。25. 若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不会发生的是A. 流
35、感病毒在内环境中增殖B. 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C. 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D. 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答案】A【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A项错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引起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正确;效应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之裂解,C项正确;特异性免疫可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D项正确。26.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吞噬细
36、胞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A选项错;图示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对细菌进行了加工处理,并暴露抗原,B选项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呈递给T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C选项错;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同样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D选项错。【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仔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27.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T淋巴细胞,b表示B淋巴细胞,c表
37、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由图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B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记忆B细胞。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过程中各细胞功能,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各细胞及其功能,
38、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 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 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 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 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免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家免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
39、T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详解】A、小鼠B细胞没有进入到家兔的细胞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A错误;B、注射的是小鼠B细胞,所以材料中能得出的是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C正确;D、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错误。故选C。29.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和都有分泌功能,物质I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B. A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C 若某小鼠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
40、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D. 图示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或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A、细胞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细胞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物质是抗体,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A正确;B、A细胞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既能参与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因此当胸腺先天性发育不良时,没有T细胞,则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保留一小部分,C错误;D、细胞是记忆细胞,除来自于细胞或细胞外,也可来自于记忆细胞的自身增殖,D错误
41、。故选A。30. 下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 B 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 B 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B. 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C. 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D. 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
42、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解】A、受体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均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A正确;B、受体和抗体均具有专一性,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正确;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C正确;D、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故选D。31.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效应T细胞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 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又参与体液免疫过程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提高患
43、者的免疫力D. 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通过B细胞增殖分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的,而细胞免疫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被感染的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把细胞内的抗原暴露出来而消灭抗原的过程。【详解】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而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成的,A错误;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一方面分泌淋巴因子,另一方面呈递抗原给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又
44、参与体液免疫过程,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需要考虑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记忆细胞的功能是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D错误;因此选B。【点睛】熟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发生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32.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 第一次注射后,鸡霍
45、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B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正确;由“巴基斯坦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
46、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错误。【考点定位】二次免疫33. 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和HIV侵入机体后,主要感染的细胞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被HIV感染后,人体的体液免疫不受影响B. 两种病毒感染,都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C. 两种病毒感染,都会导致机体患自身免疫疾病D.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埃博拉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起作用。【详解】A.人体的体液免疫中有T淋巴细胞的参与,故被HIV感染后,人体的体液免疫下降,A错误; B. 两种病毒感染,
47、会使免疫细胞受到攻击,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B正确;C. 两种病毒感染,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会导致机体患自身免疫疾病 ,C错误; D.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但不能特异性识别,D错误。34.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 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 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所以可用某些逆转录酶抑
48、制剂来治疗艾滋病;A正确。艾滋病病毒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不是通过唾液、食物或昆虫传播;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必需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D错误。35. 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 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 图中所示抗体和
49、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图中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正确。二、非选择题36. 油菜素甾醇(BR)和赤霉素(GA)是两种植物激素,已知GA对细胞伸长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家做
50、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BR的作用及其与GA的相互关系,请回答以下问题:(1)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不考虑內源激素的影响)若干,随机平均分组,每组粒数相同,分别放入含有不同浓度BR的全营养培养基中培养,10天后测量胚芽鞘和根的长度,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由图1实验结果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BR对胚芽鞘的生长起_作用,对根生长的影响是_。BR和GA作为不同的植物激素共同_植物的生长发育。(2)GA的合成受两类基因的控制,其中GA3基因的表达可诱导GA的合成,GA2基因的表达会导致GA失活。为探究BR对GA的影响,研究者分析了两种BR缺失突变体(d2和d11)中的GA3和GA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
51、所示。BR缺失突变体中,GA3基因的表达量_(填“上升”或“下降”),GA2基因的表达量_(填“上升”或“下降”);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植物体内有活性的GA含量_。由此得出结论是:BR通过_,从而促进细胞伸长。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研究者又检测BR过量合成突变体(m107)中mRNA表达量。若结论成立,请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实验结果_。【答案】 (1). 促进 (2). 在低浓度时促进伸长,浓度升高后抑制伸长 (3). 调节 (4). 下降 (5). 上升 (6). 降低 (7). 促进有活性的GA合成 (8). 【解析】【分析】观察图1,左图中随着油菜素甾醇(BR)浓度的增加,胚芽鞘长度增大;右
52、图中随着油菜素甾醇(BR)浓度的增加,根长度先增大后减小;根据图2显示,两种BR缺失突变体d2和d11的GA3都比野生型低,GA2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比野生型高。【详解】(1)根据图1,随着油菜素甾醇(BR)浓度的增加,胚芽鞘长度增大,而根长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BR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根生长的影响是在低浓度时促进伸长,浓度升高后抑制伸长。已知GA对细胞伸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BR和GA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2)据图2可知,d2和d11都是BR缺失突变体,其GA3基因的表达量都比野生型下降,GA2基因的表达量都上升;由于GA3基因的表达可诱导GA的合成,GA2基因的表达会导致GA失活,因此
53、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植物体内有活性的GA含量降低。据此可知,BR缺失突变体中GA的合成下降,由此得出结论是:BR通过促进有活性的GA合成,从而促进细胞伸长。根据以上推测,BR通过促进有活性的GA合成,从而促进细胞伸长,则BR过量合成的突变体m107中GA合成量比野生型要高,由于GA3基因的表达可诱导GA的合成,GA2基因的表达会导致GA失活,因此m107个体中GA3基因的表达量要比野生型高,GA2基因的表达量比野生型低,图示如下:【点睛】本题结合BR的作用及其与GA的相互关系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并根据试题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37.
54、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的发现,这与2011年“利用树突状细胞开发疫苗治疗癌症”获同样奖项的发现,均是基于人类对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机制的分析为基础研究突破。下面是两项成果部分研究内容。(1)根据图1分析,树突状细胞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_给T细胞后,激活T细胞的_过程,产生的_细胞会最终将肿瘤细胞裂解。(2)为了使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肿瘤抗原,研究者的具体做法是:将_注入从患者体内取出的树突状细胞内,再将成熟表达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输入到_,实现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成员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的作用。(3)根据图2分析,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
55、会借助细胞表面_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子,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的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_免疫监视。依据这一发现,科研人员研制了两种特异性极强的靶向药物,请结合图2推测两种药物的抗肿瘤机理_。【答案】 (1). 呈递 (2). 增殖分化 (3). 细胞毒性T细胞 (4). 肿瘤细胞的RNA或肿瘤抗原 (5). 患者体内 (6). TCR(糖蛋白) (7). 逃脱 (8). 阻止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解析】【分析】如图:研究内容是把肿瘤细胞或RNA注入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表达肿瘤抗原,把这种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注入人体
56、,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通过细胞免疫把肿瘤杀死。【详解】(1)根据图1分析,树突状细胞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会最终将肿瘤细胞裂解。(2)如图:为了使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肿瘤抗原,研究者的具体做法是:将肿瘤细胞的RNA或肿瘤抗原注入从患者体内取出的树突状细胞内,再将成熟表达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3)根据图2,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会借助细胞表面TCR(糖蛋白)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子,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的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
57、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依据这一发现,科研人员研制了两种特异性极强的靶向药物,机理应该是阻止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点睛】本题以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研究成果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图文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描述。38.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1)生长素为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作用的一类化
58、合物。本实验中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货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3)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葙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59、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答案】 (1). 调节 (2). 1 (3). 氧气 (4). 均匀 (5).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6). 切段中内源激素 (7). 7.0 (8). 有 (9).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10). C (11). 重复实验【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生长素类似物类似生长素的生理功能,能调节植物的生长;由图可知,本实验中1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含量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二是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3)实验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对照组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
60、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本实验研究激素的作用,切段中含有内源激素,会影响实验结果,而通过在蒸馏水中浸泡,可减少其含量,降低对实验的影响。(4)根据图,对照组的切段平均长度是7.0mm;实验组中切断长度长于对照组的,说明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切段的生长: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促进伸长作用减弱。(5)实验应尊重客观事实,实验结果不能随意修改,应如实填写,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多次重复实验。【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9. 每年的7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1)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主要取决于果肉细胞_的增加和细胞_的增大。(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内_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_减弱,果实体积增大减缓。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内_和_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推测上述激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促进了_
62、(填激素名称)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_作用的结果。【答案】 (1). 数量 (2). 体积 (3). 细胞分裂素 (4). 分裂 (5). 脱落酸 (6). 生长素 (7). 乙烯 (8).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解析】【分析】从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图,可以看出:7月29日9月27日期间,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下降;9月7日9月17日期间,生长素、脱落酸的含量有所增加。果实的体积膨大,前期靠细胞迅速分裂的细胞数目的增多,后期靠细胞体积的膨大。【详解】(1)生物的生长包括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过程。(2据图可知,在7月29日9月27日期
63、间,细胞分裂素的含量降低,使细胞的分裂减弱;同时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增加;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3)据图可知,果实的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点睛】本题结合实验结果图示,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_病,TNF-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
64、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_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_,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_。(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_,因此最好在治疗
65、过程中间断补充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3)G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造模组进行如下处理,造模组前期处理需完成RA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完成实验方案(选填选项前的符号)。组别前期处理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后期处理正常对照组_造模组注射弗氏完全佐剂_模型组:_姜黄素组:_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b注射生理盐水 c 注射姜黄素 d关节肿胀 e关节不肿胀后期处理15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两类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值,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_,乙类细胞
66、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答案】 (1). 自身免疫病 (2). 特异性受体 (3).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 TNF-和IL-6 (5). IL-4和IL-10 (6). 减退 (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8). b (9). e (10). b (11). b (12). d (13). c (14). 姜黄素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解析】【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
67、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详解】(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TNF-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根据题意可知,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图1柱形图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
68、平均含量,其中健康人的TNF-和IL-6含量较低,IL-4和IL-10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和IL-6,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IL-4和IL-10。(2)根据图2信息可知,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GC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3)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根据题意可知,“造模组前期需完成RA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而造模组注射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因此两组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分别为:关节不
69、肿胀和关节肿胀。后期处理仍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正常对照组仍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同样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姜黄素组需要注射等量的姜黄素。具体处理如下:组别前期处理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后期处理正常对照组beb造模组注射弗氏完全佐剂d模型组:b姜黄素组:c后期处理15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两类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值,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姜黄素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特异性免疫调节的过程,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点,能够根据题图信息解答,同时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以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41.
70、 黄瓜育苗过程中遇高温会引起徒长现象,徒长苗易倒伏且产量低。科研人员研究了外施蔗糖溶液对黄瓜下胚轴伸长的影响,为黄瓜育苗提供一定的指导。(1)挑选萌发的黄瓜种子播种于不同蔗糖溶液处理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天后测量下胚轴长度,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实验结果说明, 培养条件下_, 培养条件下_。但如果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使用蔗糖溶液的浓度过高,则会造成幼苗根部由于_死亡,综合考虑后确定防止高温徒长的最佳蔗糖处理浓度为 。(2)为探究蔗糖影响黄瓜下胚轴生长的机制,取不同处理下黄瓜幼苗下胚轴中段制作石蜡切片,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并统计细胞长度(见下图深色标记细胞)。由图可知,高温通过促
71、进黄瓜下胚轴细胞_导致幼苗徒长,而蔗糖可以_。推测蔗糖的作用很可能与生长素有关。为验证上述推测可进一步测定上述4组黄瓜幼苗的_。【答案】 (1). 蔗糖浓度和温度 (2). 蔗糖溶液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伸长无显著影响 (3). 随溶液浓度升高,蔗糖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增强 (4). 细胞过度失水 (5). 伸长 (6). 抑制下胚轴细胞伸长 (7). 下胚轴生长素的含量【解析】【分析】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外施蔗糖溶液对黄瓜下胚轴伸长的影响,为黄瓜育苗提供一定的指导。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另外该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详解】(1)通过题干和图片分析可知
72、,该实验自变量是不同蔗糖和不同的培养温度。因变量是胚轴的长度。实验结果说明, 20培养条件下蔗糖溶液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伸长无显著影响;35培养条件下随溶液浓度升高,蔗糖对黄瓜幼苗下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增强。蔗糖溶液的浓度过高,会造成幼苗根部细胞过度失水死亡,综合考虑后确定防止高温徒长的最佳蔗糖处理浓度为15mM 。(2)由图可知,只考虑用水处理,培养温度分别在20和35;35环境下,细胞的长度长于20条件下细胞生长长度,同理只考虑用蔗糖处理,培养温度分别在20和35,同样是35环境下,细胞的长度长于20条件下细胞生长长度,由此可得出高温通过促进黄瓜下胚轴细胞伸长导致幼苗徒长。同一个温度培养条件下,观察到用蔗糖培养的黄瓜下胚轴的细胞长度短于用水培养的细胞长度,故可得出蔗糖可以抑制下胚轴细胞伸长。推测蔗糖的作用很可能与生长素有关。为验证上述推测可进一步测定上述4组黄瓜幼苗的下胚轴生长素的含量。【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题干相关信息完善实验步骤并推测实验结果,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