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体系把握要点有关现代中国科教与文艺的5个关键点(1)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2)两个文艺方针:“双百”方针、“二为”方向。(3)三个教育方针:“全面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三个面向”。(4)五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银河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三个发展阶段:“文革”前17年、“文革”十年、“文革”后(改革开放时期)。 回扣教材知识一、科技1“两弹一星”(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面临核威胁。(2)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1970年,我国第一颗
2、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意义: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号”巨型计算机。5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二、“双百”方针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提出:195
3、6年春,毛泽东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贯彻(1)成就: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2)经历挫折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成“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危害: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3)文艺的春天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表现: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
4、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5.实行“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有利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三、教育事业1开基创业(1)制定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5、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遭到挫折(1)表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人才的缺乏和断层,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3复兴发展(1)教育改革时间措施“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制定义务教育法中等、高等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实
6、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的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补课程知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政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民主法制逐步发展完善,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国力迅速增强,对科技的需求大大增强。(3)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继承并借鉴中外优秀科研成果,并在创新中求发展。(4)其他:优
7、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等。2不利因素(1)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比较直接的是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普遍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3)相当一段时期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二、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直到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这没有
8、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经济上对华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而无暇顾及发展科技,从而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积极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登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探究重
9、难知识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材料一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新华社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一、二,说明这两项重大科技成就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点。信息获取材料一反映了核武器的研发。在中苏关系恶化、帝国主义对中国封锁的情况下,中国为了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维护国防安全,集中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科技。材料二中“神舟”六
10、号的发射注意计算经济效益及和平利用太空,反映出21世纪初期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而国际上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史论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
11、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二、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解读材料中的“推荐制度”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制度。“恢复文化考试”的决定反映出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恢复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社会要求。史论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影响阶段方针政策影响新中国
12、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改革开放新时期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
13、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三、全面认识“双百”方针材料从1979年到1981年历史研究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洋务运动的大讨论。论争双方,阵营分明。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而且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解读材料主要说明了“文革”结束后,学术领域出现了对
14、洋务运动评价的争论。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辩证认识的态度;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坚持全面进步的观点。材料最后两句话说明学术界争鸣越来越多,学术气氛越来越活跃。整则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文革”结束后重新贯彻“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史论形成全面认识“双百”方针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
15、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研高考知命题趋向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1(2017全国卷)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16、()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选C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解决,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排除B项;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D项说法错误。2(2014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
17、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7年10月21日”,可以利用时间进行排除。B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由邓小平提出。材料中高校招生改革的信息反映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变化反映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渴望上大学,大学的“精英式教育”应当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扩招,对个人
18、而言,经过大学教育,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对国家而言,不仅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且改善了未来劳动力的水平和结构,带动了教育事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所以,高校扩招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8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
19、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析:选B2003年,我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符合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要求,B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三者均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要求不符,A、C、D三项错误。4.(2017全国卷)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选C婆媳上冬学是新中国扫盲教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文人画注重
20、写意,与材料作品风格明显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西方流行现代主义,与材料作品风格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作品描述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D项错误。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从探索
21、知识的深度命题5(2015全国卷)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当时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了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D项正确。6(2014天津高考)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
22、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选B根据时间“1952年”可知,此时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下一步的目标是实行“一五”计划和进行“三大改造”,为经济建设服务,故排除A项。此时我国院系调整的目的是为全国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而非仅为天津经济建设服务,故D项错误,B项正确。由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可知,C项不符合当时的背景。 上述两题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
23、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教育为社会服务,必然体现社会需求。上述两题的时空定位是1952年,当时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教育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必然要进行相应调整,学习俄语热潮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则是这种调整的表现。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
24、落实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解析:选A“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全面落实”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客观认识,体现了中央对“左”倾思想的纠正,故C、D两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21964年10月,有报道称,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人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解析:选C196
25、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研制成功,具有了远程打击敌人的实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
26、共识解析:选C社论是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而写的,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符合主旨,故C项正确;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解析:选B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
27、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持续性发展服务等,故B项正确。5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解析:选B材料是围绕民族教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加快民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公平,故B项正确;C项是高考改革的体现,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教育投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