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9课阿房宫赋导学目标1.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2.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写作特点。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文章背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当时杜牧二十三岁。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十六岁即位,好游猎,务声色,昏聩失德,荒淫无度,大兴土木,不理朝政,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于是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2、山川地理(二)(1)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2)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3)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也不是同一个概念。(4)古代中国的路、府始于宋代。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5)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二 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缦回(mn) 鼎铛玉石(chn)金块珠砾(l) 横槛
3、(jin)锱铢(z) 架梁之椽(chun)2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今义: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韩魏之经营古义:积蓄、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并管理;计划并组织等(4)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怜悯(5)齐楚之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出类拔萃的人才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名词作动词,炬,放火;焦土,成为焦土)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弹奏乐器)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北,从北边;西,向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名词作状语,像明星一样)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名词作状语,腰,像人腰一样;牙,像牙齿一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2)动词的活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经营,积蓄、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3)形容词的活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蜀山兀(形容词作动词,这
5、里指树林被砍光了)(4)数词的活用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5特殊句式(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被动句输来其间(输,被运送)函谷举(举,被攻占)(3)倒装句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应为“哀自”)定语后置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应为“磷磷钉头”)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应为“参差瓦缝”)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应为“于机上之工女多”)(4)省略句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楚人一炬,可怜(阿房宫)焦土(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三古今对译阿房宫赋段解
6、: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段解: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段解: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作者借古讽今,隐指唐王朝统治者无视史鉴,沉湎声色,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段解:慨叹六国和秦之灭亡,皆由于不爱其民,点明后人应从中吸取教训,以此为戒。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 二|文本探究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些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我的答案:提示:(1)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描写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
7、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2)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多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2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我的答案:提示:“毕”“一”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象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
8、的艰难;可以想象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3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我的答案:提示: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亡?赋中说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处看出六国不爱民呢?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
9、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若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十二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4技法探微“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杳不知其所之也”一段是如何写宫廷生活的奢华靡丽的?我的答案:提示:这一段话用排比兼比喻的写法,描写阿房宫中宫人梳妆以及出行的盛大场面,有力地突出了宫人生活的奢华靡丽。这一组排比句气势非凡。同时,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众多喻体又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明星闪烁、绿云扰扰、渭
10、水涨腻、烟雾蒙蒙、雷声乍起,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变化给人以新奇的视听感受,有一种盛大的气势;然后,作为本体的事物出现了,原来是美丽妖娆的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梳理鬓发,洗去脸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秦始皇乘坐宫车出行。5创新表达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的异同。我的答案:提示: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感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
11、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提出了热爱百姓是执政的基础,是天下长治久安的关键,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教材迁移讲练中国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文化常识(二)三、官员提拔、升职1加:升职。兼职。例:赐金帛。加秩二等。宋书隐逸列传2升(晋):升官。加官晋爵。例:明升暗降。3超:破格提拔。例: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帝深遇之,超拜御史中丞。金史列传第六十二4擢、拔擢、超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12、擢、拔擢,提拔;超擢,破格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5提:提拔;提升。例: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6甄拔:甄别选拔,指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例: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7陟:提拔。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四、表示调动、改任1徙:调任官职。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新唐书韦丹传2调、调授:调动、迁调之意。有时也指升官。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班固汉书爰盎传3出、出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京官外调。例:乃出温为汝州防御史。金史列传第六十二4换:更改官职。例: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金史列传第六十二5改:改任。例:改太后府卫尉
13、。金史列传第六十二6转:调任官职。例:(郑浑)转为上党太守。三国志魏书郑浑传7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例: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张衡传也指贬官。五、官员被贬、流放1左迁:贬职。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2降(贬):降职。(同今义)例:寻以罪降知洪州。宋史魏罐传3谪(迁谪):官员被降官远调或被流放。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4逐(放逐):京官流放到远地。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5流:流配或流放罪人于远地。例:泰芝竟以赃败流死。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六、免职、辞职1罢:免职。例: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2黜:废除,免职
14、。例: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晋书鲁芝传3免:免职。例:(吕諲)知门下省事,七月,丁母忧免。金史列传第六十二4革、褫(ch):革除,指撤职查办。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谢庄上搜才表5废:废除。例:炎惧,乃废中宗为卢陵王。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例: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7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例: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宋史许将传8解官:辞去官职。例: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9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例: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10乞身:古代
15、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例: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11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例: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后汉书王龚12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例: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13开缺: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例:“其本道有才者,即可特授,否则开缺另候简用,即以道缺给之”。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4辞、致政(官员将权柄还给君王)、告退、退、归故里:上表辞职。例:崇来朝,表求致政。宋史郭崇传15夺、黜、罢、免、去、废:表示被罢免。例: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宋史刘随传七、古代官员的薪水名称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等,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后又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秩”“禄”:古代官员的俸禄。“饷”: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