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902KB ,
资源ID:48686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68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1 古代中国思想科文-(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1 古代中国思想科文-(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A BC 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

2、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试题时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的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即“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02.(2016年

3、海南单科卷历史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名师点睛】本题以孟子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这一知识点既是教材主干知识,又契合“一点四面”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这一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必须要重视。03

4、.(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04(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历史卷)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

5、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答案】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05.(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25分)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

6、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

7、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2)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分) 【考点定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中国古代的法律.儒家思想仁政【名师

8、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围绕中英两国福利制度的横向比较,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热点社会福利制度,大国崛起英国。第(1)问主要运用所给材料,考查到了考生发散性思维,第(2)问则考查到考生开放性思维,知识迁移能力。本考点是考查考生比较能力,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还是要关注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透彻,当然更离不开解题技巧的训练,如“共同目的”、“异同”、“发展”这类设问。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01.(2016年全国新课标1

9、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

10、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02(2016届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 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异端学说发难”和“皇帝被抛弃”可知与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汉代经学是指董仲舒吸取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可以用于解决题中“异端学

11、说发难”“自然灾异作祟”“儒家经学途穷”的问题,且汉初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中央集权,与题中“皇帝遭到抛弃”相符,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在儒学地位受到冲击的形势下兴起的,与题中“自然灾异作祟”“儒家经学途穷”“皇帝遭到抛弃”无关,故C、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经学崩溃03(2016届四川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

12、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对婚姻的影响04(2016届湖南常德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儒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可知儒学经典被拿来处理实际事物,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用,所以C符合题意。题干内容强调儒家思

13、想的经世致用,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排除A;题干没有反映儒学的地位和选官的内容,排除BD。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05.(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

14、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

16、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

17、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略)(注: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官方正式答案注明“略”)(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本题是开放性论文撰写,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即可。【考点定位】中外教育中西

18、教育比较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中国的教育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特点及背景【名师点睛】本题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题全新的解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要求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

19、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 考点三:宋明理学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名师点睛】本题

20、以对关羽崇拜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统治策略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古代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注重对民众的驾驭和引导,焚书坑儒、儒学独尊、八股取士、文字狱以及对民间信仰的利用等都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本题A项和B项都有“决定”一词,说法绝对,所以排除;D项的逻辑不符合材料,所以排除。历史选择题的排除除了关注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材料信息外,要高度关注设问中的程度词,关注与材料的的逻辑关系。0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

21、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源于诗经,在汉代发展为汉乐府和汉赋,隋唐时期格律诗考试出现并盛行,这直接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唐诗主要讲求的是对个人感情的描摹,而宋诗则主要讲求哲理和情感的深至,把情感写到极尽,因此显得很饱满。03(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历史卷)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

22、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市民文化的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撇开旧注,自抒新意”、“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起,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等一系列探究“理”的方法,培养了文人的思辨精神,故B项正确;民族矛盾,与材料无明显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宋代学者怀疑精神与自抒新意,而不是儒学复兴,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教育04(2016届广东肇庆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朱熹曰:“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

23、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推知朱熹认为治学应该( )A使学生追求科举功名 B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生C为现实统治服务 D使学生造作文辞【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 考点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2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了;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但不限于教师;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定位】文化交流东学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名师点睛】本题是从东学西渐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外传对欧洲的影响。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

25、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文明的交流复习过程中除了知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西学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名师点睛】本题以清代女诗人的诗为切入点,考查考生

26、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能力。本题教材没有知识的依托,阅读和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03.(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

27、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04(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

28、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05(2016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9、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是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B。A不是题干的主旨;C、D题干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06(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考前一周双练冲刺模拟卷(二)历史卷)炎武说:“今之君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这反映出A.制制度强化导致事务繁杂 B.构膨胀导致地方负担过重C.央权重地方官责任心缺失D.员之间互相推诿效率

30、低下【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局面顾炎武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了早期的民主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但是并不但对君主制。学生应该准确的把握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与此相关的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也需要掌握。1、经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考点五:(古代中国)科技成就01.(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

31、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外传。【名师点睛】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0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 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 中国丝绸

32、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 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 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排除C选项。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定位】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辉煌的科学技术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名师点睛】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国外的时间我们需要记住:最早传到国外的造纸术,10

33、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州。其次是印刷术,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 指南针前身是司南,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唐末发明火药,火药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03(2016届山东蒙阴县一中高三二轮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卷)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A其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

34、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答案】C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本草纲目。04.(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

35、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

36、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1)(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印刷术、中医。【名师点睛】本题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的发展,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传统文化

37、的热点。第(1)(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考点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0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

38、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

39、就四大发明【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抓住的就是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所以把握的主线就是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得出来相应的结论。本题主题很多,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来谈,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在论述的时候要注意有理有据,做到言之有物。能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样才能让人信服,拿到高分。 考点六: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古代书法艺术【名师点睛】本题以小篆为

40、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作用,文化的统一可以巩固政治的统一。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巩固统一。本题考查了历史长效热点国家统一,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不能偏离主干知识,特别注意把握历史长效热点。0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

41、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首先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后来产生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是由此演变而来,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三体石经之所以写出三种文字是因为它为了体现汉字的发展过程,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A选项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当时的文字基本统一,最流行的是楷体,其他的形式也存在。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的流行情况并不能看出,当时最流行的是楷书,但是并没有从材料体现。【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名师点睛

42、】汉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基本定型。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含义。文字的统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音容易发生改变,但书写方式不变,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他并不成系统,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发展到金文,大篆。秦统一后使用小篆,民间后期产生隶书。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草书和楷书。书法艺术也逐渐地形成。0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

43、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题以王羲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个别原因-综合原因”,解题思路是不能以“个别原因”代替“综合原因”,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原因类试题的解法。04(2016届四川绵阳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文综历史试卷)清代书法

44、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C草书 D行书【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的艺术书法05(2016届浙江宁波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法国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朱德群(1920-2014)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以下对其作品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融合C.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表现形式D.中国画的借物抒情与古典主义美术的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朱德群(1920-2014)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结合知识可知,其

45、画作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融合,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过于片面,故A项排除。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表现形式,也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作品无法体现古典主义美术特点,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画06(2016届江西赣州市十三县(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答

46、案】D考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文人画;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状况立体派绘画 考点七:(古代中国)文学成就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诗经【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地图的形式来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题干中有干扰词“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初看好像要从空间角度分析试题,实际上此题我们首先要通过图片中的封国形势判断出此作品的时间是在

47、西周时期,然后结合所学判断每个选项的时间是否与图片隐含的时间相符。02.(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答案】D【解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揣摩兴亡更替、荣辱盛衰的规律。历史既有着惊人的相似和轮回,也有着新的变化和发展。不知道历史,不明白客观规律要不得,但是完全相信故去的经验和办法,也不见的行的通,故选D。 A项错在“历史可以重演”,B项错在“不能以史为鉴”,

48、C项错在“无须学习古人”,因此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史学司马迁。【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司马迁的话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之一,是彰显史学的功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要自觉地承担起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03(2016届浙江杭州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历史)下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 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 BC D【答

49、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时代特征楚辞屈原【名师点睛】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宋代开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出现了宋词和风俗画,继而发展到元曲、明清小说乃至京剧。在整个文艺的发展中,呈现出日趋世俗化的趋势。04(2016届江苏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卷) 张炎在词派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答

50、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C项错误;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宋词05(2016届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中国古典文学成就辉煌,名作迭出。下列作品与其作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楚辞屈原 B将进酒李白C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D水浒传罗贯中【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楚

51、辞 考点八: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01(2016届陕西渭南高三上期教学质检(一)历史试卷)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信息强调“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与

52、元曲兴盛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02(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历史试卷)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成就书画艺术京剧【名师点睛】京剧艺术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发展:“同光十三绝”。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03(2016届河南

53、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卷)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以市民( )A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B自然本色为主C凝重与沉郁特征为主 D浪漫主义风格为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曲的相关内容。“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指元曲的特点是通俗易懂,适应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需要,以市民的自然本色为主,故选B。ACD不符合市民阶层的特点。【名师点睛】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对于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能否准确把握当时的时代特征是答对问题的关键因素。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创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在元代就突出的表现为元曲的繁荣。因此元曲就主要是以表现市民阶层的自然本色为主。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04(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3月选考科目模拟历史试卷) 有一副对联“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这说的可能是下列哪种艺术形式( )A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B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C中国书法的出神入化 D中国绘画的写意追求【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