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地理 【高考命题剖析】本专题知识在历年高考中均占有一定的分值,大多结合国际时事热点,综合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从形式上看,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往往借助某一区域图,通过对其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的分析、判断来考查系统地理的知识,轻记忆考查,重理解考查。从能力要求看,主要考查区域位置的判断能力,读图获取相关信息及联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高考冲刺策略】2012高考对本讲内容考查仍将以热点区域和事件为背景,以空间定位为主,分析判断区域特征。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充分运用地图,把握各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并将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高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做到图文结
2、合,识记与理解并重。2.同时要做到先宏观再微观,从自然到人文,系统掌握知识;先复习各大洲、各分区的地理概况,再复习重点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自然条件考虑到对人文方面的影响,注意把高中的系统地理知识穿插在世界地理的复习过程中。3.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点的纵向联系,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把复习的区域放在其所属的大地理背景下,从总体上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核心考点整合拓展】核心考点一、热点、区域热点问题和区域地理综合分析法明确世界重要地区、国家的地理特征,通过区域热点问题的综合分析,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和
3、人文特征。从表面上看,各个区域热点产生的原因千差万别,但从地理的角度来透视,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热点的地理背景关联性很强,特征明显,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1)地理位置重要。这是热点形成的基本前提,如西亚为“五海三洲”之地,东南亚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自然资源丰富。这是热点形成的物质内容,如中东地区、里海地区之所以成为世界热点地区,与石油资源丰富关系密切。(3)历史遗留问题和民族、宗教纷争。这是热点形成的人文基础,如克什米尔争端就与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归属未明有关,再如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早就存在民族、宗教
4、纷争。(4)大国插手。大国干涉往往使热点地区矛盾进一步激化,如中东地区阿以冲突不断升级,就与美国支持以色列,试图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维持力量平衡有密切关系。另外,下列问题区域也往往成为热点。(1)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南亚、巴尔干半岛、朝鲜半岛、中亚、索马里海盗区等。(2)自然灾害重灾区:国内,北方冰雪灾害区、西南地震、干旱重灾区、东南沿海台风灾害区;国外,孟加拉国(飓风、风暴潮、洪涝)、墨西哥湾(飓风、风暴潮)、巴西、澳大利亚等(暴雨和洪涝)、美国(特大龙卷风)、俄罗斯(极端低温)、日本(地震和核辐射)等。(3)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极地臭氧空洞、非洲土地荒漠化、海
5、上石油泄漏区等。(4)区域合作区:中国东盟合作区、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等。(5)旅游、体育、探险活动:上海世博会、南非世界杯、广州亚运会、珠穆朗玛峰、两极科考、台湾旅游等。【方法归纳总结】如何对区域地理进行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区域特征和特征成因的分析等。在区域综合分析比较过程中,强调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因此,区域地理复习应以区域特征分析为着力点,重视分析方法的培养。1.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经济、文化等)区域整治
6、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后,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
7、决措施。3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4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形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
8、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气候要素的分
9、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及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
10、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5.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2)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4)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
11、析。(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6)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1】(2011广东高考文综,40)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2、完成下列问题。(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3)据图2,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_。(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针对拓展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世界两区域图。材
13、料二:甲国某一物流公司已获乙国政府授权,取得了乙国130万公顷可耕地的使用权,租期为99年。据悉,甲国公司将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将粮食船运回国。(1)据图分析,一月甲国所在半岛北部m山地和南部n地的温差为_。(2)分析甲半岛与乙岛共同的地形特征。(3)与七月份相比,一月份m、n两地的温差较大,请分析两地一月份温差较大的原因。(4)分析甲国在乙国租地发展农业的主要原因。核心考点二、七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一、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名称共同特点 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地面高低亚洲 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四周河流的中下游;东缘有岛弧带,外环有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势起伏很大非洲地形单一
14、以高原为主;东有东非裂谷带;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地势起伏不大欧洲以平原为主;冰川地形广布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世界地势最低的大洲南极洲以高原为主,称“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厚,冰下地形多样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美洲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东部高,西部起伏和缓北美洲分东、中、西三部分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东西高,中间低地势低平,起伏和缓大洋洲南北三个纵列带,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二、七大洲的位置、气候特征及成因大洲位置气候特征原因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
15、伏大,使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非洲干燥暖热气候南北对称分布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北部;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从东北紧邻的亚洲大陆干燥区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纬度较低,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空气透明度高;相当大的地区处于背风位置;赤道横穿中部,地形起伏小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地形起伏影响南美洲温暖湿润,以夏
16、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40S以南同纬度的大陆东西两侧地区气候类型截然不同大陆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赤道低压带与来自海洋的信风控制地区广;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安第斯山南北纵列分布且紧逼海岸,使副高与西风带影响地区小欧洲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显著纬度位置(36N71N);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围;西风带与北大西洋暖流,使海洋影响显著地形上,平原为主,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南美洲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40S以南同纬度的大陆东西两侧地区气候类型截然不同大陆北宽
17、南窄,略呈倒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赤道低压带与来自海洋的信风控制地区广;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安第斯山南北纵列分布且紧逼海岸,使副高与西风带影响地区小大洋洲干旱区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山地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地形单调,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南极洲严寒、干燥和烈风的极地气候纬度高、地势高,终年被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三、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洲名主要气候特征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
18、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广大和完整大陆性气候范围广;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相临季风气候显著非洲干燥、暖热、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海岸线平直,内海与海湾少一受海洋影响小;东北紧邻亚洲大陆东北信风使其干燥程度增大;背风地区广高温程度加大;大陆地跨赤道南北,地面起伏小一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欧洲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气候显著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性气候显著;大陆南宽北窄呈三角形寒冷气候区小;山脉东西走向便于水汽输送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大陆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区小;西部高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西部气候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19、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夏气流南北运行无阻,冬冷夏热显著;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多样南美洲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大陆北宽南窄,中部突出热带气候为主;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亚热带、温带气候范围小;安第斯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一西部气候南北延伸;40S以南的大陆东西两侧的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差异大大洋洲干旱区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东部高山西进气流受阻,内陆地区干燥;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大陆跨南回归线且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制面积广,南北受热状况差异小南极洲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大陆集中于南极圈内终年被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地势高气温低【例2】结合
20、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针对拓展训练】2.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气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A_、B、_、C_、D_。(2)西部大西洋沿岸受_暖流和_影响,冬季比较_,夏季比较_,年降水量比较多,季节分
21、配较均匀,属于_气候;往东,离_渐远,海洋影响逐渐减弱,气候的_逐渐增强。(3)B气候区的植被,以_为主,有适应夏季_气候的耐旱特征。3.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1)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2)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G地为青藏
22、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增加核心考点三、世界主要的国家 一、六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 特征国家空间定位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日本多山,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多港湾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海洋性短急,水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北部恒河,印度半岛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资源丰富俄罗斯 大部分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叶尼塞河以西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世
23、界最长内流河,水能丰富;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结冰期长丰富,种类多,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森林资源丰富澳大利亚 东部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低矮高原 热带沙漠和草原面积广大,呈半环状分布 较少,最大河流为墨累河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铝土、锰储量居世界前列;草原面积广 美国 西部为科迪勒拉山区,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对气候影响大 密西西比河,西部山区河流富水力 矿产、森林、草原等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铜 、铁等储量大 巴西 西部为安第斯山区,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 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气候湿热 亚马孙河是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
24、最广的河流;巴西高原河流富水能 铁储量大,森林、水能丰富 二、六个国家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特征 国家 农业 工业 经济特征 日本 水稻种植业为主,注重小型机械、水利和生物技术,渔业发达 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高技术产业集中于北九州和东京附近的筑波 高度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印度 水稻种植业为主;小麦分布于德干高原西北部,水稻分布于东北部地区及沿海地区 德干高原东北部的钢铁工业,孟买的棉纺织,加尔各答的麻纺织,班加罗尔的高技术产业 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发展较快 俄罗斯 受气候影响大,产量不稳定;集中于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 重工业、航天工业发达,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
25、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经济较发达,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慢 澳大利亚 农牧业发达,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工矿业发达,煤、铁等矿产出口到日本等国 经济发达,农牧业和工矿业现代化水平高,服务业成为经济支柱 美国 农业地区专门化、现代化水平高,世界最大谷物出口国。形成典型的农业带 工业部门体系完整,东北、南部和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的差异 高度发达的工农业国家 巴西 热带农业发达,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钢铁、造船、化学、飞机制造已跃居世界前列,重工业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工农业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例3】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
26、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河。(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为主。(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_等。最大的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针对拓展训练】4.(2011 年深圳一模)2018
27、年与 2022 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 1 700 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 1.14 万平方千米)举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二: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的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卡塔尔垦殖指数约为 0.7%,俄罗斯垦殖指数约为13%。依据材料回答:(1)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_,该能源资源最适宜的运输方式为_。(2)卡塔尔国内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以_为主,主要原因是_。(3)从自然条件分析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