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1.B2.A(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
2、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34题。3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和 B和C和 D和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第3题,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样的斜坡组合而成的凸形地貌。山脊高于两侧;山谷是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山谷低于两侧。第4题,花岗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的,首先发生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答案:3.D4.C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56
3、题。5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6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第5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第6题,“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5.A6.B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回答78题。
4、7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A BC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解析:第7题,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第8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
5、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见风向为北风。答案:7.D8.B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读地貌景观图,回答910题。9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 B乙C丙 D甲10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分别是()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D流水侵蚀,以机械作用为主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形成,也属于内力作用。“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6、答案:9.AC10.CD11(2009北京高考改编)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A乙处为河口三角洲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解析:分析图像可知,乙处为河流入海口处,应为三角洲,而河流冲积扇应位于山麓地带;丙处为凸岸,河流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对岸为凹岸,河流侵蚀作用较强;天然气为沉积矿床,并且应位于背斜的顶部,丁处不可能是天然气;从岩层的形态看,戊处岩层明显上拱为背斜。答案:AD12(2011苏州调研)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A海浪侵蚀 B岩层断裂C珊瑚淀积 D泥沙堆积解析:M地为陡崖,海边地带因受海浪侵蚀或岩层断
7、裂抬升都可能形成此地貌。而珊瑚淀积应形成珊瑚礁或珊瑚岛,泥沙堆积在岸边则应形成平缓的海岸地貌。答案:AB三、综合题(共36分)13(2011威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0分)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料1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2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4分)(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主要自然资源有_。(6分)(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
8、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岩石)。(2分)(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1分)()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1分)()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
9、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资源等(3)沉积岩(4)A(5)B(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14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图。(1分)(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3分)(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主要是由_、_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12分)解析:第(1)题,海南三亚临海,为海浪侵蚀地貌,与B相符。第(2)题,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冰斗等。第(3)题,由“40的高温”结合图示可知应该为风力地貌区,与A、E对应。答案:(1)B(2)C冰川侵蚀作用(3)AE风蚀蘑菇沙丘风力侵蚀风力堆积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