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714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复习模式北师大版讲义:专题十三 课题四十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四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为调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参加国内建设,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初期成就(1)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2)小说: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质量提高。5遭受挫折(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被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影响。6新时期成就实行“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成就: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

3、、电影。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注科学领域、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内。注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与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7对“双百”方针的认识(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

4、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开基创业(1)制定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政权的人民教育事业。立国先立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

5、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遭到挫折(1)表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人才的缺乏和断层,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3复兴发展(1)教育改革时间措施“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

6、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中等、高等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的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

7、科技成就领域成就意义“两弹一星”技术(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国家行列(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

8、更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计算机技术(1)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2)199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1)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它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重难点一新中国的教育史料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9、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究阅读史料,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综合说明中

10、国近现代教育的相同点是“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说明晚清时期教育目标受西方自由、平等理念影响说明中华民国教育以培养合格的共和国公民为目标说明新中国初期,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说明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中国近代教育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相联系,深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影响,强调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则突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提示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

11、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系统认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

12、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恢复高考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让一批具备接受大学教育条件的人实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如果不恢复高考、不让大学恢复秩序、没有正常的高等教育,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承就会断裂。(3)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恢复高考制度,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重难点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

13、技史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摘编自新华社电史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

14、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邓小平论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解读史料一强调了卫星发射成功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史料二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提示(1)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影响: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系统认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

15、,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二)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6、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2)不利因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历史上轻视科技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随堂巩固训练1(2017全国卷)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读懂该作品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寒冬去上补习班的场景,图中老人手中

17、拿着一本文化课本,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图画真实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教育/劳动)时的热情,以质朴的手法反映了农村的新气象,属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画。做对选2(2017全国卷)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读懂材料反映了1977年后,除了恢复高考制度,各

18、大专院校恢复录取新生外,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人才,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适应/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做对选3(2013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读懂材料中强调全国高校遵照中央政府的要

19、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文化部举办大型展览会等等,均为政府行为,其目的就是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义的革命接班人。做对选4(2018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读懂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说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做对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

20、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解析:选B1995年中央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项是196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从1999年开始的,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是“文化大革命”之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2(2019张家界模拟)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C苏联等社会主

21、义国家未援助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解析:选B题干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3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 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是( )点拨:透过现象看本质。解析:选B材料是围绕民族教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

22、体现出国家以加快民族教育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教育公平,故B项正确;C项是高考改革的体现,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投入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4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解析:选B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960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工科

23、毕业生的比较,无法反映出中美教育差距的缩小,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5(2019厦门期末)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点拨:电影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解析:选D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

24、,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课时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 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解析:选C本题的隐性突破点在于报纸社论大大推动了民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比较备选项,“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均与材料无必然联系,可排除A、B两项;C、

25、D两项相比,C项更与材料立意一致,故选C项。2(2019豫南九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艺术的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人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到排斥到1956年后获得生存空间与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有关,这反映了艺术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变化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是受社会

26、制度转型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盲目学习苏联,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故D项错误。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将教材编写、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并建立“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反映了教育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义务教育是在20世纪8

27、0年代开始普及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将教材编写、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否定,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4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恢复(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选D依据材料“1977年12月10日前后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高考考试制度,导致

28、教育领域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因此恢复高考有利于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安排知识青年就业,而是恢复高考,故C项错误。51964年10月,有报道称,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人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解析:选C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拥

29、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研制成功,具有了远程打击敌人的实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解析:选B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

30、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持续性发展服务等,故B项正确。7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解析:选C社论是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而写的,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

31、热情符合主旨,故C项正确;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是在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5分)8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时期译著类别译著来源总计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英美日本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50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年份种数印数印张数合计其中:新出19501

32、2 1537 04927 463590 988195118 30013 72570 3301 262 586195213 6927 94078 5661 698 351195317 8199 92575 4212 134 347195417 76010 68593 9132 509 035195521 07113 187107 9142 798 277195628 77318 804178 4374 316 681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变化的认识。(13分)(2)根据材料二,指

33、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方面分别概括变化;第二小问,围绕中国变法图强、民族意识觉醒等角度概括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可判断出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第二小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变化: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变;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认识: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趋势:上升。原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