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7.08KB ,
资源ID:48645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64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青岛二中分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青岛二中分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1、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 三 语 文 试 题命题人:肖志纯 审核:王方丽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分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

2、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难为情(wi) 先妣(b) 力行节约 通宵达旦 B.越俎代庖(po) 危如累卵(li) 高粱杆 振聋发聩 C.喧阗(tin) 剽窃(pio) 青山绿水 牙牙学语 D.量体裁衣(ling) 惩创(chung) 出奇不意 鞭辟入里答案:C解析:A.为wi 厉行节约:严格地实行节约。 B. 区分“秆”与“杆”:从形、义上看:“秆”是“禾”字旁。禾表示草本植物,茎有节,多中空,叶子多是狭长的。“杆”是“木”字旁。木是树或木料。从读音上看,“秆”读“n”,指某些草木植

3、物(庄稼等)的茎,例如,稻秆、麦秆、麻秆、苇秆、高粱秆等。“杆”多音多义。在读“n”时,可以表示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包括中空的),例如,铅笔杆、秤杆等;也可以作量词用,表示有杆的器物,例如,一杆秤、一杆枪等。“杆”读“n”时,是指有一定用途的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多指直立在地上,上端较细的),例如,旗杆、栏杆、电线杆等。 D.出其不意: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央视新闻频道负责媒体宣传的梁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央视新闻频道的质量,加快_性、新闻性,目前央视新闻各大栏目、包括新闻联播正在秘密改版

4、。” 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他的功绩仿佛早就为时间所_,他也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光荣的过去。 A. 时效 抑止 淹没 B.实效 抑止 湮没 C. 实效 抑制 淹没 D.时效 抑制 湮没答案:D解析:实效:指实际的效果。例:做工作要讲究实效。 时效:1.指在一定时间内能起的作用;例:新闻的时效性很重要。 2. 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限。例:这件案子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 抑止:制止。 抑制: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 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5、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的甩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 B.国家一级演员李双江粉墨登场,重现经典唱段,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喝彩声不断。 C.昨天夜里,沸沸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笼罩了整个烟台地区。 D.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答案:D解析:A.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B.粉墨登场:多指坏人,登上政治舞台。C.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喧扰,议论纷纷。D.衣锦还乡:衣:穿(衣:旧读y,穿衣);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

6、品;还:回;乡:家乡。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考复读生越来越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发挥水平,但是没有考上理想院校。一类是没有正常发挥水平,希望来年再考。 B.河对岸三四里地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C.同学们拉着张老师的手,难过的问道:“你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答案:B解析:A.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C.“是还是”选择疑问句,只用一个问号。D.括

7、号应移到蔬菜、作物的后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山东省政府强调,必须做好长期应对流感的准备,积极防范秋冬季节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流感疫情。 B.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温度上升;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气压偏强。 C.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10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D.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经营困难,毛衣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答案:A解析:B.“因为”赘余。C.“一家”指代不明。D.缺宾语中心语,在困难后加“情况”

8、。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有一种犀利的观点认为,无智和无趣是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我以为不无道理,这种观点同样契合当下的散文写作。无智,就是指文章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作,没有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就是指文字没有温度,文章里面很难生长出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自先秦以降,直到晚明小品,出现了无数令人称道的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用一色词章占领文坛时,古文走到了绝路。白话文的先驱者们希望找到新的智慧的表达方法,为汉语写作开掘新的可能。1917年白话文兴起,胡适等人开始提倡白话文写作。直到上世纪30年代,众多民间沙龙和社团活跃文坛,它们

9、有不同的美学追求,所创办的报纸杂志也各有特色,文学写作的多样性就此出现,也涌现一大批有智性的作家。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散文写作受到一些制约,直到80年代有所改善。近几十年,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辞章也不乏优美之处,但往往缺少智慧的表达。在我看来,文章若想写好,除了作者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文章不可缺失者三,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学者因兼具智慧和学养,其为文便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我称之为学者之文。现当代的学者之文有很多代表,如王国维、陈寅恪、冯友兰,到后来的钱锺书、黄裳,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之美。除此之外,朱自清、俞平伯和废名

10、等人也都属学者为文,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这种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者之文侧重于个人心灵的凝视,着重于纯粹审美和静观的写作。其中智性的凸显,标志着智性散文开始出现。当代“智性散文”的形态具体怎样,目前还很少有人界定。我给“智性散文”作了一个可以继续丰富的定义,即以感性方式呈现认知世界和表现自我的诗化智慧。这方面的代表有钱锺书、唐搜和吕叔湘。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比较复杂,作家里面有深厚学问的是少数,大部分是仰赖自己的天赋和生活经验来写作。其中一类有学问的作家,

11、他们的作品可以归到学者之文,如钱锺书的围城,非常优美,但实际上是学者的叙事语态。另一类作家,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与学术的关系若即若离,巴金、萧红的散文都是这样。萧红的散文甚至是天籁,完全不仰仗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是东北黑土地上心灵和上苍交流碰撞而成的特殊文本,直到今天,她的写作依然受人称赞。这些都属于作家之文。它是靠天才、靠生命内延的丰富性以及对丰富性的深切打量和咀嚼产生的,一个时代不过几个这样的作家而已。 中国几千年文章的发展之道,非常讲究文章学的内涵。文章学讲究写作的起承转舍,及其内在规律。以上谈及的学者们对文章之道有自己的会心之处,所以每每下笔,辄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现在很少讲文章学

12、了,“文学”的概念与“文章学”也相去甚远。后来由于战争、革命,提倡大众文化,鼓励一般作家的写作,学者之文便越来越小众,成为象牙塔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文学发展的不幸。 (节选自2014年07月22日人民日报)6下列有关“无智与无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智和无趣,作者认同这种观点,提出要写智性散文。B无智即写文章无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即文字写作没有温度,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C无智和无趣非常契合中国当前的散文写作,要改变文学创作现状,就得告别无智与无趣。D学者之文力避无智与无趣,其作品兼具智慧和学养,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能感受精妙美。7下列理

13、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散文创作少了一些制约。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出现了 一些辞章优美的作品,但一般缺少智慧的表达。B散文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趣味而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可忽视。C想写好文章,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失的条件,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但如今中国还没有此类作家及作品。D有学问的作家其作品能归到学者之文。他有学者的叙事语态,一些作家之文与学术若即若离其靠天才靠生命等来创作。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现状特征就是无智,无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章没有作家自己的精神发现,文章里

14、也没有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B追溯历史,中国曾是个散文大国,出现了无数散文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古文衰落,白话文兴起,出现了很多有智性的作家。C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教授创作学者类文章,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他们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表达方式。D要想写好文章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特别重要,但真正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复杂大多依赖经验和天赋写作。答案:6B(无中生有,“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错,于文无据)7C(曲解文意,“但如今中国还没有此类作家及作品”错。原文“现当代的学者之文有很多代表,如王国维、陈寅舒、冯友兰”)8A(以偏概全,“中国文化的现状特征就是无智,

15、无趣”错,原文是“无智和无趣是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16、!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

17、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注】魏主,即

18、北魏孝文帝。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稽颡,磕头。混壹,统一天下。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B逆谓之曰 逆:迎接C因屏人 屏:使退下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巴结讨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安可知危而不言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秦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今者之举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D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11选出下面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B.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C.今者之举天

19、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D.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B尚书任城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澄询问对策。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答

20、案:9D 殷勤:情意恳切。10B A.却,转折连词/并且,递进连词。B.介词,凭借。C.助词,表停顿/的人。D.介词,和,跟/介词,在。11D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12D D项错在“迁都洛阳”;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迁都的事。 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2)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答案: (1)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

21、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 (2)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 (3)陛下想迁都(迁宅)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14.阅读下面是个,完成问题。(8分)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

22、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的,给3分:答出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2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23、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

24、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

25、,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

26、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2)问征夫以前路,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渔舟唱晚,_。(王勃滕王阁序)(4)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5)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6)于嗟女兮,_。(诗经氓)(7)_,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8)嘈嘈切切错杂弹,_。(白居易琵琶行)(9)是日也,天

27、朗气清,_。(王羲之兰亭集序)(10)雄姿英发,羽扇纶巾,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2)恨晨光之熹微 (3)响穷彭蠡之滨 (4)万里悲秋常作客 (5)谨庠序之教 (6)无与士耽 (7)乌鸟私情 (8)大珠小珠落玉盘 (9)惠风和畅 (10)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五、(8分)16.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团团族”,不超过40个字。(4分) 时下白领们最喜欢玩的是团购。团购,就是团购网站在推出了一种商品后,网友们一起购买这种商品的话,会得到极优惠的价格,与个人团购相比,“团团族”的购物可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花较少的钱买到品质不打折的商品。【答案

28、】“团团族”是指为享受优惠价格、从团购网站一起购买某种商品的白领群体。17.请将下面这首小诗,扩展成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符合原诗情境,有文采。(4分) 人在廊上书在膝上 拂面的微风里 知道春来了参考:单薄的身影照应在走廊中的银地上,她手捧着书坐在椅子上,书放在膝前。头微微歪着,津津有味的看着,不时还会细细的轻读出来。不觉间,一阵轻风吹来。她的发缕拂过脸庞,在拂面的微风里,树叶也沙沙作响,她顿时抬起头,看看天。一股喜悦之情浮上心头,原来是春天来了啊!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狼图腾(节选)姜戎 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额仑草原早已是

29、一片白雪皑皑。陈阵被安排住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随老人去八十多里外的场部领取学习文件,顺便采购了一些日用品。临回家时,老人作为牧场革委会委员,突然被留下开会,可是场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须立即送往大队,不得延误。陈阵只好一人骑马回队。临走时,老人将自己那匹又快又认家的大青马,换给了陈阵,并再三叮嘱他,千万别抄近道,一定要顺大车道走。 刚登上一道山梁,遥望大队驻地的查干窝拉山头,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嘱扔在脑后,率性地放弃了绕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车道的那条路线,改而径直抄近路插向大队。 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陈阵忽然一阵颤栗,心里

30、有些莫名的紧张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记了害怕狼。 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 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说,狼群八成正在开会,山那边正好有一群马,狼王正给手下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呢。幸亏这不是群饥狼,毛色发亮的狼就不是饿狼。 陈阵

31、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架势。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蒙古草原狼。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但是,这个无枪无杆的单人单马,竟敢如此大胆招摇地路过狼群,却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这几十步可以说是陈阵一生中最

32、凶险、最漫长的路途之一。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 大青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么镇定了。陈阵的双腿和马身都在发抖,并迅速发生可怕的共振,继而传染放大了人马共同的恐惧。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毕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马换给他,但马鞍未换。难怪当初老人给他挑了这么大的一副钢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着它的这一天。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

33、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当、当” 钢镫击出钢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胆的利剑刺向狼群。对于狼来说,这种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

34、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陈阵看呆了。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节选自狼图腾,有删改)18小说第段中毕利格老人把大青马换给陈阵并再三叮嘱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4分)19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2)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20简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点。(4分)21作者是怎样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18(1)表现老人经验丰富,处事周全,关爱年轻人的特点。 (2)为下文陈阵“遭遇狼群、吓退狼群”等

35、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每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小说第段的情节的作用,一般先从内容上概括,在从手法上分析,即引起下文,做铺垫等作用,结合语意加以分析即可。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1)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生动形象地表现天气寒冷,“缩到地平线下面”形象地交代太阳落山天色已晚。(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一片锥子般”“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形象地写出群狼目光的锐利和凶残,此句从侧面表现出陈阵的恐惧心理。(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

36、答案,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这类赏析题,主要从表现手法上确定,然后结合原句加以分析即可。“太阳被冻得缩到去了”很明显是拟人,“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是比喻,“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是夸张,明确了手法,再结合原句进一步分析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外形;(2)动作灵敏,速度极快;(3)凶残多疑,草原杀手;(4)纪律严明,团队意识强;(5)狼害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每点1分,共4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纵览全文,寻找信息源,“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

37、、杀气腾腾的蒙古狼”“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蒙古草原狼”“: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加以概括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作者用“几乎吓得栽下马背”等细节描写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等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慌乱和恐惧(或紧张、镇定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用“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

38、等心理描写和“大吼一声”“举到胸前”“狠狠对砸起来”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的狂喜和兴奋。人物形象鲜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增长读者的生活知识。(每点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没有结合文本分析只列出条目的最多得4分;只举出修辞手法等而没有举出表现手法的最多得3分)解析:寻找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语句,“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陈阵的双腿和马身都在发抖,并迅速发生可怕的共振,继而传染放大了人马共同的恐惧”“脚狂喜地颤抖起来”“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

39、,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再猛击几下”结合这些语句分析其手法的运用,和作用即好处。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七、(60分)2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寓意型话题作文。这类话题作文带有寓意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开放性的功能。这类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童话、小小说

40、等叙事类文体,常用讽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一般是:先破译材料寓意,再以寓意为话题进行立意、构思。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参考译文】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

41、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意而已,也没什么

42、关系。”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于是就让随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

43、:“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六月丙戌,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

44、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