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解析】选B。材料“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点,故B正确。A没有体现,排除;C“同
2、时出现”与材料中“时间上有先后”不符,排除;D继承关系与材料不符。2.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解析】选A。题干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思想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
3、孟子、荀子时期,B错误;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C错误;“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既可以是人格魅力,也可以是行为。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D错误。3.“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解析】选D。据材料“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D正确;孟子发展
4、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但没有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A错误;董仲舒思想也没有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B错误;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批判宋明理学,故C错误。4.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走向文明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不是因孔子之
5、道之不适合于今世”“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可以排除A、B,材料中没有反映出C的内容,故选D。5.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思想家名句出处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B.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C.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D.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解析】选C。依据材料“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来看,先秦时期
6、思想里已经包含有民本思想,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故答案为C。材料未涉及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排除A;儒学在汉代开始占据正统地位,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6.“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解析】选B。“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了周代的德治思想,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分离”,排除A;材料反映周代的德治思想,无法体现天子
7、权力下降,排除C;材料“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统治者仍然重视“天命”,无法体现“对天的认识理性化”,排除D。7.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解析】选A。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在吸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思想,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故A正确;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是在西汉初期,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合流,故C错
8、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8.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故本题答案选C。A、B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且不符合本题宗旨,排除;“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与题干
9、“荀子”不相关,排除D。9.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解析】选A。材料强调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和而不同”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故排除B、C、D。故选A。10.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
10、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凝聚性【解析】选D。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也与语言的多样性无关,排除A、C;B“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凝聚性,D正确。11.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
11、最难被同化的民族【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可知在犹太教传教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容性,故A正确;材料中将东西文化放在平等的地位,所以说“外来弱小文化”表述是不对的,故B错误;“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故C错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错误。12.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12、。”查普曼教授意在强调()A.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中华文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解析】选C。“神爱世人”是西方基督教的思想,排除A;B错误,题干与道家思想无关;“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主要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这些神话故事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故选C;D中的“延续性”材料无法体现。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13、(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摘编自荀子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14、。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整理自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5、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有关“软实力论述”的认识。(8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人之性恶”“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礼义生而制法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中可以概括出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荀子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第(2)题从材料二“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
16、引力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从提升软实力的原因和认识两个方面来总结答案。答案:(1)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并用它造福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
17、力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是能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习近平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他执政思想的影响。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大量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经典名句,也是在向国内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选自理论参考2014年第12期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12分)【解析】本
18、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可以提取诸子百家思想中治国理政的一种思想,如民本思想、依法治国思想等。然后,梳理此种思想观点的历史发展脉络,加以概括,如民本思想在先秦提出,具体为:孔子“仁”、孟子“仁政”、荀子“君舟民水”。唐朝初期,唐太宗“存百姓”思想、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等,概括思想发展的具体内容。评价要用唯物史观一分为二,结合当时背景,史论结合。答案: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萌发于先秦,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继承孔子“仁”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和“君舟民水”的思想并做了系统阐述。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不断强化的君主集权体制。民本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但并未被统治者重视;在封建时代,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约束君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阻碍了近代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民本思想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