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建议用时:45分钟)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A BCD2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1D2.C第1题,人类工业生产和汽车使用过程中需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应图中的环节,故选D。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C正确;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变化不确定,有的纬度会增加,有的纬度可能减少;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
2、扩大;全球火山地震发生受内力作用影响,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回答第3题。3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ABCDB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
3、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4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5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4D5.D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第4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
4、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选D。第5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故选D。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67题。6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
5、效执行,这将会导致()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7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A消耗的资源少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术先进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6B7.B第6题,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将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第7题,发达国家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全球污染的份额大,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竹子是亚热带植物,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据研究表明,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据此完成第8题。8与现代相比,我国的仰韶时期()A欧洲曾
6、出现小冰期B喜马拉雅山雪线较高C台湾海峡比较狭窄D黄河流域降水量偏少B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有竹子分布,说明气温较高。读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9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可知,近百年来,海平面出现()A波动下降B呈直线上升C波动上升D总体上变化不大10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A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B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C加剧风暴潮的危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败D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现象9C10.B第9题,读图可知,全球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故选C。第10题,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
7、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土地和农田盐渍化。A、C、D选项不属于给农业带来的直接危害,故选B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图甲图乙(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_(“正”或“负”)相关关系。(2)从图乙看出温
8、度变化的特点是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效应。(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双选)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过度砍伐森林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随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两者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第(2)题,从图乙可看出温度波动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第(3)题,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砍伐森林和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B、D两项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浓
9、度;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影响较小。第(4)题,避免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从增加植被面积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来分析,如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控制人口数量等。答案(1)正(2)波动上升温室(3)BD(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由Jan Martin Will设计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据此回答1214题。12该图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性质上的差异性性质上的普遍性危害的全球性影响的单一性ABCD13在应对全球气
10、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A共同B不同C有区别D共同但有区别14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创建绿色家庭ABCD12B13.D14.C第12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环境问题的性质上是相似性和普遍性、危害的全球性。第13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14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加造成的;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速增加的趋势;垃圾分类是处理
11、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15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全球陆地面积缩小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ABCDC全球变暖的同时,海水会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冰川会因温度升高而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以致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所以正确;随着冰川的融化,冰川面积会缩小,使山地冰川的下限雪线随之上升,可见错误;随着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加剧,湿润程度减弱,干旱程度加强,将不利于耕作,被草原代替,正确;而高纬度地区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也随之增加,错误。16读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12、甲烷、氯氟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l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候变暖?(2)简要回答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4)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
13、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解析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此题考查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此题考查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气候变暖,降水和水
14、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也有影响,其中有利的影响是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但是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第(3)题,此题考查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
15、高利用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 排放;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第(4)题,此题考查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答案(1)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4)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